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前的条件下,如何建造? 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前的条件下,如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我觉得在当时的社会还是会有一些能工巧匠来对泸定桥进行修建,再加上当时的人们很有智慧,这就体现在泸定桥上的那13根巨大的铁链,这些铁链重达40吨这40吨放在现在都一个非常重的东西,更不要说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多重了,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可以将这些非常重的铁环放在了江上并且将泸定桥修建的非常完美,这种种的做法都让现在的人们很是怀疑三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壮举的。

按照当时人们的建造速度以及当时的冶炼技术就可以推测出这个泸定桥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而且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才将这座泸定桥修建好的,但是这就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了,我们都知道泸定桥在当时可以说是底下是湍流不息的江河,他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的这座桥,这就很让人费解毕竟在现在这种事情都是很轻松就能够完成的,再加上现在的技术手段比当时还要强,那么当时的人是用什么方法将桥修建好的都是个未解之谜。

这在当时建造手艺人来说这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连一些能工巧匠也为这个问题烦恼的不行,直到后来有一个人向大家提出了个办法,就是先在桥的两边修建两个桥墩,然后两个桥墩里面设置一些转盘,然后通过绳子来让铁环连接在一起,当时的人们就在绳子上套了许多的竹筒。紧接着他们把铁环一个一个地穿过这些竹筒,等到穿好之后就开始转动桥墩里的转盘,这样就能够慢慢地将绳子拉到对面去,那么竹简和铁环也会跟着绳子过去,这样就能够将铁环放在桥上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还是非常有头脑的,运用这种原理来对桥梁进行建造,要不然他们一堆人也不会将这个泸定桥建好。



中国历史上的铁索桥有很多,不过如泸定桥这般有名的铁索桥却是不多,而泸定桥之所以能够名扬于天下,除去它自身的原因,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近代历史上的强渡大渡河战役,在这场大战中,其中有一段是飞夺泸定桥,22名战士英勇作战,最终成功拿下了泸定桥,而泸定桥也因此名动天下。

这一年是1935年,距离泸定桥的修建已经过去了整整230年,即泸定桥修建于康熙时期的1705年,泸定桥的修建在最初并不单单是为了连接大渡河两岸,方便百姓生活,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战事。古代很多的大型工程实际上都是如此,在最初都是为了军事的便利。

而康熙之所以修建泸定桥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即对西藏用兵,确切来说是就是更好的统治西藏,虽然当时准噶尔已经被平定,噶尔丹也已经去世,但是准噶尔部后来的首领依旧不安分,康熙还是要派兵进入西藏维持安定,而泸定桥就充当了这个桥梁,既能向藏区输送部队,还要输送军备物资等。

当然泸定桥的修建并不简单,虽然铁索桥早在汉朝时期就开始出现,而其修建技术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大渡河上修建泸定桥依然是一个难题。大渡河太宽,水流太急,而又太偏僻,这都让泸定桥的修建变得很困难,长达百米的铁索桥必然不是一个小工程,光这个铁索如何过河连接两岸就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修建这样一个用于运送部队和军备物资的大桥,其承重必然要求很大,那么铁索的重量就必然是很大的,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泸定桥用了十三根铁链连接,每根铁链在1.6吨左右,这样的重量,在那个年代,是很难渡河的,但是再难,泸定桥还是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修建完成了。

那么,当时的铁索又是如何从河的这一边到达另一边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说的是修桥的时候,工人们对于铁链如何达到对岸犯了愁,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无奈铁链太重,而河水太宽,始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噶达的藏族大力士自告奋勇要帮助工人们运送这些铁链,于是他将铁链夹在腋间,一边一个,然后乘船到了对岸。

就这样来回数次,终于将铁链全部运送完毕,而噶达在运送完最后一根铁链的时候,终于还是力竭而死,于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在泸定桥的边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庙。

当然这样的传奇故事,听听就好,不用当真,这样的铁链,也就李元霸能一次拿两个,然后走个一百米,当初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比举狮子的时候,宇文成都成功举起了三千斤(1.5吨)的金狮子,而李元霸则一手一个。

这个就说远了,再说回泸定桥,实际上铁链最初并不是在泸定县生产出来的,而是在铁量丰富的荥经县生产,然后在运送到泸定县建桥,我们知道陆上铁链的运输并不难,难的是河上的运输。不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即便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也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这个铁链到达彼岸采用的就是索渡原理。

这个原理说起来比较好理解,就是在河的两岸连接上很粗的绳索,绳索相对而言比较轻,所以很容易就能两岸连起来,然后在绳索上串上数个短的竹筒,可以在绳索上滑动,而铁链就拴在这些竹筒上,都一切准备就绪后,河对岸的工人就拉动绳索,然后竹筒就带动铁链到达彼岸,当然,说起来比较简单,真正做起来也是有难度的,至少是很费力气的。

铁链运输的问题解决后,就是铁链的固定问题了,如此重量的铁链,还要有一定的承重量,那么其固定同样是一个大工程,工人们在河两岸修建稳固的石桥头,然后挖出深井,再在深井中用铁浇筑成龙桩,而铁链就和龙桩连接在一起。这些龙桩的用铁量(20吨左右)几乎和铁链的用铁量(21吨左右)持平。

然后铁链和铁链之间用铁环扣起来,整个泸定桥用了一万两千多个铁环连接。铁索整好后,桥面上铺上木板,这就是泸定桥大体的修建过程。在湍流不止的大渡河上修建这样一座铁索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工人们还是做到了。

铁索桥修好后,康熙帝将其命名为泸定桥,并亲自写下“泸定桥”三个大字,从1706年泸定桥开始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泸定桥上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最著名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战役了。而泸定桥在这三百年中也算是饱经风霜,上世纪出现了好几次铁链断掉的情况,不过作为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泸定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上学的时候,读到过这么一篇课文,叫《飞夺泸定桥》,在这篇文章里面出现的那些抗战先烈们都很值得人们敬佩,他们身上的那种勇气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泸定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建成了,距离现在足足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泸定桥全桥上,一共设有足足13根铁链以及1万多个的铁环,要是把这些全部都加起来放到一起的话,那么它的总重量就也达到了40吨。

可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你能想象这是由300多年前清朝的时候建造出来的么?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拥有那么多的高科技和高超的建筑学知识,甚至于连现代化的机器一个都没有。可他们却做到了,仅仅只是凭借单纯的人力以及简单的工具就做到了,单凭是这份成就就足以让人惊叹!因为这其中的步骤是难以想象的,你必须要先将铁索给拉过大渡河,再然后将两岸给连接在一起,最后才得以筑成泸定桥,其过程之艰难和繁琐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出来。

在历史上关于泸定桥的事件是这么描述的:据说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了能够方便自己和康藏地区的交易来往,于是下令建造了这一泸定桥。当年在没有建桥之前,西藏的商人们想要通过大渡河来到四川进行交易,就必须得依靠竹索和藤所以及用附近的渡口渡来过河。可是大渡河那么大河流还那么湍急,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过去的?

这些商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冲走,即便是不被冲走也会落得一身伤,总之在没有泸定桥的情况下想要过大渡河还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康熙皇帝才要建造这座桥,因为要是每次康藏商人来四川的话都要死人,那么以后谁还敢来做生意?别钱没赚到命先丢了。为了加深四川和康藏地区之间的联系,这次康熙是亲自下令,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泸定桥还有一个外号叫做皇桥。

但以一年的时间就造出泸定桥,还是在300多年前,这件事还是有不少人没整明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说起来,这件事还是挺好解释的,因为古代人都是很有智慧的,再加上以前的时候建筑师压力很大,一般建不出来东西那都是要杀头的,所以他们才会想方设法的把泸定桥给尽快做好。

就跟秦始皇当年建长城一样,那时候的工程技术还没有清朝先进呢,最后不还是建造出来了一个万里长城?说到底就是被逼的。

据说,当初在建造泸定桥的时候还有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那就是当时的建筑工匠们在得知了自己要建一个泸定桥出来的时候,都感到非常的头大,因为他们身为建筑工匠自然是比谁都清楚这个工程的艰难。

可康熙的话他们又不得不听,根本就拒绝不了,所以他们就只好在那里愁眉不展,纠结无比,思考着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时,刚好有一个和尚路过此地,他看见了这么一大群人围在那里,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样。于是便好心的问他们怎么一回事,那些工人们见到是和尚,于是便很尊敬的告诉了他修建泸定桥的事情。

和尚想了想,于是提出了一个索渡的方式,这个方式让那些建筑工匠们听了之后,立马就眼前一亮,一年之后就把泸定桥给做好了。那么和尚提出的这个索渡方式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把大渡河的两岸对称,然后在建造好的桥墩里面安装上一个类似于转盘的结构,然后从这个结构里面拉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两边要分别套上的一些竹筒。再转动一下这个结构,铁锁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拉过去了。



说起泸定桥,我们的脑海中,肯定会想起红军长征中,所发生的飞夺泸定桥事件,此事对我党的意义深远,可以说要是当时没拿下泸定桥,也许那场战役,打得会更加艰难。众所周知,泸定桥是一座险桥,它主体由十三根铁索勾连而成,九根中间铺了木板,作为桥底让人经过,两边各一铁链作为扶手,四周皆是危险重重,并且脚下是湍急的河流,若是不小心掉下去,那铁定命就没了。那么有个问题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如此危险的铁索桥,在三百年前,在条件极其恶劣,以及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究竟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

有关泸定桥建造的方法,其实有不少,稍微带有一点儿玄幻色彩的,是以下这个故事,说当时在修建泸定桥时,十三根铁链无法连接到对面,工匠们想了无数种方法,还是没有顺利完成。后来出现了一位藏族大力士,他力气比其他人还要大,手持两根铁索乘船过河,一直到把十三根铁链全部送过去,完成之后,因为劳累过度不幸身亡。这类自然是民间故事。我们翻阅史书资料可以得知,泸定桥的十三根铁链,重达四十多吨,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除非那个人是天神下凡,但现实中显然不可能。

课本上飞夺泸定桥,虽然是在近代,可建造时间却在清朝,根据清史记载,当时藏族与汉族人民贸易往来频繁,他们只能坐船或者自己溜索过渡,首先安全性不可以保障,其次货物不易输送,如果你的物品是生鲜水果,那么极为容易变质。康熙为解决这个问题,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去修建泸定桥,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壮举,那么无数人的力量肯定可以。大家集思广益,最终整合成一个方案,就是利用索渡的原理,先将粗的竹锁系在河的两岸,之后在没一根竹索上面,皆穿进十几个短竹筒,然后把铁链系在竹筒智商,两岸的人同时拉动原本在岸上的竹索。

多名工匠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建造泸定桥的壮举,建造完了之后,竹筒才被撤下来,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有多么令人惊讶,在当时他们没有大型建造工具,也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凭的是自己多年的经验,以铁索为桥,在西方属于罕见之举。就算到了科技水平这么发达的今天,泸定桥的修建过程,还是值得人们所敬佩的。当时的红军们,就像昔日的的工匠们一样,就是为了达成内心的目标。那时战争开始,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便将索桥的木板全部拆除,要想过桥的话,只能顺着索桥边缘走,不抓紧两边的话,掉下去的几率非常高,但红军还是完成了这个壮举,实在是令人敬佩。

据说泸定桥建成之后,康熙皇帝还特地为它提名,并且立了石碑在桥边上,泸定桥位于四川省,那时的四川提督名为岳升龙,他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故而在建造之时,便下令每个铁环的工匠,都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防过程中或以后出了质量事故,好找到相对应的责任人。古代的刑罚十分严苛,轻者罚钱鞭笞,重则直接处斩,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然没有人敢偷工减料,生怕自己被抓去,所以工匠们用心打造好每一个铁环。多人用心建造的泸定桥,在之后三百多年的风雨里,依旧屹立在河两岸不倒。

之后与泸定桥有关的历史事件也不少,除了我们以上所说的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外,在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经在渡河边上,带着三万多的将士与清兵展开交锋,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但由于没及时赶到泸定桥,从而被清兵所围困,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经过了两代战争的洗礼,泸定桥依旧完好如初,也不得不再次感叹,建造者的胆大与心细,要知道古代可没有那么多建造机械,全部靠智慧与人力填堆,一个不注意就会丧命于江河之中,可以说一点差错都不能有,也是因为他们的用心,才让我们看到了泸定桥的不容易。



自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四川巡抚能泰开始筹划修建泸定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究在大渡河上架起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铁索桥。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泸定桥。

即便我们未曾亲自前往,但通过书本和相关资料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在没有重型机械配合作业的清朝前期,要建成这样一座大型桥梁,可谓充满了难度。正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所记载的:

“康熙中修建此桥,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索过重,未及对岸辄覆,久之不成。”

按此说,最初动工修建时,曾先将铁索一端固定好,然后用小船拉着铁索渡江。然而,由于铁索太重,船还未到对岸便背压翻了。那么,这些铁索究竟有多重呢?

我们之所以称泸定桥为“铁索桥”,是因为整个桥梁的主体皆为铁索架成。泸定桥桥身共有十三根铁索,其中九根作底链,其余四根均分两边作扶手用。据测量,整座桥的东西跨度达100米,铁链由28毫米粗的铁条手工锻打成铁扣联结而成。为了牢固起见,每个铁环扣宽9厘米,长17—21厘米不等,十三根铁索共有12164个铁环,重约21吨,而加上桥梁其他地方所用铁质构件,其总计约40吨。

如此大的工程量,要在三百多年前完成,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泸定桥的修建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实的道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至于修桥的方法,学者也是多参照《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的记载:

“后一番僧教以巨绳先系两岸,每绳上用数十短竹筒贯之,在以铁索入筒,缚绳数十丈,于对岸拽其筒,筒达铁索亦至。”

按照这一说法,在尝试用船运送铁索失败后,有一个番僧传授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先在两段固定巨绳,然后利用穿挂在绳子上的短竹筒来拽铁索。后经调查发现,解放前曾有工匠参与过加修泸定桥的老工匠,《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说法大体是可信的,只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差异。

按照老铁匠的介绍,铁索太粗,穿入竹筒不太现实,在后来翻修泸定桥时,多是在竹筒外套上竹篾编成的索套,然后将铁索系在索套上。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将铁索传入索套里,但原理是一样的。

横架铁索的难题解决后,便是如何固定了。在泸定桥的两侧,各有一处桥头台,是用石条垒砌而成的,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碉堡,为的就是起到固定铁索的效果。为了让铁索尽量绷直,在东西两侧的桥头台上,各设有一个“落井”,井内埋有地龙桩和卧龙柱,将铁索牢牢固定。

另外,考虑到稳固性,桥头台的石块还用榫卯加固,重点部位还用铁水浇筑,以使得桥头台牢靠,以保障铁桥的安全性。如此一来,整座铁索桥便架成了。而为了美观和防止保护落井石内部件不受雨水侵蚀,在桥台上还建有桥头亭。可谓是既美观,又实用了。



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前的条件下,如何建造?~


#甫封霍# 有关大渡河上泸定桥的资料
(19794249028):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导游要指着桥身讲);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

#甫封霍# 什么是铁索桥? -
(19794249028):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泸定铁索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 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甫封霍# 红军途中铁锁链位于那条河上在这里红军与敌人战斗称什么
(19794249028): 大渡河呀,飞夺泸定桥

#甫封霍# 《我站在铁索桥上》的主要内容 -
(19794249028): 追忆了工农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拓展资料原文:我站在铁索桥上,铁索桥,桥身在轻轻地摇晃.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甫封霍# 四川最有名的桥叫什么?修建于什么时候?他的特点是?有关该桥的典故?以及其他详细资料? -
(19794249028):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此桥有名铁索桥,是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1705年),花费了一年的功夫...

#甫封霍# 大渡桥在什么地方 -
(19794249028): 泸定铁索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 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