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五大剧的代表人物 京剧 豫剧 川剧 越剧 粤剧 黄梅戏 评剧的代表人物是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京剧:谭鑫培、梅兰芳

京剧鼎盛期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代表人物有:除杨派(杨小楼),以旦角划分的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筱翠花)及宋派(宋德珠)、张派(张君秋)等。

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豫剧:常香玉、王秀兰

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3、越剧:袁雪芬、徐玉兰

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傅全香(傅派)、徐玉兰(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张桂凤(张派)、陆锦花(陆派)、毕春芳(毕派)、张云霞(张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4、黄梅戏:严凤英、韩再芬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璟琍、黄宗毅、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韩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余顺、周源源、周珊等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5、川剧:贾培之、周慕莲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演员有:小生袁玉堃、曾荣华、姜尚峰、谢文新;旦角琼莲芳、阳友鹤、杨云凤、薛艳秋、胡漱芳、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杨淑英;正生陈淡然、司徒慧聪;丑角周企何、刘成基、周裕祥、陈金波、李文杰,武生彭海清。另外还有名鼓师王官福、苏鸣清等。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戏曲



京剧代表人物: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花脸有郝寿辰、裘盛荣、金少山。等。
代表剧目有: 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 选场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囊 22、群英会 23、探阴山   1、借东风 2、花田错 3、红灯记 4、杜鹃山 5、智取威虎山 6、沙家浜 7、宇宙锋 8、红娘 9、穆桂英挂帅 10、杨门女将 1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12、二进宫 13、大保国 14、西施 15、贵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传 18、白蛇传 19、文昭关 20、击鼓骂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钓金龟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龙戏凤 27、击鼓骂曹 28、打渔杀家 29、四郎探母 30、将相和 31、凤还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 文姬归汉 35、桑园会 36、洛神 37、鸿门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门寺 41、柳荫记 42、打侄上坟 43、铡美案 44、彩楼记 45、御碑亭 46、珠帘寨 47、穆柯寨 48、定军山 49、春闺梦 50、双阳公主 51、文昭关 52、红鬃烈马 53、谢瑶环 54、天女散花 55、八仙过海 56、闹天宫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泪 60、贺后骂殿 61、锁麟囊 62、辕门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锤 65、杨家将 66、三家店 67、罗成叫关 68、拾玉镯 69、江姐 70、失子惊疯 71、西厢记 72、状元媒 73、赵氏孤儿 74、打龙袍 75、遇皇后 76、四进士 77、秦香莲 78、借东风 79、草船借箭
晋剧代表人物有丁果仙、马玉楼、郭彩萍、武忠、白桂英、闫慧贞、李月仙、高翠屏、谢涛、孙红丽等。
代表剧目:《打金枝》
黄梅戏代表人物: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黄宗毅、黄新德、马兰、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韩再芬、李文、赵媛媛、周源源、周珊等
代表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豫剧代表人物: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牛得草、张岫云、宋桂玲、王秀兰
、安金凤、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李树建等。
代表剧目: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朝阳沟》、《十二寡妇征西》、《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
越剧代表人物: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戚雅仙等。
代表剧目:香妃、梁祝、西厢记、何文秀、宝莲灯、血手印、红楼梦、白蛇传、碧玉簪、红楼梦、情探、红色医生、五女拜寿、柳毅传书
--------------------------------------------------------------------------------好评率:0% 中国戏剧一般常见的分中国名剧和地方戏剧,大体种类有:
中国名剧种
秦腔
评剧
黄梅戏
昆曲
京剧
中国话剧
越剧
粤剧
豫剧
汉剧
川剧 地方剧种
芗剧
莆仙戏
梨园戏
上党梆子
蒲剧
晋剧
北路梆子
河北梆子
闽剧
高甲戏答案补充 (1)、表现形式的不同: 话剧、歌剧(《白毛女》、《蝴蝶夫人》)、舞剧(《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睡美 人》)、诗剧、歌舞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4)、从情节主题的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场合的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黄梅戏:严凤英

越剧:袁雪芬

京剧:梅兰芳

豫剧:陈素真

川剧:沈铁梅

豫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中国戏曲剧种之首。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越剧,江南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拓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代表人物: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花脸有郝寿辰、裘盛荣、金少山。等。
代表剧目有: 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 选场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囊 22、群英会 23、探阴山   1、借东风 2、花田错 3、红灯记 4、杜鹃山 5、智取威虎山 6、沙家浜 7、宇宙锋 8、红娘 9、穆桂英挂帅 10、杨门女将 1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12、二进宫 13、大保国 14、西施 15、贵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传 18、白蛇传 19、文昭关 20、击鼓骂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钓金龟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龙戏凤 27、击鼓骂曹 28、打渔杀家 29、四郎探母 30、将相和 31、凤还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 文姬归汉 35、桑园会 36、洛神 37、鸿门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门寺 41、柳荫记 42、打侄上坟 43、铡美案 44、彩楼记 45、御碑亭 46、珠帘寨 47、穆柯寨 48、定军山 49、春闺梦 50、双阳公主 51、文昭关 52、红鬃烈马 53、谢瑶环 54、天女散花 55、八仙过海 56、闹天宫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泪 60、贺后骂殿 61、锁麟囊 62、辕门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锤 65、杨家将 66、三家店 67、罗成叫关 68、拾玉镯 69、江姐 70、失子惊疯 71、西厢记 72、状元媒 73、赵氏孤儿 74、打龙袍 75、遇皇后 76、四进士 77、秦香莲 78、借东风 79、草船借箭
晋剧代表人物有丁果仙、马玉楼、郭彩萍、武忠、白桂英、闫慧贞、李月仙、高翠屏、谢涛、孙红丽等。
代表剧目:《打金枝》
黄梅戏代表人物: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黄宗毅、黄新德、马兰、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韩再芬、李文、赵媛媛、周源源、周珊等
代表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豫剧代表人物: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牛得草、张岫云、宋桂玲、王秀兰
、安金凤、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李树建等。
代表剧目: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朝阳沟》、《十二寡妇征西》、《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
越剧代表人物: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戚雅仙等。
代表剧目:香妃、梁祝、西厢记、何文秀、宝莲灯、血手印、红楼梦、白蛇传、碧玉簪、红楼梦、情探、红色医生、五女拜寿、柳毅传书

1、京剧:谭鑫培、梅兰芳

京剧鼎盛期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代表人物有:除杨派(杨小楼),以旦角划分的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筱翠花)及宋派(宋德珠)、张派(张君秋)等。

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豫剧:常香玉、王秀兰

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3、越剧:袁雪芬、徐玉兰

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傅全香(傅派)、徐玉兰(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张桂凤(张派)、陆锦花(陆派)、毕春芳(毕派)、张云霞(张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4、黄梅戏:严凤英、韩再芬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璟琍、黄宗毅、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韩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余顺、周源源、周珊等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5、川剧:贾培之、周慕莲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演员有:小生袁玉堃、曾荣华、姜尚峰、谢文新;旦角琼莲芳、阳友鹤、杨云凤、薛艳秋、胡漱芳、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杨淑英;正生陈淡然、司徒慧聪;丑角周企何、刘成基、周裕祥、陈金波、李文杰,武生彭海清。另外还有名鼓师王官福、苏鸣清等。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的代表人物,各5个。~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代表人物(按年龄排序):梅兰芳(京剧)、陈素真(豫剧)、袁雪芬(越剧)、新凤霞(评剧)、严凤英(黄梅戏)。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太真外传》、《凤还巢》、《生死恨》、《游龙戏凤》等。
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原名王若瑜,女,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晚年定居于:天津市。她8岁拜师,10岁登台,13岁收徒,是豫剧界第一个女演员、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1928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古都开封相国寺永乐舞台贴演《日月图》,饰女主角胡莲英,成为豫剧界第一个女演员。1934年农历八月十六日,由杞县返回开封,在永乐舞台演出《反长安》饰杨贵妃,一炮走红。后又演出《十面埋伏》、《春秋配》、《白蛇传》及(四大征)等剧目,被媒体报刊誉为“河南梅兰芳”。1935年10月《三拂袖》等戏赢得“豫剧皇后”桂冠。1938年春,在开封,被观众誉为:豫剧三鼎甲之首。
1940年3月1日,在古都洛阳,参加狮吼剧团募捐义演《凌云志》、《涤耻血》。 秋天,随狮吼旅行剧团抵达古都西安,在三山戏院演出《涤耻血》《克敌荣归》《女贞花》三场开炮戏,大获成功,观众多达6000人,一场戏演下来,收入就可挣得六両黄金,轰动整个长安城,并被誉为“豫剧大王”称号。
代表剧目有《梵王宫》、《烈火旗》、《宇宙锋》、《霄壤恨》、《龙凤令》、《三上轿》、《春秋配》、《天国盛会》、《拾玉镯》、《金囍记》、《三拂袖》、《冥梦泪》、《女贞花》、《涤耻血》、《黄金婵》、《义烈风》等。
袁雪芬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
她积极倡导越剧改革,不仅在唱腔和表演方面,博采众长,真实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而且在逐步健全排演制度,运用灯光、布景以及在服装等方面的改革,也是一位先驱。她的改革,为越剧演员和其他剧种争先仿效,并为后学者所师承。
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王昭君》、《红粉金戈》、《黑暗家庭》、《香妃》、《绝代艳后》、《一缕麻》、《忠魂鹃血》、《凄凉辽宫月》、《相思树》、《山河恋》、《梅花魂》、《白蛇传》、《秋瑾》、《火椰村》等等。
新凤霞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一1998年4月12日),女,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是天津人。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开始任主演。在十年动乱中,杨淑敏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离开评剧舞台后的杨淑敏,在丈夫吴祖光的鼓励下,开始坚持写作和绘画。她写的一篇作品《万年牢》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描写了父亲的正直品格。
艺名“新凤霞”,作为齐白石先生的徒弟和义女,杨淑敏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行笔端庄、古拙、厚朴,内涵雅趣。1998年4月12日,杨淑敏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杨淑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
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刘巧儿》、《花为媒》等。
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女,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原名严鸿六,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
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京剧有四大名旦 梅艳芳 尚小云 程砚秋 荀慧生等。
豫剧有常香玉,川剧有旦行浣(花仙)派 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
越剧有尹桂芳 袁雪芬 徐玉兰 王文娟 傅全香 范瑞娟等
黄梅戏有 王少舫 严凤英等
评剧 新凤霞 等


#吴孟泥# 请举出3个主要戏曲名称和代表人物 -
(18767709854): 京剧 梅兰芳 豫剧 马金凤 粤剧 红线女

#吴孟泥# 黄梅戏是京剧吗? -
(18767709854): 黄梅戏不是京剧,是安徽的主要剧种,也是中国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之一.代表人物严凤英、吴琼、马兰、韩再芬.代表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

#吴孟泥# 著名的戏曲演员及其代表唱段 -
(18767709854): 我的推荐是:1、《锁麟囊》,和楼上几位看法一致,而且是首选的推荐,相当经典,尤其以迟小秋和张火丁两位的唱腔和表演,堪称程派之标准.2、《玉堂春》,其中的《苏三起解》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要想真把这段唱好,确实不易.而且你还可以用不同流派的唱腔进行尝试,十分奇妙.还有另一段也非常著名--《三堂会审》,尤其以张派代表王蓉蓉的演唱为首.

#吴孟泥# 五大剧种是什么 -
(18767709854): 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吴孟泥# 五大剧种中的各个剧种的特点及代表剧作 - 作业帮
(18767709854):[答案] 一、五大剧种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二、特点 1、京剧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

#吴孟泥# 众所周知,戏剧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文化,那么主要的戏剧戏种分为那几个呢?
(18767709854):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评剧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

#吴孟泥# 中国戏曲种类有哪些(中国戏曲种类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18767709854):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

#吴孟泥# 中国戏曲各类的代表作比如说:黄梅戏的代表剧是???豫剧???
(18767709854): 个人观点昆曲:《牡丹亭》、《桃花扇》京剧:《四郎探母》、《空城计》川剧:《白蛇传》、《巴山秀才》、《柜中缘》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评剧:《花为媒》秦腔:《秦香莲》

#吴孟泥#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 )、( )、( )扮演 -
(18767709854):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 生、 旦、净、丑扮演.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