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一下《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而)答谢中书书*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所抒发的思想感主要是表达自己想要当官,为国效力干一番大事业。《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自己被贬的郁闷和愤懑之情,而自己有无可奈何的无奈。

《记承天夜游寺》表达的是借月抒发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答谢中书书》表达的是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是写景,但是前者含蓄之中一种悲凉,一种抑郁寡欢,苦中作乐,自嘲之情油然而生,後者则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置身自然一种旷达心境不言而喻、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有何异同~

同:写作手法都是借景抒情。
异:《答谢中书书》写出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能与古今知音共享山水的得意。
《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扩展资料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虽然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悲哀。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扩展资料:《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法脉典# 《记承天寺夜游》VS《答谢中书书》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法脉典#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诗急求!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

#法脉典#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分别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两文都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他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对当今社会的斥责与被贬之后的悠闲与无奈. 叙述、描写、抒情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

#法脉典#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有何不同 -
(18991263781): 1,句式:《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 2,朗读节奏和情感不同.《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较为自然愉...

#法脉典#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有什么不同 -
(18991263781):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读诵流畅. 《答/ 谢中书/ 书》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

#法脉典# 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写了()()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山川】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月色】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思...

#法脉典# 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二、阅读l49分) (一)(18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

#法脉典# 成语填空:神()()神 欺()()欺 2.《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神(乎)(其)神,欺(人)(自)欺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郁闷,只有到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解脱

#法脉典#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如题.请说清楚点 - 作业帮
(18991263781):[答案] 两文都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他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对当今社会的斥责与被贬之后的悠闲与无奈. 叙述、描写、抒情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中,...

#法脉典#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 ----------- -
(18991263781): 不一样;《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是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共赏的些微怅惘.《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但同时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