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生都未去过岳阳,为何能在《岳阳楼记》中将四周景物描写得如此的酣畅淋漓? 范仲淹并没去过岳阳楼,为何能把《岳阳楼记》写的很好?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洞庭湖,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岳阳楼,只是,因人、因事、因情而异。这湖和楼,或许永远在心里,但一旦遇到极乐、极悲、极忧、极愤之时,这湖这楼便会在心里腾空而起,无限铺开,高高矗立,逼人不敢仰视。

确实,范仲淹压根儿没到过岳阳,没登临过在他之前也并不是特别有名的岳阳楼。范仲淹两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朱文翰,朱文翰曾担任过安乡县令,范仲淹很小的时候,随父亲在安乡度过了一段时光,并留下过“书台夜雨”的读书佳话。

那么,他一生都没到过岳阳,一生没见过岳阳楼,为何能在《岳阳楼记》中将四周景物描写得如此的酣畅淋漓、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呢?其原因就是政治在文人胸中投影后的反映。我们知道,范仲淹庆在历三年(1043)牵头组织了“庆历新政”,改革吏治,加强军备,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收入,但由于触动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改革遭到反对,范仲淹也被贬官放逐。

于是,他借助《洞庭晚秋图》,把自己心中对改革不成功的愤恨、受贬的屈辱、个人理想、国家担当全部浓缩在这篇文章中,因为改革道路坎坷,才会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才会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因为小人得志、忠臣遭贬,才会有“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所以,表面写景,实则写改革,写心情,写抱负,写怨气,如是而已。



现在说起第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而实际上以前,洞庭湖的大小丝毫不弱于鄱阳湖,也就是在最近一百年光景,洞庭湖面积缩小了一大半。洞庭湖古时候称为云梦、云梦泽,这名字既霸气又有诗意,作为数得着的大湖,洞庭湖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智者乐水,范仲淹这种智者是见过洞庭湖这种类似景色的。

岳阳楼记的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事实上作者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上写出来,那文中的景色也正是浊浪排空和波澜不惊的两重天既然如此,浊浪排空的景色,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范仲淹治理海潮时的景象。而波澜不惊,又可以想象范仲淹荡舟太湖的景象。这一切的来源,其实还是很清楚的。然而,抛开所有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无外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这种心态,这才能成为兼济天下的人。

智者乐水,范仲淹这种智者是见过洞庭湖这种类似景色的。范仲淹是苏州人,就靠着太湖,太湖的景色和洞庭能差多少?再说范仲淹曾在泰州治水修堰,那水浪波涛汹涌的样子

范仲淹一生都未去过岳阳,为何能在《岳阳楼记》中将四周景物描写得如此的酣畅淋漓?~

一幅《洞庭晚秋图》,是人家滕子京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随信送来的,范仲淹就看着这画,意兴遄飞,写出这千古名篇来。
说起来,《岳阳楼记》主要是表达作者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景物描写倒是次要在千古名篇里面,景物大多是以景写情的工具而已,更多是名篇背后的内涵,它的思想。苏轼写赤壁怀古,说大江东去,他去看的赤壁,未必是历史上真的赤壁,写石钟山记,石钟山为什么叫石钟山,他的考察也出现了错误,但这都不影响它们成为千古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好歹有一幅画做为参照,不算是毫无凭据。
再说,智者乐水,范仲淹这种智者是见过洞庭湖这种类似景色的。范仲淹是苏州人,就靠着太湖,太湖的景色和洞庭能差多少?再说范仲淹曾在泰州治水修堰,那水浪波涛汹涌的样子,甚至海潮,范仲淹都亲身经历过,他还能想象不出来?所谓大家,写的是意境、是胸怀,若没有那种胸怀、没有那种意境的人,你便是天天看着洞庭湖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岳阳楼记的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事实上作者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上写出来,那文中的景色也正是浊浪排空和波澜不惊的两重天既然如此,浊浪排空的景色,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范仲淹治理海潮时的景象。而波澜不惊,又可以想象范仲淹荡舟太湖的景象。这一切的来源,其实还是很清楚的。然而,抛开所有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无外乎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这种心态,这才能成为兼济天下的人。

因为范仲淹本来就很有才,肯定读过很多书,他可以从书本里借鉴,再加上他跟滕子京是好友,两个人平时肯定通信通的也多,嗯,在信中,滕子京肯定有也提过这些。


#范万贸# 腾子京为什么让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
(19427668247):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于1015年中的进士,他曾任左司谏、尚书祠部外郎等职.在朝廷,他“谠论侃侃,屡触权要”.他在任甘肃庆阳知州时,防御西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为他“负大才,为众忌嫉”,被人诬告,庆历四年,被贬为岳州知州....

#范万贸#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
(19427668247):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简单地说,是为了规劝友人滕子京,并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详细一点,就是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

#范万贸# 关于欧阳修或范仲淹的论文 -
(19427668247): 展开全部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的名作《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迈、抒情真切、写景雄奇而传诵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几乎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背诵,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成为他们取...

#范万贸#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岳阳楼记,对于我们学作文有什么启发 -
(19427668247): 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革新的主张,却面对混乱的政局、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

#范万贸# 《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题为何文中大量描写洞庭湖? -
(19427668247): 范仲淹在文中已经表达了缘由,他写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意思是: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色,前人已经描述的很多很全了. 他还写道“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文人骚客在饱览这里景色的时候,心里的感想恐...

#范万贸#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19427668247): 范仲淹参考《洞庭晚秋图》,且他幼时曾住在洞庭湖边

#范万贸# 对范仲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 - 作业帮
(19427668247):[答案]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

#范万贸# 岳阳楼记赏析 -
(19427668247): 展开全部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

#范万贸# 范仲淹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 作业帮
(19427668247):[答案]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以来,...

#范万贸#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 作业帮
(19427668247):[答案]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 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