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句子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课文是一篇游记,同学们在复习这篇课文时要如何特别注意赏析哪些句子呢?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句子赏析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句中“开满了”说明花多,到处都有。“很有精神”写出了山上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长得壮,长得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作者对映山红的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茁壮成长的美丽画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探究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


#许文阙# 四年级下册同步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写出了溪流的 -
(15888886099): .本人今年正好教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也是上周刚教到这课,你碰上我就对了.这句话用上“时而……时而……”等词语,生动的描绘了溪流的不断变化,让人感受到山势的多变以及水的美好.这是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写溪流的一句话

#许文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记金华双龙洞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5888886099): 用了排比,如“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设问,如:“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许文阙#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题在补充 -
(15888886099):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孔隙窄,小的特点.因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没法再容第三个人,说明船非常的窄,那孔隙也是很窄的,因为人在小船中只能仰卧,说明孔隙小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你在所帮助!

#许文阙# 四年级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画出来? -
(15888886099):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主要描写了洞口、孔隙、内洞的景点.外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 1、外洞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2、孔隙特点“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 3、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许文阙# 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答案这段话中,作者从什么,什么以及坐船时的什么?
(15888886099): 参考答案:1.划去:xì hǎo 帖 路2.小船进出孔隙的办法 我经过孔隙的感觉(意思答对...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许文阙# 记金华的双龙洞 -
(15888886099):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在...

#许文阙#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有新资料的一、教材分析 -
(15888886099):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许文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讲什么?
(15888886099): 讲了金华的双龙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金华的双龙洞景色的喜爱之情.

#许文阙# 四年级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内洞主要写了哪三方面 - 作业帮
(15888886099):[答案] 内洞:大、黑、奇!100%对!

#许文阙# 记金华双龙洞说课资料 -
(15888886099): 一、说教材 《记金华双龙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是:学习作者以他们独特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