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质问翻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1. 文言文翻译

【原文】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素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顾,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大唐新语•政能》

【参考译文】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以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百姓征敛财物,毫无节制。狄仁杰全部不予听从。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按:此处极言投降人数之多)。(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那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便(我)死了,也跟活着一样(按:意指其功德永远铭记于百姓心中)。”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后来他又)担任内史,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2. 文言文翻译

以上三楼的翻译不错,只是个别地方不够准确,我的翻译应该更准确:

【原文】

《吕氏春秋•淫辞》载曰:“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译文】

《吕氏春秋•淫辞》上记载:“秦国与赵国一起结盟,约定:从今以后,秦国所想做的事情,赵国要帮助秦国;赵国所想做的事情,秦国要帮助赵国。过了没多久,秦国兴兵攻打魏国,赵国想救魏国,秦王(很)不高兴,派人责备赵王说:(我们当初)约定:秦国所想做的事情,赵国要帮助秦国;赵国所想做的事情,秦国要帮助赵国。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但是赵国却要救助魏国,这(显然)不符合(当初的)约定。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赵胜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赵王)也可以派使者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救助魏国,现在秦王也没有救助赵国,这(显然也)不符合(当初的)约定啊。”

3. 文言文翻译在线

1.秦国,是个贪婪暴虐的国家,一旦战胜了赵国,必定要把矛头转向其他国家。我担心那时魏国就将面临秦军的攻击了。

2.如果大王能够采纳我的方针,可以为大王安邦治世,即使让我吃蔬菜,喝凉水,我也愿意。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之初,魏王征求群臣对此事的对策,大家都认为秦国进攻赵国,是对魏国有利的事。孔斌却质问:“为什么这样说?”回答是:“秦国战胜赵国,我们也顺势向它屈服;如果秦国打不赢赵国,我们就趁它疲惫不堪予以攻击。”孔斌反驳说:“不对。秦国自从秦孝公以来,没打过败仗,现在又重用良将白起,哪里有疲惫可让我们趁?”有个大夫说:“即使秦国战胜赵国,那对我们魏国有什么坏处呢?邻国的羞辱难堪,正是我国的幸运福气啊!”孔斌又反驳道:“秦国,是个贪婪暴虐的国家,一旦战胜了赵国,必定要把矛头转向其他国家。我担心那时魏国就将面临秦军的攻击了。古人说过:燕雀筑窝在屋檐下,母鸟哺育小鸟,叽叽喳喳地都很快乐,自己以为很安适。灶上烟筒忽然窜起火苗,高大的房屋即将被焚,而燕雀面不改色,不知道灾祸就要殃及。现在你不明白,赵国一旦灭亡,灾难就会降临魏国的形势,难道人和燕雀一样吗?”孔斌,是孔子的第六世后人。当初,魏王听说孔斌贤明,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缎,聘请他为相。孔斌说:“如果大王能够采纳我的方针,可以为大王安邦治世,即使让我吃蔬菜,喝凉水,我也愿意。如果只是让我穿上一身贵服,供以丰厚俸禄,那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魏王哪里会缺少一个老百姓呢!”使者再三邀请,孔斌才前往魏国,魏王亲自出城迎接,拜他为相。孔斌便撤换了一批靠关系受宠的官员,代之以贤良人才;剥夺去不干事者的俸禄,转赐给有功之臣。那些失去职位的人都不高兴,于是制造出谣言。文咨把这些话告诉了孔斌。孔斌说:“从来不能与老百姓共商创业大事!古代善于治理政事的人,起初时都免不了被诽谤。子产在郑国做相,三年以后流言蜚语才停止。我的祖先孔子在鲁国做相,也是三个月以后诽谤才终止的。现在我每日改革政事,虽然赶不上前代圣贤,难道还考虑诽谤之言!”文咨问:“不知道当年对尊祖上有什么诽谤?”孔斌说:“先祖在鲁国任相,有人唱道:‘穿鹿皮袍的权贵,抓起他来没有罪;权贵穿着鹿皮袍,抓起他来都叫好。’等到三个月以后,风气教化逐渐调养成型,百姓们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我们的心事他想到;戴殷帽,穿皮衣,一心为民不为己。’”文咨高兴地赞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您与古圣贤相比也不差。”孔斌在魏国任相共九个月,每次提出重大的建议都不被魏王采用,于是喟然长叹:“建议不被采纳,是我的建议有不合适的地方,建议不合君主的心意,我再做他的官,享用他的俸禄,是不做事白吃饭,我的罪过也太大了!”说完便称病辞去职务。有人对孔斌说:“魏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处去呢?”孔斌回答:“到哪里去呢?崤山以东的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秦国的行为不仁不义,我决不去那里。”于是在家休养。新垣固问孔斌:“圣贤所到之处,必定是振兴教化、修明政治。而你在魏国做相,没听说干出什么特殊的政绩就自行引退了,猜想你是不是不得志?否则为什么那么快就辞职呢?”孔斌说:“正因为没有特殊的政绩,所以自己引退了。而且在不治之症面前,显不出好医生的本领。现在秦国有吞并天下之心,用仁义之道去事奉它,自然是得不到什么安全;所以,当今拯救危亡都来不及,还侈谈什么振兴教化!当年伊尹曾做过夏朝的官,吕望曾做过商朝的官,但这两个王朝最终无法救药,难道伊尹、吕望不愿意吗?实在是因为大势已不可挽回。现在崤山以东各国都疲惫不堪、萎靡不振,韩、赵、魏三国争相割地以求偷安,二周折腰归顺秦国,燕国、齐国、楚国也屈服了。由此预见,不出二十年,天下都将归秦国所有了!

4. 文言文翻译并解答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②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和汝南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个人一起请假回到家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应当返回,我将拜访你的父母大人。”于是一起约定了见面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全部向母亲说了,请母亲准备酒食来等候范式。母亲说:“两年前分别,约定在千里之外见面,你何必这么认真地相信呢?”张劭说:“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母亲说:“如果这样,我应当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到,二人一起登上大厅拜见饮酒,尽情欢饮,然后分别。

参考资料:在其他地方看到的

5. 文言文 御史质状 翻译

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李靖与卫文升正在隋朝作官,留守长安。

他们逮捕了唐高祖的亲族,加以杀害。后来唐高祖平定关中,诛杀卫文升等人,轮到李靖,李靖对唐高祖说:“您平定关中,只是为了报仇呢,还是为了夺取天下?如果为了夺取天下,不可杀我李靖。”

唐高祖于是赦免了他。以后李靖担任了歧州刺史,又有人迎合旨意,控告李靖谋反。

唐高祖派一个御史前去审查,吩咐说:“李靖谋反罪状属实,便可依法处置。”御史知道所告纯系诬罔,请求与告事者同行。

行有数驿,御史假装丢失了告状,惊惧异常,鞭挞随行的典吏,请求告事者说:“李靖谋反,罪状分明。我亲奉圣旨,如今丢失告状,望救我一命。”

告事者便另外又写了一份告状,交与御史。御史核查此状,与原告状不同。

于是即日还京,奏闻朝廷。告事者被依法处决。

6. 文言文中的诘一般翻译成什么

诘 jié

1. 追问;询问。

例:《新五代史•杂传五·裴迪》:「迪召公立问东事,公立色动,乃屏人密诘之,具得其事。」

2. 责备;质问。

例:《逸周书•大匡》:「诘退骄顽,方收不服。」

3. 查究;究办。

例:《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4. 整治。

例:《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

5. 禁止;纠察。

例:《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诘邦国。」

6. 弯曲。例词:「诘屈」、「诘曲」。

7. 相当于「翌」。例词:「诘日」、「诘朝」。

7. 文言文2句话的翻译 在线等

1 这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

这句话选自《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②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陈谏议教子

翻译:太尉陈尧咨是翰林学士的时候,他有一匹恶马,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他的父亲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质问养马的人,养马的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谏议马上对翰林说:“你是贵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旅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 立刻命令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买主,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这种淳朴敦厚而又深具长者风度的作风跟古人的那种古风有些类似

2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这句话选自《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翻译: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8. 《李实》文言文翻译

李实阿谀奉承李齐运,突然升官到京兆尹(官职明,相当于首都市长),自恃受宠 *** 刚愎,处理政事不考虑温和的方式和法律条文。这时候春夏两季发生旱灾,京城附近地区食物缺乏,李实却毫不在意,只顾搜刮敛财,用来向朝廷进贡。每此上奏回答皇帝询问,都说:“今年虽然遭遇干旱,但是粮食收成很好。”因此灾区的租税都没有免,人们贫穷,以至于拆掉屋子卖掉砖瓦、木材,买了麦苗来交给官差。戏子成辅端编民谣讥讽这件事,李实听说了,上奏说成辅端诽谤朝政,用杖刑打死了。

李实在路上碰到了御史王播。按照旧例,尹一级的官员和御史相遇,尹要下车回避让路。李实不肯回避,命令骑马的侍卫依然在路上走,王播质问斥责他们,李实大怒,于是上奏使王播被贬为三原县令,在朝堂上辱骂他。欺压公卿级别以下的官员,随自己的喜怒上奏诬告官员的升迁和废黜,满朝官员都惧怕他。曾经有一次朝廷下诏免去辖区内的租税,李实却不执行诏书,依然按照旧例征收租税。常常处死犯人,民不聊生。到了他被流放的时候,满市百姓都欢呼雀跃,都袖子里藏了瓦块砖头在路两旁等着,李实从小路走才免于被百姓殴打。



~


#吕查穆# 我要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常见的一些文言文及译文(最好多点,嘻嘻…… - 作业帮
(15667482556):[答案] 1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

#吕查穆# 文言文陈谏议教子翻译.求热心人帮助! -
(15667482556): 原文编辑 宋陈谏(jiàn)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

#吕查穆# 文言文翻译:瓯喻 -
(15667482556): 【原文】 人有置瓯①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②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②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③而去.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

#吕查穆# 短小的文言文及翻译 -
(15667482556): 【典故】 [编辑本段]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注释】 [编辑本段] ①鬻(yù)——卖.②誉——赞美.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④或曰——有的人说.5之——助词6应——回答 【译文】 [编辑本段]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吕查穆# 文言文急求翻译!100分! -
(15667482556): 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X惨祸 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

#吕查穆#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41 - 48) -
(15667482556): 41.迂公修屋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我1-75暂时米有..帮你找了个41哈.

#吕查穆# 翻译文言文: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
(15667482556): 译: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

#吕查穆#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翻译为现代汉语是什么 -
(15667482556): “学者(有学问的人)多从质问,为(作为)执经讲解,亡(亡通无)所倦 ” 有学问的人大多喜欢质疑和提问,让他们作为持书讲解的人,他们也不会感到厌倦!

#吕查穆# 迂公修屋文言文中“妻且号且诟”中的号的解释,另外翻译句子“但曰,延人治屋” - 作业帮
(15667482556):[答案] 号是哭诟是骂,且号且诟意思是边哭边骂 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 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

#吕查穆# 课外文言文阅读——公仪休相鲁而嗜鱼!!求标准答案!!! -
(15667482556): 谏:质问,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 唯:因为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这就是要别人不来受贿你还不如你自己不要去收受贿赂.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清廉正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