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音译 中文姓音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一、姓氏源流
张廖(Zhāng liào)姓源流独特,源出有二:
1、出自张、廖两姓璧联而成的复姓,称张廖氏。最早的张廖姓源于元末明初福建漳州有张元子公者,入赘诏安廖府,单生一子,因受恩于廖氏,乃誓约后裔子孙:“在世为廖,死后归张”。此为“张骨廖皮”、“一嗣双祧”之由来,族人自称“双廖”,并立“清武”为堂号,族谱命题也都以张廖姓为多,例如《云林张廖氏家谱》即是。
2、出自清·光绪时,台湾日据时代,一廖氏人家所改。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予日本,从此展开了台湾岛上五十年的日据时代。期间,再衍生另一支复姓的“张廖”姓,据说肇因于日治时期,在台湾中部台中市有一户廖姓人家,某一天日警来廖家查户囗,当他看到神龛上都以张姓记载祖先名字时,就质问该家户长为何谎报廖姓,在一时无可辩解下,就声称是姓“张廖”以化解当时日警之刁难,此后全台亦仅台中市有此一家以“张廖”为姓者,到目前子孙共有二百多人,台中市议会议长张廖贵专,即属此支裔孙。
得姓始祖:张愿仔(张元子)。我国《百家姓》一书中,没有记载“张廖”这一姓氏,这一独特的姓氏并非音译,而是两姓的结合,一嗣双祧的一族,在血缘上是张公廖母,二姓合一家。论姓氏虽系两姓,论血统实为一脉。张廖是在台湾俗称“双廖”(正统之廖氏称“单廖”),发源于福建省漳州诏安县二都官陂。元顺帝时,白莲教猖乱,官陂始祖张愿仔公(后改名元子公),字再辉,原籍云霄县(北邻於诏安县)西林和尚塘,为张天正公之三子,避居官陂坪寨教读。当地廖化公(又称廖三九郎),单生一女名大娘,品行端正,聪慧贤淑,通读诗书,事亲至孝。廖公见张愿仔英姿义气,忠厚风雅,敬而慕之,赘为东床。廖公视婿如子,把产业全部交给爱婿执掌。张愿仔对岳父母也像亲父母一样孝敬,身受族人赞誉。张元子48岁,张、廖长子友来诞生,未冠之时,廖族有犯国法不容赦者,若人逃逸无踪,累及全族。张元子公挺身而出,以廖姓亲族身份,往官申辩,然当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临终遗嘱友来:“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张寥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父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张寥友来的后代子孙,就以祖嘱改姓张寥氏,称张寥姓,故张寥姓的始祖是元末明初福建省诏安县的张愿仔(张元子)。
二、迁徙分布
张廖姓,又称“双廖”,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系元朝末年张姓与廖姓之合。张廖氏源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发祥于福建漳州诏安县二都官陂,张廖氏始祖张元子(1328-1392),祖出张虎(伯纪),张伯纪於唐总章二年随陈元光开漳州,后在福建漳浦县南郊中营开基。元顺帝(1341-1364)时,白莲教猖乱,张伯纪第十三世孙张元甫迁福建云霄县西林和尚塘,明洪武七年(1374年),张元甫第五世孙张天正第三子张元子,字再辉,到福建诏安县二都官陂乡教书,为官陂廖化赏识。廖化,年以白米三百石贡献朝廷,乃封外部员外郎,赐九品衔,人称三九郎,三九郎单生一女名为“大娘”。并招张元子为婿,元子入赘廖家事三九如父母。翁视东床如己出,廖家事业皆由元子执掌。明洪武八年(1375年)张元子48岁,张元子妻大娘生子依俗姓廖名友来,友来未及加冠。某年,族人有犯国法者,拖累族人,族人不敢见官潜逃株连无数。当时,张元子就以廖姓身份,往官申辩。不料官讼多年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致官事清白结案,张元子年事已高返家途中重病垂危,临终时遗嘱儿子友来:“吾深受汝外外祖父(三九郎)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效,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于前,死归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张友来尊父遗嘱,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我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西林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外地,张姓、廖姓由其自便。”张元子死后,廖友来奉父神主往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廖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张元子遗嘱告知亲族。张族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衍派,汝水流芳”,清河为张氏堂号,汝水(南)为廖氏堂号,又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后用蓝轿八台鼓乐送张元子神主牌回官陂,廖友来并将官陂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祠。奉父为「张廖」始祖,自己改名“张廖友来”,自立一族“张廖氏”。 张廖族为了发扬祖先勋业训勉世代子孙,族谱的封面均书为《张廖氏族谱》,并叙述“张廖氏”的由来,承认“张廖”之本姓,并定“七条祖训”刻碑文嵌入祖祠墙壁,教导子孙明白本源的由来,此亦为“七嵌”的来源。广东省潮州市张廖氏开基饶平有三派,都是福建诏安官陂“张廖”姓(或称双廖、一嗣双祧)始祖张元子后裔,张元子子张廖友来生四子,长子张廖永安、次子张廖永宁、四子张廖永祖后裔由福建诏安县二都(今官陂乡)迁饶平县建饶。再如旅居日本大孤市侨胞有张廖富源、张廖富南等,都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在此之前,元末有简德润者,入赘南靖张家,此派下张简同宗,以后乃有张廖简三姓联宗之说。
长子张廖永安为建饶涂屋楼张寥氏始祖。张廖永安生五子,第四子张廖元聪,后裔派衍台湾。移居台湾台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螺、板桥、三仑乡的张廖子孙就有数万人,建有30多座宗祠。他们都一直奉守祖训,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
次子张廖永宁为建饶石坛张廖氏始祖。张廖永宁生四子,第四子元真又生四子,次男素庵之第四代孙张廖旭予(第九世)。于明末由官陂乡坪寨村迁来建饶石坛,为开基祖。张廖旭予生七子。张廖旭予生七子,第五子张廖拨诚于38岁去世后,继子张廖名天,迁徙台湾。
四子张廖永祖为建饶杨梅坑张廖氏始祖。……
台湾云林县西螺镇廖族公祠“崇远堂”倒塌后,裔孙廖景裔孙廖景琛将元子公祖龛请回家中奉祀,并执掌祖业一切权益,嗣经辗转改选管理人,廖族遵守“七崁箴规”力图振作,于1926年由族人廖天来、廖重光、廖富渊、廖学昆等推选廖大满主持筹建新祠。经宗亲出钱出力。纠工匹材,于西螺镇福兴里福兴路222号现址重建“崇远堂”祠堂,于1928年春天完成,今裔孙繁荣发达,在台湾,张廖的子孙是非常旺盛的,各地的张廖宗祠,像云林县西螺镇的“张廖姓崇远堂大宗祠”,台中市西屯区的“张廖家庙承佑堂”,云林县二仑乡的“清武家庙垂裕堂”等等,都是规模宏大而组织完密。另“张廖姓”后裔台中市议长张廖贵专等。(余略)
三、张廖名人
张廖贵专:前台湾省台中市议会议长。据台中2004年10月《台中市前议长涉贪污起诉》报道,前台中市议会议长张廖贵专在议长任内,到有女子陪侍的酒店消费并将酒账报公账,台中地检署四日依违反贪污治罪条例将张廖贵专提起公诉。检察官调查发现,张廖贵专自2000年6月起至2001年2月止,连续在台中市金钱豹系列酒店与KTV、假日酒店与KTV等有公关小姐陪酒的酒店,召公关小姐坐台陪酒、宴饮、唱歌、跳舞娱乐,事后再利用其议长身份,在职务上有权办理核销业务费之机会,将喝花酒之私人宴客饮酒以公账报销。检方指出,张廖贵专为规避会计,审计单位得知其以酒家消费报公账之不法情事,及政府规定每笔指定采购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之限制,在酒店消费或由其签账或由其签账或由同行宴饮之人代为签账,除要求酒店提供报账用之统一发票每纸面额不得逾10万元外,统一发票之商号也要一般饮食店或餐厅名义,酒店及KTV总管理处会计人员及收帐人员均在消费日后第二个月的次月5日,将消费明细签账单及发票送至台中市议会请款,消费事项均记载为便餐。承办检察官表示,张廖贵专以此方式,连续26次诈欺得款113万余元,一次请领48万余元未遂。台中地检署昨日依违反贪污治罪条例罪嫌将张廖贵专提起公诉,检方调查指出,台中市议会主计、总务、会计人员在审核作业,因请款凭证之记载内容为便餐,且开出之发票名称为一般饮食店或餐厅,无法得知该笔款项不得以公费报销因此陷於错误而予以核章,检方因此未将相关审核人员列为被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诏安县:诏安,历史悠久,南北朝为绥安之城,明嘉靖九年置县。诏安,北枕巍峨乌山,南濒浩瀚大海,东连闽南金三角,西邻潮汕平原,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是福建的南大门,分水关屹立于闽粤交界处。素称“漳南第一关”。
清 武:张廖姓,目前已传至二十五世,分布于诏安县官陂镇的17个村落。为使后世子孙共知张廖姓木本水源,张廖族人取张姓郡望“清河”和廖姓郡望“武威”各一字,以“清武堂”为本家族标帜。
2、堂号
崇远堂: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张愿仔逝世,张友来奉父祖神主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后,张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父嘱告知亲族,张姓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为“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张氏堂号)衍派;汝(南)水(廖氏堂号)流芳”。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并用篮轿八台,鼓乐送回父祖神主,嘱堂号如不适宜,可再撰,灯字勿废。于是将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开宗祖祠。于是“张廖”二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谓“张廖”氏,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堂”。
承佑堂:张廖家庙堂号承佑堂,为承续福分的意思。
此外,张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垂裕堂”等。
============================================================
【张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清河衍派;
汝水流芳。
——张氏宗祠撰赐张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张氏望族居清河郡。下联典出廖氏望族居汝(水)南郡。
-----------------------------------------------------------------
〖张廖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千祥云集家声远;
百福年增世业长。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西屯区西安里西安街205巷1号张廖氏家庙祠门联。
-----------------------------------------------------------------
〖张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承继双桃原为一体;
佑分九族本是同宗。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寥姓宗祠“承佑堂”堂联。联以鹤顶格嵌堂名(下同)。
承先代传家惟忠惟孝;
佑后人缵绪宜俭宜勤。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寥姓宗祠“承佑堂”堂联。
============================================================
附录一:【张廖氏祖训、字辈派衍】
〖张廖氏“七嵌”祖训〗
张廖族历代祖宗对祖先所定的“七条祖训”均刻意经营,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第五世廖道文、廖道行在祖祠旁兴建溪口楼时,更将其大门门嵌特设为七嵌,用意是要子孙时时刻刻铭记祖先留下的“七条祖训”,足见张廖族对祖训的重视,从此子孙也称这“七条祖训”为“七嵌箴规”。所谓的“七嵌”即:
第一嵌:生廖死张,姓曰张廖。
如户籍、兵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等记载,都以廖姓为本,逝世后神主牌和墓志、祭祀则写张,代表廖、张血缘不分。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无论。
因二世祖友来公常代替父亲巡视农田,以牛和狗为体,有一次遇到老虎,牛为了保护主人与虎斗,狗则回家吠报,廖祖妣遂发愿为报救主之恩,不吃牛和狗。
第三嵌:得祀正位,篮轿八台。
是友来公因先祖元子公逝世,发愿说:“生而姓廖,以报母族。死而姓张,归宗父脉。”先祖得正祀位,内心甚感安乐,比八个轿夫去擡轿还快乐。
第四嵌:嗣续为女,继绍为先。
凡无男而次女继承者,日后招来配婿,所生之男则生廖死张,则生身之父无归宿者,待生子孙继绝为先,继承生父,次嗣女继承香火者须写明张廖妈,以明由来,婿归本姓不入张廖之祠。
第五嵌:制无苟且,恐生戾气。
在守制中假使女孩子怀孕,恐生脾气暴躁的婴儿,应注意胎教,不能疏忽。
第六嵌:堂教修谱,敦亲睦邻。
即祠堂作祭祀修谱之外,兼作教育子孙阐明祖训,导引后代能和睦相处。
第七嵌:迁籍修谱,天下一家。
即指迁居外地,要姓张或姓廖都可以,但必须修明家谱,以使后代子孙了解来由,子孙各房分散虽远,一看序谱,就知道是一家人。从此张、廖两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张廖氏”,后裔“张廖姓”,派衍“张姓”、“廖姓”。后裔若从母系本姓“廖姓”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后裔若从父系本姓“张姓”则系承继本姓,三姓均书谱明缘由,使“张姓”、“廖姓”、“张廖姓”三姓相通。
-----------------------------------------------------------------
〖张廖氏字辈派衍〗
为了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张廖族人除了将七崁奉为箴规外,也十分重视族谱序列,日后张廖姓族人只要从名字上即可明了长幼亲疏的关系,并知道所属派系及世代了。如:
昭穆清武溪口日享公派为:
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名万世钦。
昭穆日享元表公派自十六世祖为:
文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锁奉天发隆。
============================================================
附录二:【张廖氏典故、趣事】
〖张、廖、张廖氏伦常〗
“张廖氏”是传统社会入赘他姓但仅生一子,决定后世继嗣伦常的一个特别规例,不过“张廖氏”派衍的“张姓”、“廖姓”,也曾两姓后世因为不明自己的渊源而发生一些憾事。
如清乾隆年间,“廖姓”十三世武魁进士,蓝翎侍卫廖国宝,深得乾隆信任,因而引起朝内“张姓”张国公忌妒,而保廖出征,致其遭人暗算,后来张公知道两人原系同源,后悔莫及。
台湾光绪年间发生的“白马事件”,也出现过误会,幸即时出现“张廖”一家而化解。
所谓“白马事件”,即“钟、廖、李拼生死典故”。在廖姓族人垦居七崁的同时,另有钟、李两大姓混居其间,光绪元年(1875年)廖姓族人因李家的白马盗食廖家稻谷,竟引发严重冲突,又由于李姓与钟姓有甥舅之亲,最后形成廖姓与李姓、钟姓的械斗长达三年,冲突激烈时双方各出动人丁数百名,在三姓部落间呐喊嘶杀宛如战场,居民们也死伤惨重,乃至于田园荒芜,是清代最大的一次分姓械斗。此事件过后地方上开始流传着“钟、廖、李拼生死”的谚语,在地方史上通称为“白马事件”。
-----------------------------------------------------------------
〖活廖死张〗
据《清武族谱》中对张廖合姓的源流,说明甚详,据其族谱所载,相传,廖三九郎为当地富家,惟独生一女,名曰大娘。当时一位年轻人名为张愿仔,为人俊秀忠厚,是一个生意人,经常往来於诏安官陂一带。廖家於是招张氏为婿,并将财产悉数交由他管理。张氏事岳父母克尽孝敬,但廖家还是怕将来张氏忘廖还张,于是对张氏说:“得我业而承我廖者昌,得我业而忘我廖者不昌。”张氏亦对曰:“生当姓廖,死必归张。”自此张廖两姓合而为一别开一族。廖氏大娘。单生一子名友来,等他长大后,张氏常叮咛他说:“汝父原住在云霄和尚塘,本姓张,因为兵目始来平寨入赘廖家,原籍尚有祖业,以后应回祭扫祖坟,至于春秋二祭,廖家公妈更不可忘,代代相传子孙当须如此。”所以现今,西屯廖家族人尚称自己是“廖皮张骨”世代相传,于户籍上写“廖”,而神主牌位则改为写“张”,即所谓“活廖死张”典故的由来。
-----------------------------------------------------------------
〖张廖禁食鸡头〗
在从前物资缺乏的年代,往往只有祭祀、拜神、宴客之时才能吃得较为丰盛。所以民间惯例,主人宴客时客人往往不能夹食鸡头,好让主人于下批客人到时,能够再添加几块鸡肉,又是一只全鸡上桌,以示款客诚意。相传张廖氏第六世先祖廖日享公家贫,一日为了赴宴,特地借了长袍马褂带著孙子参加,筵席上孙子嗜吃鸡肉,一不小将鸡头脑汁喷到廖日享公的衣襟,日享公大怒、孙子哭闹弄得场面十分尴尬。被沾污袍褂,袍褂为借用,奉还时物主出言羞辱一番。于是回家后,日享公便招集张廖氏族人戒之“食鸡头者,非我族类。”其父兄廖宗福代为解释曰:“男不可食鸡头,女则不拘。”从此,双廖氏后人男丁便禁食鸡头,但是单廖姓氏的族人就没有这个禁忌了。

中国姓氏中英文对照中国姓氏(按拼音顺序A~Z排列)
中国百家姓(Hundres of Surnames in China)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凌--Lin
柳/刘--Liu/Lau
龙--Long
楼/娄--Lou
卢/路/陆鲁--Lu/Loo
伦--Lun
罗/骆--Loh/Lo/Law/Lam/Rowe
吕--Lui/Lu
令狐--Lin-hoo

M:

马/麻--Ma
麦--Mai/Mak
满--Man/Mai
毛--Mao
梅--Mei
孟/蒙--Mong/Meng
米/宓--Mi
苗/缪--Miau/Miao
闵--Min
穆/慕--Moo/Mo
莫--Mok/Mo
万俟--Moh-chi
慕容--Mo-yung

N:

倪--Nee
甯--Ning
聂--Nieh
牛--New/Niu
农--Long
南宫--Nan-kung

O:

欧/区--Au/Ou
欧阳--Ou-yang

P:

潘--Pang/Pan
庞--Pang
裴--Pei/Bae
彭--Phang/Pong
皮--Pee
平--Ping
浦/蒲--Poo
濮阳--Poo-yang

Q:

祁/戚/齐--Chi/Chyi/Chi/Chih
钱--Chien
乔--Chiao/Joe
秦--Ching
裘/仇/邱--Chiu
屈/曲/瞿--Chiu/Chu

R:

冉--Yien饶--Yau
任--Jen/Yum
容/荣--Yung
阮--Yuen
芮--Nei

S:

司--Sze
桑--Sang
沙--Sa
邵--Shao
单/山--San
尚/商--Sang/Shang
沈/申--Shen
盛--Shen
史/施/师/石--Shih/Shi
苏/宿/舒--Sue/Se/Soo/Hsu
孙--Sun/Suen
宋--Song/Soung
司空--Sze-kung
司马--Sze-ma
司徒--Sze-to
单于--San-yu
上官--Sang-kuan
申屠--Shen-tu

T:

谈--Tan
汤/唐--Town/Towne/Tang
邰--Tai
谭--Tan/Tam
陶--Tao
藤--Teng
田--Tien
童--Tung
屠--Tu
澹台--Tan-tai
拓拔--Toh-bah

U:
V:

W:

万--Wan
王/汪--Wong
魏/卫/韦--Wei
温/文/闻--Wen/Chin/Vane/Man
翁--Ong
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

X:

奚/席--Hsi/Chi
夏--Har/Hsia/(Summer)
肖--Shaw/Siu/Hsiao
项/向--Hsiang
解/谢--Tse/Shieh
辛--Hsing
刑--Hsing
熊--Hsiung/Hsiun
许/徐/荀--Shun/Hui/Hsu
宣--Hsuan
薛--Hsueh
西门--See-men
夏侯--Hsia-hou
轩辕--Hsuan-yuen

Y:

燕/晏/阎/严/颜--Yim/Yen
杨/羊/养--Young/Yang
姚--Yao/Yau叶--Yip/Yeh/Yih
伊/易/羿--Yih/E
殷/阴/尹--Yi/Yin/Ying
应--Ying
尤/游--Yu/You
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
袁/元--Yuan/Yuen
岳--Yue云--Wing
尉迟--Yu-chi
宇文--Yu-wen

Z:

藏--Chang
曾/郑--Tsang/Cheng/Tseng
訾--Zi
宗--Chung
左/卓--Cho/Tso
翟--Chia
詹--Chan
甄--Chen
湛--Tsan
张/章--Cheung/Chang
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
周/邹--Chau/Chou/Chow
钟--Chung
祖/竺/朱/诸/祝--Chu/Chuh
庄--Chong
钟离--Chung-li
诸葛--Chu-keh

百家姓 关于姓sheng的,谐音读:剩~

sheng姓有盛姓。
盛姓是一个传统汉族姓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属以邑为氏。盛姓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以祖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146位,2014年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75位。盛姓总人口约86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这四省盛姓约占中国盛姓人口的52%。

扩展资料
盛姓名人:
1,盛吉,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2,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盛姓

吕--Lui/Lu


#栾诚冰# 大家能给我帮帮忙吗,把百家姓的每一个字注上拼音并加声调.急用啊,谢谢各位啦 - 作业帮
(18246665000):[答案] 这个老版的排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zhèng)(wáng)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féng)(chén)(chǔ)(wèi)(jiǎng)(shěn)(hán)(yáng)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zhū)(qín)(yóu)(xǔ)(hé)(lǚ)(shī)(zhāng) 孔...

#栾诚冰# 百家姓(带拼音) - 作业帮
(18246665000):[答案] 赵钱孙李(zhàoqiánsūnlǐ) 周吴郑王(zhōuwúzhèngwáng) 冯陈褚卫(féngchénchǔwèi) 蒋沈韩杨(jiǎngshěnhányáng) 朱秦尤许(zhūqínyóuhǔ) 何吕施张(hélǚshīzhāng) 孔曹严华(kǒngcáoyǎnhuá) ...

#栾诚冰# 中国百家姓的日语翻译 -
(18246665000): A 安 あん B 巴 は 白 はく びゃく 班 はん 包 ほう 鲍 ほう 毕 ひつ 扁 へん 卞 へん べん C 蔡 さい 曹 そう 岑 しん 常 じょう 车 しゃ 陈 ちん 成 せい じょう 程 てい 池 ち 迟 ち 仇 きゅう 储 ちょ 楚 そ 褚 ちょ 崔 さい D 戴 たい 邓 とう 狄 てき 丁 ...

#栾诚冰# 在百家姓中的读音
(18246665000): “华”姓,应读huà(四声) “仇”姓,应读qiú(求) "宁“姓,应读ning(四声)

#栾诚冰# 百家姓里的复姓,加上读音…… -
(18246665000): 1,太史(Tài shǐ)姓 太史(Tài shǐ)姓源出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今山东等地区还有太史氏族人分布.战国齐有太史敫,三国东吴有太史慈、太史亨,南梁有太史叔明. 2,皇甫姓(Huángfǔ) 皇甫(Huángfǔ),复姓...

#栾诚冰# 绕口令 百家姓 加拼音 -
(18246665000): 绕rào 口kǒu 令líng/lǐng/lìng 百bǎi 家jiā/gū/jie 姓xìng

#栾诚冰# 百家姓里面的读“ju”的有哪些?
(18246665000): 百家姓里面的读“ju”的有:居??鞠瞿qú【释义】姓.瞿jù1.惊貌;惊视貌.2.惊惧.jǖ:且,苴,拘,居,掬,琚,睢,驹,鞠,娵jǘ:局,桔,菊,橘jǚ:沮,咀,矩,莒,举,筥,萭jǜ:俱,句,拒,具,钜,剧,聚,据,遽,锯,邭上面这些都是现在存在的,只是大部分都是罕见姓氏.

#栾诚冰# 《百家姓》中的“隗”读啥音?《百家姓 》的“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两个读音,那个是《百家姓》的读音了? - 作业帮
(18246665000):[答案] 隗 wěi ◎ 高峻的样子.◎ 姓.其它字义 ● 隗 kuí ◎ 姓.

#栾诚冰# 单丶朴丶区丶查丶解丶仇在姓氏中怎么念 -
(18246665000): 单、朴、区、查、解、仇在姓氏中分别念:shàn、piáo、oū、 zhā、 xiè 、qiú. 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七位,人口约八十三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2%左右. 朴姓(谚文:박,...

#栾诚冰# 百家姓全文拼音带朗读的, - 作业帮
(18246665000):[答案] 家姓全文拼音 百家姓图腾表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