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相忘于江湖前一句是什么? ”不如相忘于江湖”上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不如相忘于江湖”的上句是“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这句话出自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儿就像生活在陆地上面,互相吐口水以保持湿润,这样互相吐泡沫生存,不如各自离去,各自生存。内在含义是:就是说两个人在危难中互相帮助,不如各自开,各自生存.

拓展资料:

“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大宗师是指庄子思想中总合道宇宙生成意义的观念,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


全文可以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是之谓真人”,虚拟一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第二部分至“而比于列星”,从描写“真人”逐步转为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

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第三部分至“参寥闻之疑始”,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第四部分至“蘧然觉”,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进一步讨论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气”的变化,是自然的现象,因而应“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只有这样精神才会超脱物外。

第六部分至“乃入于寥天一”,说明人的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而与自然合成一体。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第八部分至“丘也请从而后也”,论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余下为第九部分,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

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出自《庄子·外篇·天运》。完整意思是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译文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
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扩展资料:《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生保身,逍遥无为。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为。逍遥无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与道为一。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万物的本根,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亦无差别对立。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如相忘于江湖”上句是“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
作者:庄子,时代为战国时期。
意思:不如两个人当做不认识,在江湖见面也当陌生人。
原段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使得彼此得以继续生存,不如忘记彼此的存在,自由的在江湖之中畅游。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自然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这一同样的原因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扩展资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赏析及现实意义:
一、赏析:泉水干了,鱼没有了水,相当于身处陆地,为了生存,鱼与鱼之间靠在一起,以吐沫相互湿润。不如意或者如意(水上涨或者一直干枯下去)鱼不会刻意记住彼此之间曾经患难与共的经历。因为那本就是自然现象;
遇到灾难人也一样,不必刻意铭记别人对你的帮助,因为你也一样,如果别人遇到困难,你也同样会伸出援手的;原因,我们是同类,我们都是人。
庄子在这里选用鱼的例子,表达人性本善,主要阐述无为而治的可行性。
二、现实意义:当不如意时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如相忘于江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杨闹施# 不如相忘于江湖前或后的句子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18718848792): 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杨闹施# 请教“君子之交,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的出处?是什麽意思?
(18718848792): 出自《庄子·大宗师》.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说两条鱼困在一个快要干涸的小水洼里,吐以口沫互相滋润,虽然是彼此无间,又何如都在江河湖水里畅游,虽然独来独往,却自由自在呢. 相比起相互依附、相互支撑的苦苦支撑,庄子宁愿独自享受没有压力的生活. 相濡以沫来形容共患难,其实在这个典故最初的含义里,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状态,并不是理想的幸福.之所以今天的人们总以欣羡的口气说起,大概还是有感于人生的痛苦和无可奈何吧,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之下,如果能有一个人与自己相濡以沫,也可以说是一种安慰了.

#杨闹施# 不如相忘于羊湖前面那句话是什么
(18718848792): 你好!不是“羊湖”,是“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杨闹施# “鱼相处于路,相嘘以息,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前面一句是什么,选自哪本书?
(18718848792): “泉涸,鱼相处于路,相嘘以息、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天运》. 意思是:泉水干枯了,鱼儿们都显露在陆地上,相互嘘气、相互吐口水,以保持身体湿润.这怎么及得上在江河湖海中相互忘记,逍遥自在呢?也可以理解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杨闹施# 不如相忘于江湖前一句
(18718848792): 相濡以沫

#杨闹施# 不如忘隐江湖的前一句是什么? -
(1871884879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杨闹施#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此句最早出自什么地方?请标明出处
(18718848792):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喻贪生惧死,不如相忘于自然.) 及《庄子·外篇·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宣云:“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浑沌,各得之为乐,又乌取乎仁义之区区者哉!”).见[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泉水干了,1.现在,这句话广义上指各自生活,互不通音讯. 2.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执著指对事物的痴)常见于台湾作家散文集中.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杨闹施# 终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卿,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呢?求指教 -
(18718848792): 意思:美丽的容颜在弹指之间就变老了,青春也只是停留在刹那之间.与其每天相隔天涯饱受思念之苦,彼此难以舍弃.还不如大家各自回到各自的世界,互相不认识的好.出处:终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出自于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归目名:第三十五章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而金庸此句又脱胎于龚定庵的词《洞仙歌》:“埋没了,弹指芳华如电”.而后一句,与其天涯卿,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到底原创者是谁,出处已经没法考证.只是,可以肯定的是,源自于《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翻译: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闹施#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作业帮
(18718848792):[答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大宗师”篇中的一个故事: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

#杨闹施# 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整句是什么? -
(18718848792):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