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一词多义.与.修.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好像。例:亦犹今之昔 只查到2个,不好意思。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急!!! 人教版高一语文 必修2 第三单元《兰亭集序》中课后习题的 第三题谁知道答案~

等于五 你真笨

《兰亭集序》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 )丑 禊( )事 流觞( ) 会稽( )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绢丝和修竹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D.向之所欣(从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基()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引以为流觞曲水
1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修茂林 修竹 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
所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3.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
1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5.下列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A.(我)不能不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却)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缘故。
B.(我)未尝不面对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C.(我)曾经边写文章边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D.(我)曾经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却)无法表达出来。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的是人称代词,有的不是。各句分别属于A、B、C、D中的哪一种?请回答
A.两个都是人称代词 B.两个都不是人称代词
C.前一个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不是 D.后一个是人称代词,前一个不是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以结盟好()
予我千金,吾生若()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7.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从所列4个词中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 ②A.落B 圆C.明D.上
③A.傍B依C.横D.到 ④A.声B.有C.几D.一
18.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9.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杯,其致一也”。

20.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C6.指春季最后一月。副词,皆。以此来。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所以”,因此;“致”,达到,此指达到的效果。尽,尽情享受。兼词,相当于“之于”。7略 8. B 9. C 10. D 11. D12.长;举行;长//用以;……的原因 13.A 14.B 15.B 16.B、D、D、C 17.①D②A③C④D 18.〔解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解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20.“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良亭终# 求兰亭集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 作业帮
(19759134439):[答案]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

#良亭终# 兰亭集序知识点 -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文言句式,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9759134439): 一、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

#良亭终#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梳理? - 作业帮
(19759134439):[答案]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

#良亭终# 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特殊句式和古今多义 -
(19759134439): 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前人评点 三春启群品, 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 俯磐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 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 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 [集评]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其《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翘视群儿.(《小澥草堂杂论诗》)

#良亭终# 序字的一词多义 -
(19759134439):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良亭终# 上海高三语文《兰亭集序》的课后练习题目 - 作业帮
(19759134439):[答案] 第一题:文章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第二题:用自己的概括课文第三段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为'痛'? 第三题:'一死生为.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恩,...

#良亭终# 急求人教版课文《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六国论》课后练习题目及答案 -
(19759134439): 1.根据对仗的特点,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适当的句子(只填序号) A.泉涓涓而始流 B.悦亲戚之情话 C.亦崎岖而经丘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或棹孤舟”的“棹”的用词特点是...

#良亭终# 《兰亭集序》的总结 -
(19759134439): 《兰亭集序》教与学知识点梳理 高存新 一、基本常识 1、 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

#良亭终# 兰亭集序翻译 -
(19759134439):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

#良亭终# 有没有 兰亭集序 的习题啊 -
(19759134439): 《兰亭集序》 习题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