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总结下初三上下学期物理化学所有的计算公式啊? 初三所有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I=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W=UIt(W电功,U电压,T是时间)

P=UI(P是电功率,I是电流,U是电压

G=mg
密度=mg
浮力公式:密度*排开水的体积*g
水的压强=密度*g*深度
W=FS=GH P=W/T=F*V
I=U/R U=IR R=U/I
Q=mq=cm*(t-t)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求人不如求己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 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 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 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43.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5.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6.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7.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8.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9.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50.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2.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3.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4.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5.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6. 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7.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8.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9. 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60. 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1. 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62.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8.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9.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70.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1.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2. 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3.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4. 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8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二、应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2H2O 2H2↑+ O2↑ (分解反应)
2、碱式碳酸铜分解 Cu2(OH)2CO3 2CuO + CO2 ↑+ H2O (分解反应)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化合反应)
4、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化合反应)
5、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化合反应)
6、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化合反应)
7、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化合反应)
8、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化合反应)
9、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化合反应)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2KClO3 2KCl + 3O2↑ (分解反应)
1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分解反应)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置换反应)
13、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置换反应)
14、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2CO (化合反应)
15、碳还原氧化铜 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
1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化合反应)
1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19、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分解反应)
20、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2 2CO2 (化合反应)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22、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
23、盐酸的检验 HCl + AgNO3 → AgCl↓+ HNO3 (复分解反应)
24、硫酸的检验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复分解反应)
25、用硫酸铜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uSO4 + 5H2O → CuSO4•5H2O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 谁能帮忙总结下~

1. 气体的性质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理想气体混合物
1.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1.4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5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基础
2.1热力学基本概念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3恒容热、恒压热、焓
2.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2.5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状态变化(等温、等压、等容、绝热、节流膨胀)过程中的应用
2.6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变化(可逆相变、不可逆相变)过程中的应用
2.7 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
2.8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含及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2.9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10卡诺循环
2.11熵、热力学第二定律及自发性的判断
2.12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2.13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2.14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2.15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及其函数変计算
2.16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3.化学平衡
3.1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3.2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3.3化学平衡条件与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4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3.5多项反应的化学平衡
3.6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3.7温度、压力、浓度、惰性组分等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3.8逸度与逸度因子
3.9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及压力对真实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3.10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
4.相平衡
4.1相律
4.2单组分两相平衡时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4.3水的相图
4.3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4.4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及稀溶液的依数性
4.5活度及活度因子
4.6液态多组分系统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7杠杆规则
4.8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4.9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4.10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 - 液平衡相图
4.11简单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4.12生成稳定化合物与不稳定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4.13二组分固态部分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
4.14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4.15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5.统计热力学基础
5.1独立子系统、相依子系统、离域子系统
5.2粒子各种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5.3能级分布分布与状态分布
5.4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
5.5等几率原理、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5.6玻耳兹曼分布
5.7粒子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及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5.8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5.9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5.10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5.11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5.12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0�6 kg/m�0�6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6�1℃)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6�1h=3.6×106J


#滑满纪# 初三的物理公式总结 -
(17712478263): 十一章:ρ=m/v变形公式自己来吧. 十二章:v=s/t,平均速度计算,如果路程相等v=2v1v2/(v1+v2),如果时间相等v=(v1+v2)/2 十三章:G=mg=ρvg 十四章:P=F/s,F=G,P=G/s=mg/s=pvg/s=ρshg/s=ρgh F浮=ρ液gV排=G排=m排g, 十五章:W有=Gh,W总=FS,S=nh,所以:η=W有/W总=Gh/FS=Gh/Fnh=G/nF 又因为F=(G+G动)/n,所以:η=G/nF=G/(G+G动)

#滑满纪# 求初二到初三物理的所有公式. -
(17712478263):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具体见下面网址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滑满纪# 物理、化学初中知识要点、概率、计算公式100分不成敬意、、 - 作业帮
(17712478263):[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Ⅰ力学. 1.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速度公式:v=s/t. 2.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了一种竖直向下的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滑满纪# 谁能帮我总结,初中物理的全部计算公式 8.9 年级!
(17712478263): 1.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不算吧= =)2.速度=路程*时间(知道声速求距离的那种)3.Q=cm△t 吸收(放出)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4.Q=mq 吸收(放出)热量=质量*热值5.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在斜面上是:机械效率=Fs/Gh 滑轮上是nf/Gh 热量什么的上是Q吸/Q放6.I=U/R 变形:U=IR R=U/I7.P=UI P=I²R P=U²/R 这儿还有个Q=Pt Q=I²Rt8.密度=质量/体积= =.变形式会推吧9.G=mg 重力=质量*地球吸引力(≈10或9.8)10.P=F/S 压强=重力/受力面积(别和上面的混)

#滑满纪# 初中所有的物理公式.帮忙找下! -
(17712478263):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

#滑满纪# 初中物理的所有计算公式..知道的人请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
(17712478263): 初中物理公式不多. 主要是“电”的公式.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应变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公式:I=U/R (注:电流A=电压220V/电阻Ω) 能量单位是焦,符号是J;1KW*H(1度)=3.6*10^6 J . 功率公式1:P=W/T (注:功率W=电能J/时间S) 公式2:P=UI (注:功率W=电流A*电压V) 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均成正比. 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Q=I^2RT (热量J=电流A^2*电阻Ω*时间S)

#滑满纪# 谁能帮我总结出,物理的功、电功、电功率、热量等所有初三的计算公式,悬赏分50分,好的再加赏 - 作业帮
(17712478263):[答案] W=Pt=UIt=Fs P=Fv Q=cm(DIETA)t P=IU=U^2/R=I^2R

#滑满纪# 初三上学期化学公式? -
(17712478263): 一、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

#滑满纪# 帮忙总结一下关于初中物理、数学的一些常用公式 -
(17712478263): 初中物理公式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 p = F / S p =ρg h ...

#滑满纪# 帮忙把初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列出来 -
(17712478263): 展开全部 再补充一丁点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