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罗伯特说,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

毛姆在这里流露出不忘低调刻薄的嘲讽世人的傲娇简直深得我心,而这样的感慨又是他情怀的一种体现。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在这里,这句话是对高更抛妻弃子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说的是高更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迟早会受到惩罚。而且是用道貌岸然的样子。
这种在大众中高度符号化的主流价值观,遮蔽甚至扭曲了人的真正情感(或者说高更那种价值情感本身高度太高),形成了一种情感暴力,而忽视和扭曲了人有对自己个体意志追求的权利。

社会本身就有主流价值观的,过什么的生活似乎都有一个标准。而当有些人违背了这个标准的时候就会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以此警戒世人不要学习这样的行为,不然上帝都看的到,是会惩罚他的。但相反,我觉得高更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反而更接近自我。

独立和自由是属于勇敢者的。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需要听从来自内心的招呼,而不是世人的目光。唯有那些听到自己内心并且愿意为之追求的人,才能获得独立和自由。那些活在世人目光中的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放弃外人看似幸福的生活去追求什么所谓的理想。这与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相违背的,所有他们会表露出自己的优越来证明别人的愚蠢,你看,叫你不要作死,你不信。

而毛姆在这里既对这样狭隘的想法暗戳戳的嘲讽了一下,当然他不需要歇斯底里的或故作矫情的求得每一个人的认同。自我意志的追求还有一点是不需要博得别人的认同,因为人不是为别人的话而活的。我们有时候太在意当我拥有这个东西别人会怎么看我,而不是真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毛姆在最后表达的情怀也是令人会产生共鸣的。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总会遇上世俗的偏见,但这也是追求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东西。

也希望我们不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看来一有空就得拿出来读,不然这世俗的偏见实在是可怕,很多人无力反抗,就连遇到的嘲讽都可以是那么绅士,而且还打着上帝的名号。

you want the moon?
我摘下来给你。



“《圣经》上的另一句话也到了我的唇边,但是我却控制着自己,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牧师不喜欢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域,他们认为这是有渎神明的。我的亨利叔叔在威特斯台柏尔教区做了二十七年牧师,遇到这种机会就会说: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他一直忘不了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 分析1. 月亮象征崇高而需要仰望的精神追求,亦即梦想,时常看似太过虚幻。六便士是当时英国最小货币单位,代表著平庸而低俗的现实生活。2.罗伯特牧师是主人公之子,靠写了一部其父的传记而发财牟利。主人公的叔叔亨利牧师大概亦是罗伯特之流。如果说主人公追求的是月亮的话,这两位牧师便是追求六便士,并以鄙弃追求月亮者为乐——所以,“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便是暗指了两位牧师之流。3.而最後一句,“他一直忘不了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迷恋俗世的物质生活。然而那段”日子“背後所代表的时代及背景,则又能从之引申出无尽的想象时空。4.而至於"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抉择,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思考过并作出决定,选择了属於自己的生活。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PO在了G+上,马来西亚的姑娘是这么回答我的。转给你:

All about those good old days :
Those good old days where you can buy lotsa things with Rm1 (Around USD0.35) is gone. These days, Rm1 is not much of a value anymore. But thank God, every now and then I manage to find something nice for just RM1; like this nasi lemak for an example. (Nasi lemak is a local Malaysian dish, consisting of fragrant coconut milk rice served with condiments of fried peanuts, fried anchovies as well as sliced cucumbers)

我觉得就是美好的日子再也不再,人心就像物价一样通货膨胀,神圣的东西都会贬值。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结尾是什么意思具体如下:
思特里克兰德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后来孩子们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最后在失明的时候在墙上完成了一幅力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尽管主人公惋惜不已。而主人公也在他的绘画中理解了他的追求。
《月亮和六便士》中最后的思特里克兰德经过不断探索,他终于醒悟了极端的理性与非理性都不是健康生活,健康的生活是两者间一种有节奏的振荡和惯性摆动,是这种不断变动的生活中瞬息的平衡点,人应当抱有真诚的勇气,对生活的忠恳态度,以此来抵御黑暗无情、庞大阴郁的原始自然力量。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证券经纪人,有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在他那张粗野的,显着肉欲的脸的背后,有着一颗骚动而不安的心,他饱受孤独的摧残,经受来自“神”的折磨,而他又是天生为艺术而生的人,所以,他注定在“神谕”的召唤下,在驱之不散的念头的驱使下,在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下,冲出世俗的樊篱,走向了艺术的至境。他正是在孤独中仿徨,在孤独中冲突,在孤独中生成,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在孤独中实现了灵魂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 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这段只要一结合前文,意思一目了然。

先简单说些大家或许已经知道的事: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高更为原型,描述一个画家如何抛弃妻子和事业,去塔希提做个化外之人,无视亲戚朋友的不理解,独自画画了此一生的事。

好的,进入情节。

这以后我把我听到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在塔希提的情形给他们讲了一遍。我认为没有必要提到爱塔和她生的孩子,但是其余的事我都如实说了。在我谈完他惨死的情况以后我就没有再往下说了。有一两分钟大家都没有说话。后来罗伯特·思特里克兰德划了根火柴,点着了一支纸烟。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罗伯特说,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和朵纳尔德逊太太满腹虔诚地低下头来。我一点儿也不怀疑,这母女两人所以表现得这么虔诚是因为她们都认为罗伯特刚才是从《圣经》上引证了一句话。说实在的,就连罗伯特本人是否绝对无此错觉,我也不敢肯定。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爱塔给思特里克兰德生的那个孩子。听别人说,这是个活泼、开朗、快快活活的小伙子。在想象中,我仿佛看见一艘双桅大帆船,这个年轻人正在船上干活儿,他浑身赤裸,只在腰间围着一块粗蓝布;天黑了,船儿被清风吹动着,轻快地在海面上滑行,水手们都聚集在上层甲板上,船长和一个管货的人员坐在帆布椅上自由自在地抽着烟斗。思特里克兰德的孩子同另一个小伙子跳起舞来,在暗哑的手风琴声中,他们疯狂地跳着。头顶上是一片碧空,群星熠熠,太平洋烟波淼茫,浩瀚无垠。

《圣经》上的另一句话也到了我的唇边,但是我却控制着自己,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牧师不喜欢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域,他们认为这是有渎神明的。我的亨利叔叔在威特斯台柏尔教区做了二十七年牧师,遇到这种机会就会说: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引证《圣经》。他一直忘不了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
这里的对比,毛姆的感情色彩很明显。
尤其是道貌岸然和魔鬼。
意思很明白了。


“我”陈述了思特里克兰(高更)的人生。
他求仁得仁,得其所哉,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塔希提以一种文明人无法理解、他自己很快乐的方式,结束了人生。
而罗伯特-思特里克兰,代表文明社会,做出了评断: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磨得很细。这就是道貌岸然的说,思特里克兰(因为抛弃妻子),恶有恶报。

”我“想反驳他,但我止住了。
而这里的亨利叔叔,只是”我“的一个例证。
”我“很显然是站在思特里克兰一边的,对道貌岸然用各类引语评断他人行为,非常厌恶。


这其实就是”我“,也就是本书的观点:
思特里克兰(高更)们过着不为世俗所理解的生活,求仁得仁。毛姆对这类人一向很尊重,参看《刀锋》。
而道貌岸然,拿着成型语录批判他们的(比如世俗,比如罗伯特-思特里克兰),都是庸俗的魔鬼,其实都不值一哂,甚至不值得去辩驳。
当然,毛姆表达很含蓄。

大致如此。


#须斧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
(18353302912): 另一个高度 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

#须斧湛# 《月亮和六便士》是什么?? -
(18353302912): 你好,《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我以前买过这本书的~~

#须斧湛# 求月亮和六便士的精彩语段和读后感 -
(18353302912): 我记得读这本小说已经很久了.记忆不在清晰,朦胧的回忆是中痛苦的残记.但我仍要推荐这本小说.我的眼光一直是另类的眼光,但我对文本的读法也许本身就有属于我的记忆.我不想说是我误读了毛姆.因为作品一旦被创造出就不属于作者...

#须斧湛# 月亮和六便士 - 作业帮
(18353302912):[答案]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是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在这部小说里,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原是位证券经纪人的主人...

#须斧湛# 六便士和月亮是什么梗
(18353302912): 六便士和月亮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六便士代表现实与卑微,月亮象征了理想和崇高.意思是很多自视清高的人终日仰...

#须斧湛# 《月亮和六便士》50字以内的简介 - 作业帮
(18353302912):[答案]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是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在这部小说里,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

#须斧湛# 月亮和六便士我觉得他的画好像要告诉我一件什么事 -
(18353302912):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他自己解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却从看不到那六便士.现在我们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们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而且当我们的爱情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时候,却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现实也是美好的.只是我们谈起我们的生活曾有那么多的快乐,但在当时却从来都不觉得快乐,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在新的生活里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须斧湛# “我们每天都该干一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以求心灵平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 -
(18353302912): 就是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可以消除自己的优越感,或者说找不同的经历,我老师说的

#须斧湛#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这名话什么意思?跟月亮与?
(18353302912): 恩特里克兰德式离婚 --读《月亮和六便士》 抛妻舍子,离家出走,美其名曰追逐理想.这样的男子何时何地都有:远的、外的有释伽牟尼,近的,土的有李叔同.理想之定...

#须斧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5篇
(18353302912):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实在是名气太大了,已经到了如果不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