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古诗文。 岳阳楼记是写岳阳楼的 ,但是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洞庭湖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诗鉴赏

  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又出蜀东下,经湖北江陵、公安等地,于冬天辗转入湘,到了岳州(今岳阳市)。

  《登岳阳楼》就是此期的登楼抒怀之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是一组工对严整的句子。

  岳阳楼久负盛名,杜甫早“闻”其名而未曾一见,今日不但见了,而且“上”了。那种欣喜之情就不由倾泻于诗句之中。“昔闻”说明他渴望、向往之久,“今上”点出他如愿以偿之喜。一般来说,五律的首联不必对仗。诗人之所以要运用对偶句,就是因为通过这种严整的对仗,强烈地把自己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从结构上说,这一联切入诗题,引起全篇的写景和抒情。

  登上岳阳楼,是为了观赏洞庭壮景。颔联紧承首联的“上”,写登楼后所见。洞庭湖的气象万千,风光无限,而诗人抓住洞庭湖最显著、最典型的特征—— 雄伟壮阔来加以描绘。“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描绘洞庭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宋代刘须溪说:“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杨伦《杜诗镜铨》)。明代王嗣奭则认为这两句“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杜臆》卷十)。对此二句的推崇,可谓至极。孟浩然也曾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比较这两联诗句说:“孟襄阳(指孟浩然)三四语实写洞庭,此只用虚写”

  (《唐诗别裁集》卷十),从“实”和“虚”的手法上指出了这两联诗写景的差异。孟浩然的诗句是他不过是借写洞庭湖景来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总还不免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而杜甫不仅从洞庭写到江南大地,而且又从江南大地写到天地日月,从这个无比广大的角度来描写洞庭湖,就从更大的空间范围表现出了洞庭的壮阔气象。这当然与杜甫的怀抱有关。他一生“蒿目者民生,系怀者君国”(杨伦《杜诗镜铨·序》),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的命运放在心上,所以,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因此《西清诗话》说此二句“大与诸子迥别”,而别又别在“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从前四句的写景转入后四句的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一“无”一“有”,曰“一”曰“孤”,感情色彩特别浓厚,炼字遣词十分精确。此时已五十七岁的杜甫,年老多病,飘零无依,晚景凄凉。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中,诗人倍觉自己的孤单,联想起走过的漫长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的种种艰辛,更感到悲哀,肝肠欲裂。这其间包含了诗人对往事痛苦的追忆过程。黄生说:“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指出了诗人情绪的起伏和诗人表现手法的巧妙。诗人运用这种阔狭的鲜明对比,把自己的坎坷遭遇描述得更为突出,正如浦起龙所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起到了互为映衬的作用。这一联从写景转入抒情,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结构严谨,层层变换,步步深入,显示出杜甫娴熟的诗歌表现技巧。

  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就在这一年八月,吐蕃进犯,京师戒严,边陲屯兵,战事频繁。同年六月,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等作乱,杀死节度使李怀仙,自称留后,逼迫朝廷认可。这就是所谓“戎马关山北”的史实。

  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涕泪纵横。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最后这一联,诗人由个人扩展到国家。“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与洞庭湖的阔大壮伟的气象达到和谐统一,使情感与景物相得益彰。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戴复古词作鉴赏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古诗文名句或对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佚名(李白)题岳阳楼

波高城矮;
地少天多。
——黄道让题湖南岳阳楼

临洞庭水;
倚天下楼。
——王自成题岳阳楼

荆楚无双地;
湖湘第一楼。
——何绍基题岳阳楼

登山上衡岳;
泛湖入洞庭。
——黄养辉题岳阳楼

把酒评今古;
登楼见废兴
——沈延毅题岳阳楼

林深亭独静;
池小境偏幽。
——田志明题岳阳楼

湖中映日月;
楼上有诗文。
——佚名题岳阳楼

遗万年古迹;
博千古风骚。
——佚名题岳阳楼

天地英雄气;
湖楼浩荡春。
——佚名题岳阳楼

门对云梦泽;
楼观洞庭波。
——佚名题岳阳楼

和长江共秀;
与洞庭齐辉。
——佚名题岳阳楼

胜状甲天下;
名楼震古今。
——佚名题岳阳楼

游人不舍此地;
心神常系斯楼。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光依旧;
岳阳楼阁更新。
——佚名题岳阳楼

楼内清风谱曲;
湖中碧波放歌。
——佚名题岳阳楼

吴楚乾坤天下句;
江湖廊庙古人心。
——李东阳题岳阳楼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侍清集句题岳阳楼

南极潇湘千里月;
北通巫峡万重山。
——张照题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周立中题岳阳楼

笛里沧桑吹几遍;
樽前风月醉双清。
——周芍衫题岳阳楼

闲云野鹤自来往;
沅芷澧兰无古今。
——何绍基题岳阳楼

杜诗范记高千古;
山色湖光共此楼。
——黄道让题岳阳楼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昔人心。
——胡林翼题岳阳楼

数着残棋江月晓;
一声长啸海天秋。
——吴獬题岳阳楼

江山览古得无感;
诗酒怀人极不忘。
——吴敏树题岳阳楼

乾坤吴楚双开眼;
廊庙江湖一倚楼。
——吴敏树题岳阳楼

岳阳楼高巴蜀秀;
潇湘水满洞庭春。
——黄养辉题岳阳楼

一时忧乐登楼起;
半壁江山带酒看。
——于抚宇题岳阳楼

一楼铭古今兴废;
两字系天下安危。
——缪英题岳阳楼

吴楚乾坤千古壮;
湖山风月四时新。
——林从龙题岳阳楼

芦花舞乱楼头雪;
风力吹开湖外天。
——瞿宗发题岳阳楼

斑竹千竿芳袖舞;
琼浆万顷降珠浮。
——徐通翰题岳阳楼

颦眉阅尽先忧界;
伫步回思后乐天。
——魏建国题岳阳楼

更上一层看日出;
高悬千尺与云齐。
——佚名题岳阳楼

神仙爱醉岳阳酒;
过客仍登湖上楼。
——佚名题岳阳楼

千古琼楼湖底出;
万顷烟波天外生。
——佚名题岳阳楼

万顷湖光天上下;
一楼山色楚东南。
——佚名题岳阳楼

天晴始见君山绿;
雨过方知楚水清。
——佚名题岳阳楼

西吞吴楚千江水;
东抱潇湘万里山。
——佚名题岳阳楼

凭轩亭里欢声涌;
老病舟中怨气无。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作大酒杯;
岳阳楼是步云梯。
——佚名题岳阳楼

楚水君山相点缀;
湘妃帝子互思量。
——佚名题岳阳楼

一楼独领三春意;
四水合注万国情。
——佚名题岳阳楼

人欢水笑巴陵郡;
凤舞龙腾岳阳楼。
——佚名题岳阳楼

千古沧桑无限事;
百废俱兴看今朝。
——佚名题岳阳楼

一湖风月希文记;
四面洪波杜甫诗。
——佚名题岳阳楼

日月光臻楼阁丽;
乾坤瑞霭洞庭春。
——佚名题岳阳楼

日月光华晖楼阁;
乾坤瑞气贯洞庭。
——佚名题岳阳楼

日照琼楼千载业;
夜灿银湖万棵珠。
——佚名题岳阳楼

日光湖光光焕彩;
整旧如旧旧换新。
——佚名题岳阳楼

月耀金光浮槛外;
水衔山影落樽前。
——佚名题岳阳楼

四望湖山千里绿;
一楼花气万家春。
——佚名题岳阳楼

花影波光一楼活;
鸢飞鱼跃满湖春。
——佚名题岳阳楼

忧乐洞庭情似旧;
康宁家国貌常新。
——佚名题岳阳楼

岳阳楼名闻世界;
洞庭湖誉满全球。
——佚名题岳阳楼

凭轩亭里欢声涌;
老病舟中怨气无。
——佚名题岳阳楼

闲看湖水心无事;
坐对君山气自豪。
——佚名题岳阳楼

国中大泽推云梦;
天下名楼是岳阳。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依旧千帆过;
古楼重新万客游。
——佚名题岳阳楼

浪静湖心双日月;
风旋水面万鱼龙。
——佚名题岳阳楼

鸡唱数声云梦晓;
渔歌一曲洞庭春。
——佚名题岳阳楼

蜂舞碟围兰芷地;
鹭飞鱼跃水云乡。
——佚名题岳阳楼

青草湖波千嶂暗;
黄金水道几时开。
——佚名题岳阳楼

浪里青山恁槛看;
天心白雁渡楼来。
——佚名题岳阳楼

浪扫明湖千里镜;
气吞江汉万重波。
——佚名题岳阳楼

湖山毓秀花千叠;
吴蜀争雄酒一杯。
——佚名题岳阳楼

湘水长流宗大海;
古楼重葺见中兴。
——佚名题岳阳楼

楼阁峥嵘生秀色;
洞庭珠玉显奇光。
——佚名题岳阳楼

楼宇有情常映月;
洞庭无际总飞舟。
——佚名题岳阳楼

朝晕夕晖浮袖底;
清风明月入诗怀。
——佚名题岳阳楼

忧乐是岳阳楼套子;
渔樵乃洞庭湖生涯。
——杨翔凤题岳阳楼

八百里洞庭今入眼;
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王自成题岳阳楼

翠色千重,绿荫满地;
青螺一点,碧水连天。
——方授楚题岳阳楼

对月临风,有声有色;
吟诗把酒,无我无人。
——方功浚题岳阳楼

千里波涛,一天湖水;
万朵芙蓉,三湘琼楼。
——佚名题岳阳楼

江南风貌,名扬中外;
岳阳胜景,美传古今。
——佚名题岳阳楼

朝晖夕阳,洞庭在望;
先忧后乐,天下归心。
——佚名题岳阳楼

波撼岳阳,气吞云梦;
帆归远浦,雁落平沙。
——佚名题岳阳楼

楼观天下,心怀忧乐;
气挟江湘,势主沉浮。
——佚名题岳阳楼

楼阁巍峨,阅千古兴废;
洞庭浩荡,吞万里波涛。
——方祖雄题岳阳楼

吕祖醉而仙,大醉非醉;
君山流不去,狂流自流。
——李澄宇题岳阳楼

八百里湖光,气吞万象;
一千年楼宇,雄镇三湘。
——林从龙题岳阳楼

名楼故郡,添湖天秀色;
范记杜诗,缔岳地高风。
——佚名题岳阳楼

泰岳巍巍,映骄阳增色;
名城赫赫,依古楼生辉。
——佚名题岳阳楼

八百里湖光,飞来眼底;
十万家忧乐,涌到心头。
——佚名题岳阳楼

倚剑孤吟,有客如闻仙乐;
俯天下视,何人敢刬君山。
——赵启霖题岳阳楼
刬:同“铲” 。

指黄鹤第一楼,几增酣醉;
凭洞庭八百里,大助飞吟。
——李胜题岳阳楼

洞庭湖,气贯山河今胜昔;
岳阳楼,名闻天下旧换新。
——佚名题岳阳楼

梦里相思,误为蜃楼海市;
拭目细睹,却是琼阁仙湖。
——佚名题岳阳楼

月映湖光,洞澈古今名士;
云开岳色,勾住中外游人。
——佚名题岳阳楼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此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佚名题岳阳楼

忧国虑民,杜甫诗魂长在;
古楼新貌,洞庭美景添辉。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烟波,浩渺数百里;
岳阳楼古朴,流芳几千秋。
——佚名题岳阳楼

驾万里长车,访巴陵古郡;
会四方贤达,登天下名楼。
——佚名题岳阳楼

胜地据洞庭,薰风生殿客;
高楼瞻胜迹,皓月照楼台。
——佚名题岳阳楼

盘膝曲肱,醉倒檐前君莫笑;
明心见性,浪游世外我为真。
——佚名(吕洞宾)题岳阳楼

湖面镜磨,遥望君山凝碧色;
城头波憾,快登杰阁听涛声。
——方授楚题岳阳楼

铁笛横秋,九曲江河淘万古;
羽觞醉我,一楼风月管重湖。
——周芍衫题岳阳楼

戎马关山,涕泗凭轩杜子美;
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王猷题岳阳楼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周元鼎题岳阳楼

八百汪洋,神仙自古尝飞过;
万千气象,忧乐于今属秀才。
——陈钟祥题岳阳楼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吴丈蜀题岳阳楼怀甫亭

挂席来游,五岭烟霞携袖底;
凭栏远眺,六朝风雨落楼前。
——吴炳光题岳阳楼

把酒临风,水天一色入杯里;
登楼赏月,灯火万家出眼前。
——何光岳题岳阳楼

楼对君山,赢得诗人先一笑;
湖开湘峡,引来骚客渡千回。
——曾光炎题岳阳楼

忧乐关心,喜今日湖山有主;
俯仰在目,登此楼风月无边。
——曾光炎题岳阳楼

月上东山,倒影当沉和氏璧;
时非北宋,挥毫莫逊范希文。
——夏中雄题岳阳楼

洞庭作杯,一口吞吸长江水;
忧乐为怀,千古绝唱范文公。
——吴继刚题岳阳楼

楼倚巴陵,暮霭朝晖争掩映;
湖开玉镜,天光云影共徘徊。
——林从龙题岳阳楼

日月悬浮,万里乾坤长在眼;
春秋代序,一楼风月总怡情。
——林从龙题岳阳楼

湖纳百川,万顷烟波春浩荡;
楼依三楚,千秋词客此登临。
——林从龙题岳阳楼

胜概重巴陵,前人之述备矣;
银盘堆翠髻,洞庭之游乐乎。
——缪英题岳阳楼

登百尺楼台,好赏遥山近景;
含万民心意,即为后乐先忧。
——余宜生题岳阳楼

引五湖四海名流,行吟画阁;
汇七泽三湘景色,点缀湖楼。
——李曙初题岳阳楼

笛声一弄,八百洞庭秋月冷;
酒经三醉,大千世界故人稀。
——佚名题岳阳楼

大楼能容,百世诗人藏腹内;
观眼可望,四面湖山入画廊。
——佚名题岳阳楼

无限乐观,前辈诗文今有价;
是何兴趣,此间风月不须钱。
——佚名题岳阳楼

五湖讲景,天涯唯美洞庭水;
四海论台,江南独秀岳阳楼。
——佚名题岳阳楼

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是为了下文中来写,“迁客骚人”和“古仁人”欣赏这景物的不同的感受,其实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借着写岳阳楼和巴陵洞庭湖的景色来描写自己与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


#正封宣# 岳阳楼的古诗 - 作业帮
(19133211565):[答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晖夕阴, 气象...

#正封宣# 写两首有关岳阳楼的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文人的题咏而声名远播,而迁客骚人来此登临的心境往往迥然不同.请摘录两首与岳阳楼... - 作业帮
(19133211565):[答案]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正封宣# 诗词原文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 - 作业帮
(19133211565):[答案] 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正封宣# 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 -
(1913321156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正封宣#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 -
(1913321156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正封宣# 古诗赏析( 4 分)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作业帮
(19133211565):[答案] 14. (2分)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15.(2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正封宣# 《岳阳楼记》中吟咏洞庭湖的诗句是什么? -
(19133211565):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复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制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知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道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正封宣# 描写岳阳楼的诗句 -
(19133211565):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正封宣# 描写岳阳楼的诗词 -
(19133211565):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正封宣# 赞美洞庭湖的诗 -
(19133211565): 以下为唐、宋代描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特别是第三首《岳阳楼》,它是描写洞庭湖上的岳阳楼. 【标题】:巴丘书事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内容】三分书里识巴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