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子弟的称号出现在哪个朝代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梨园子弟的称号出现在唐朝。
梨园是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并且是唐代都城长安的地名,因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而与戏曲联系起来,人们就将戏曲班子称为梨园,而将戏班、剧团的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从事戏曲的艺术家庭称为“梨园世家”。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戏曲班子、剧团叫做梨园,而将戏曲演员叫做“梨园弟子”,并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戏曲行业被叫做“梨园行”等等。

“梨园子弟”的称号出现在唐朝。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常用作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歌舞艺人。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梨园弟子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这是来自唐代的典故。说起缘由,得从教坊和唐玄宗说起。唐代设教坊,为全国最高的培养宫庭音乐人才的机构,全国各地都有,在这里集中了全国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唐代流行法曲,所谓法曲,实际上就是今天大型歌舞的雏型。唐代法曲不管有歌唱,还有舞蹈,全是用器乐现场伴奏,且阵容庞大,有几百人之众。这样高难度的音乐表演不是一般艺术团体就能胜任的。唐玄宗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不满足当时的乐工,于是自己亲自培养乐工。梨园便是唐玄宗培养乐工的地方。

梨园因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的,有几百人之众,可谓阵容庞大,由唐玄宗亲自组织排练。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唐玄宗亲自教习之所。梨园包括男艺人三百人,女艺人几百人。男艺人是从坐部伎子弟中选出来,其教练地点是在长安西北禁苑里面的的梨园;女艺人是从宫女中挑选出来的,其教练地点是在宜春北院。可见唐玄宗教习的其实全是男弟子,又以器乐人才居多。唐玄宗的音乐才能是相当高的,他从小就跟宫庭乐师学艺,能演唱、演奏、作曲,他创作的法曲《霓裳羽衣舞》流传至今。男女艺人分头练好之后就要合演,“这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帝必觉而正之”,几百人的表演里,唐玄宗能辨出谁对谁错,可见其音乐造诣之深。梨园子弟实际上全是皇帝的音乐学生,全是技艺超群的音乐人。

唐玄宗的梨园弟子每年一考核,不合格的弟子就会被辞退,也有因为年龄大而辞退的,梨园绝没有滥竽充数之人在里面,这大大地保证了梨园子弟技艺超群的权威。这些职业乐工后来有的流落民间,又极大地带动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唐代的音乐艺术发展到了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峰,就连后世的宋元明清都自叹不如,领先于世界。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教于梨园。”法曲发展为歌舞,歌舞又发展为戏剧。戏剧常托古喻今,也是因为本来是做给皇帝看的。梨园,实际上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

因唐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为戏曲伴奏乐队的主心骨,其它人都要以他的节奏为准,沿用至今。现在位于舞台九龙口,常供奉戏曲之神,祈求保佑戏班平安,实际上戏曲之神就是唐玄宗。唐玄宗时代乃是戏曲人才的黄金时代,为了得到庇护,戏剧人甚至自称梨园子弟,意思是“皇帝的人”;还有另一意思,那就是技艺超群!

"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唐朝。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并且梨园作为训练乐工的机构。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明皇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亲自订正声误,名“皇帝梨园子弟”。梨园就这样成了戏班与剧场的代名词。唐明皇因之被奉为戏班子里的祖师爷。可以说,梨园是一个热爱音乐的皇帝,把这个词汇与戏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扩展资料
“梨园”(古代戏曲艺术)在唐朝得到巨大发展的背景
一、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百姓安定
在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得到了的发展。
二、唐玄宗时期国家文化昌盛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开始注重对娱乐文化的追求,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加上唐朝国力富强,许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朝见,还有各地学者和商人,他们都集聚在都城长安。在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使唐朝的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唐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唐玄宗热爱音律,十分酷爱艺术,平时处理朝政之余经常在宫廷里进行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创作,亲自在梨园传授戏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园 (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太聪齿# 为什么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
(17340323349): ,旧时常将戏曲行当叫作"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一直沿用至今.据传说,早年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戏曲、音乐的爱好者,他自己不仅爱听、懂欣赏,还...

#太聪齿# 浙江省2021年下半年教资考试报考时间网 ? -
(17340323349): 根据浙江省教资笔试公告可以得知,2021年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从9月2日起,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4日12时,教资考试时间为10月30日(星期六),考生可在报名通道开通之后,考生可通过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ntce....

#太聪齿# 戏曲艺人为什么又叫梨园子弟?
(17340323349):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说道: “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 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 剧.”意思是说,各个班子的戏 曲艺人将齐聚湖亭,表演看家本 领.通常,...

#太聪齿# 古代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
(17340323349):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

#太聪齿# “梨园弟子”称呼是怎样来的?
(17340323349): 旧时,人们往往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 子”.其实,这种称呼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 员,而是指乐器演奏员.《新唐书•礼乐志》 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 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 他就挑选了 300名乐工,在皇宫内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指导,称这些 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 称呼的由来.

#太聪齿# 戏剧、影视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是那些? -
(17340323349): 一、 填空. 1. "三小戏"是以( )( )和( )为主的戏,如《拾玉镯》、《柜中缘》等. 2.. 京剧的"大花脸",潮剧称为( ). 3. 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 ),"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 )朝代. 4. 《韩厥守宫》是( )戏的片段. 5. 《三...

#太聪齿# 梨园指的是什么?
(17340323349):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太聪齿# 戏院在清朝最早时叫什么?
(17340323349): 所谓梨园者,乃唐明皇之命名也.唐时优伶常聚宫中梨园.玄宗皇帝称之为梨园子弟,后世称习曲者乃为梨园或菊坛. 清时戏园常供茶水故曰茶园.

#太聪齿# 梨园是什么名称? -
(17340323349):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