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臧洪传中有一篇臧洪答袁绍的文章,求它的翻译。开头两句是,“隔阔相思,发于寤寐。” 三国志7怎么玩。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

  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
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闇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
衷,将以救祸也。必欲算计长短,辩谘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一无所答。亦冀遥
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仆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宁乐今日自还接刃!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覆面也。何者?自以辅佐
主人,无以为悔。主人相接,过绝等伦。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本州见侵,郡将遘牖里之厄,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
之名,杖策携背,亏交友之分。揆此二者,与其不得已,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轻重殊涂,亲疏异画,故便收泪告绝。若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侧席,去者克
己,不汲汲于离友,信刑戮以自辅,则仆抗季札之志,不为今日之战矣。何以效之?昔张景明亲登□喢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让印,主人得地;然后但以拜章朝
主,赐爵获传之故,旋时之间,不蒙观过之贷,而受夷灭之祸。[一]吕奉先讨卓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复见斫刺,滨于死亡。刘子琪奉使逾时,辞不获命,
畏威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辄僵毙麾下,不蒙亏除。[二]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鷪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
罚当刑中哉?实且欲一统山东,增兵讨雠,惧战士狐疑,无以沮劝,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慕义者蒙荣,待放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愿也。故仆鉴戒前
人,困穷死战。仆虽下愚,亦尝闻君子之言矣。此实非吾心也。乃主人招焉。凡吾所以背弃国民,用命此城者,正以君子之违,不适敌国故也。是以获罪主人,见攻
逾时,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无乃辞同趋异,非君子所为休戚者哉!

  吾闻之也,义不背亲,忠不违君,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中扶郡将以安社稷,一举二得以徼忠孝,何以为非?而足下欲吾轻本破家,均君主人。主人之于我也,
年为吾兄,分为笃友,道乖告去,以安君亲,可谓顺矣。若子之言,则包胥宜致命于伍员,不当号哭于秦庭矣。苟区区于攘患,不知言乖乎道理矣。足下或者见城围
不解,救兵未至,感婚姻之义,惟平生之好,以屈节而苟生,胜守义而倾覆也。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生,故身着图象,名垂后世,况仆据金城之
固,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但惧秋风扬尘,伯珪马首南向,张杨、飞燕,膂力作难,北鄙将告倒县之
急,股肱奏乞归之诚耳。主人当鉴我曹辈,反旌退师,治兵邺垣,何宜久辱盛怒,暴威于吾城下哉?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加飞燕之属悉以
受王命矣。昔高祖取彭越于钜野,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卒能龙飞中兴,以成帝业,苟可辅主兴化,夫何嫌哉!况仆亲奉玺书,与之从事。

  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本同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白话文翻译=====================================
“离别后的思念,无论是梦中还是醒着,时时袭上心头,为我们相距不很远而感到庆幸,但是,由于我们选择的取舍标准不同而未能相见,悲伤凄怆,充满心间。
“头些日子,承你不忘,连赐给我两封高雅的书信,陈析利害福祸,于公于私,都是很透彻的。我之所以没有立刻复信,既因为学问浅薄,才性迟钝,不足以回答你
的诘难;也因为你带着小妾,在袁绍那边逍遥自在,可你的家小还在城里,我又是袁绍的仇敌。你自己如此境地还替别人办事,虽然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却还是被
疏远的有罪之人,虽言辞中听也还要受责难,自救尚且不及,怎会顾怜别人呢?同时,凭你渊博的才识,岂会在大道上犯傻,不了解我的志向呢!然而你却还是说来
说去,我由此而知,你的话是言不由衷,想解除自己的灾祸。假如一定要计较长短、辩论是非的话,那么关于是非的标准,天下人各有各的说法,真的说来,反倒又
说不明了,不说却也没有什么损失。再者,若是说了,便会宣告绝交,有损道义,那是我所不忍的。因此便搁开纸笔,全然没有答复,也望你能体谅我的心情,知道
我的主意是不会再改变的。
  可又一次得到来信,援古引今,洋洋洒洒写了六张纸,尽管原来打算不和你去说,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一个微末小
人,本为主人(袁绍)效劳,窃居大州职掌,(主人于我)恩深谊厚,我难道忍心反过来与他兵刃相见?每次登城指挥部队,望着主人的旗鼓,回想故友的斡旋,抚
弦搦箭,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何呢?自以为辅佐主人,无可悔憾的;主人对我的恩宠,超出别人。在刚受任(主持会盟)之时,发誓要了结天下大事,共尊王室。岂
知天子不快,张超的州郡被曹操攻占,郡将像周文王被拘囚牖里的困厄,张超败走陈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军。假如我的计划执行得晚,则丧失忠孝的名声,假
如拄杖背物而走,则有损交朋友的道义。面对这个矛盾,真是不得已啊!丧失忠孝的名声和亏损交朋友的道义,轻重不同,亲疏各异,故而忍痛割爱宣布绝交。假若
主人稍微垂怜故人,对在手下供事的朋友侧座礼让,对因故离去的友人宽宏大量,不去深究,昭信刑戮惩罚以助自己,那我就学吴季札恭让君位的高风亮节,今天也
就不会与主人对阵了。但袁绍没有这样做,叫我如何去效仿季札呢?过去,张景明(超)亲自登台歃血盟誓,凭借辞令奔走游说,终于使冀州牧韩馥让出印信,主人
得到了冀州地盘。
  然而,他后来却仅仅因为迎吕布做兖州牧的缘故,转眼之间,不仅未能得到谅解,反遭夷族灭家之祸。吕布为讨伐董卓来投奔请兵,
没有得到应允,便告辞离去,这有什么罪过?却反遭围攻,差一点送命。刘子璜为袁绍效命,年岁已大,辞职不得批准,由于惧怕权威而又怀念家人,便说谎请求放
还,这可以称得上是有志于忠孝,本无损于袁绍的权威,然而不仅未能得到恩准,反而立即被打死在主人的旌鏣之下。我虽愚笨,又从不能推始预终,由小见大,揣
测主人之心,却又怎能说这三个人该死,对他们的惩罚恰如其分呢?其实袁绍也是打算扩充兵力,讨伐仇人,一统泰山以东,担忧士兵们猜疑,无法阻止和劝勉,所
以废止君王的命令而推崇承制,敬慕其义而来的人受到欢迎,而离去则遭杀戮。这是为了主人的利益,并非游宦之士的心愿。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为戒,困守死战。
我虽愚蠢之极,也曾听到过君子的言论,这样做,实不是我愿意的,而是主人逼得我不得不如此。大概我之所以背弃国民,下令死守城池,正是以违背君子之道,而
不顺从敌国的缘故。因此得罪主人,被围攻多时,而你却又援引这个义理来规劝我,不恰是言辞相同而意思相反吗?这不是君子对待祸福的态度。“我听说,义不叛
父母,忠不违君王,所以东面我奉张超为宗主,把他当作至亲,在东郡为袁绍扶助郡将,安宁社稷,一举两得以求尽孝尽忠,有何不对的呢?而你却要我舍弃至亲,
只奉袁绍为君,这是让我违弃至亲啊。
  主人(袁绍)对于我来说,年纪可作我的兄长,情分上是我的好朋友,意见不同,离他而去,以使至亲安宁,可
以说是名正言顺;而照你的话去做,那申包胥就该为伍子胥卖命,不应当在秦国朝廷上哭号了。虽然你仅仅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灾祸,但却不知你的话已经违背自己的
本义。“或者你是看到城池被围未解,救兵没有赶到,有感于姻亲之义,顾念平生之好,认为求降而偷生,胜过坚持道义而死。过去,晏婴面对楚人刀斧而不降志折
节,齐国史官南史宁死不愿用手中笔为君王隐讳,因此被图画成像,名垂后世,何况我有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工事,指挥调动全体吏民的力量,发放三年的储备来作一
年的用度,济穷困,补匮乏,以让天下人高兴,何必去想盖房、种田以求安逸呢?我只怕秋风吹起尘土,伯皀掉头向南,张杨和“飞燕”挥臂发难,北部边陲告急,
袁绍的左右心腹都乞假归家。主人(袁绍)应该知道这些人的志向,掉转旗帜,撤回兵马,回到邺城整顿军队,又怎能听任怒气长时间地折磨自己,在我的城下耍威
风呢?你嘲讽我恃仗黑山军作后援,偏不与黄巾军联合呢?再加上“飞燕”的部属全部听受王命。过去,高祖皇帝在巨野杀败彭越,光武皇帝始创基业于绿林,最终
却能中兴汉室,成就帝业,假如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那又有何不甘心的呢?何况我是奉持君王玺书,来与他们处事的。“去吧,陈琳!你追逐名利于境外,臧洪我
却受命于君亲;你委身于盟会的主人,臧洪我书名于首都长安。你说我身死而名灭,我也笑你无论生死都默默无闻。可悲哟!你和我同出一根而枝梢分离!努力吧努
力吧!还能说些什么呢!”

==============
文言引用:《三国志 魏书
吕布张邈臧洪传》
http://www.my285.com/shishu/sanguozhi/042.htm
白话文引用:《三国志白话版》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http://www.sbkk8.cn/mingzhu/gudaicn/sanguozhi/128040.html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首先说一下,流传的三国有两个,一个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这是一本小说,也是大家所知道的三国。 而另一本是三国志。简单的说,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史书,陈寿是蜀国人,在蜀为官,接触了很多相关史料.三国归晋后,他根据魏书,吴书.和采集到的蜀国资料编撰成三国志,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是记录三国历史的唯一史书.

而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何谓通俗,就好象我们现在说普通话一样.三国志难懂,观赏性不强.罗贯中根本三国志,创作了三国演义.大体历史走向和史书一样,但人物性格,事情都有所改变.
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正史与小说的区别。。。大家心目中的很多英雄,如关二哥,孔明先生等都会和小说中的描写完全不一样。。。怕毁灭心中偶像的就不要看了。
---------------------------------------------------------------------
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古典名著,无疑首推《三国演义》。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很早以前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认为看过《三国演义》后,对三国历史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其实,别小看了这“三分虚”,如果这“三分虚”照实写,整个《三国演义》就会大变味儿。

  关羽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

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

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

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

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

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

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

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

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

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

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

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

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

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

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

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

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

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

,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

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

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

,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

,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

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

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

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

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

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

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

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

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

。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

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

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

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

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

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秘技:只要进入游戏(不是选单时)后,按住shift和鼠标左键,接下来再连续按鼠标右键数下,就会出来选单,第一项是"选择想扮演的人",第二项是"放弃扮演其中一名将领",第三项是"放弃扮演所有将领",这样就能多人共玩或控制多个武将了。)
每名武将都有个初始身份,身份是本作新引入的概念,身份不同能执行的命令也不同,因此有不同的攻关方法,下面就分身份说说我的心得,有的部份同样也适用于其它身份。

一般武将 无权无势,能力也不突出,主要要通过锻炼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工作提高功绩和名声。功绩、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有希望当上太守或军师。军师一般是选所属势力武将中智力最高,太守则主要看政治力。
交友指令中书信、访问和赠答都可增加与对象武将的亲密度,其不同在于书信消耗行动力少,且不会被拒绝,但亲密度上升少且最大只能到50;访问亲密度上升多,而且还会获取情报、引发一些特殊事件,如介绍不认识的武将、访问当地名胜、点评人物等等。
赠答亲密度上升最多,但要费钱,亲密度上升多少还与该武将性格(是否贪财)有关。提高与高能力武将亲密度,不仅可使其成为锻炼的老师,还可通过访问触发许多特殊事件,若能推举他到自己阵营中还可获得不少的功绩呐。提高与太守君主的亲密度也可使你的提案容易被接受。
功绩达到一定水平阶级就会提升,相应提升带兵力、俸禄。功绩主要在行动中积累,推举成功可获得较多功绩,多打仗多获战功可快速提高功绩名声。在比武大会和赛诗会中取胜,也可获得不少功绩名声,不过需要较高的武力和智力,苦练才能成材呀。
将军位由君主授予主要看你的武力、智力及功绩。将军位越高战场上的可用计略值越高。君主的官爵越高可授予的将军位越多。
巡察可提高所在都市的民众支持度----民心掌握,民掌握越高,作内政工作的成果越大,获得功绩也多。
巡察时会遇到一些事件,如剿匪、讲课等等成功会提高民掌握,相应能力低时会失败减少民掌握,所以若你能力太低还是先提高能力再去吧。民掌握高时还会发生献上宝物、义勇军加入等幸运事件。
按照君主的统治方针行动是保住位子的必要条件,每项指令对话框中有个方针项就表明你的做法是否符合统治方针。另外提高与君主亲密度及自身能力,也可巩固自己的位置。
内政指令主要是加强本地实力,要注意维持治安度,治安度高人口增加、商人到访、内乱也不会发生,开发等工作都会降低治安度。每年1月增加人口,所以年末要赶快搞好治安。买卖军粮、提高技术、生产装备、补修等工作,可加强军备以利作战。
君主的专有命令。由于自身行动力有限,不能事必躬亲,活用配下的能力十分重要。军师自然要选智力最高的,助言的准确率高。各项能力出色且忠诚度高的任命为太守,评定委任方针可以省些事。
不过要注意任命了太守,象援军编成等任务就要由他处理不能干涉了。提高俸禄,授予宝物可使武将更忠诚,赐予武力或智力高的将领将军称号,提高他们的计略值,以他们为战斗主力。在即将统一前解雇一些不忠的武将,有利于得到好的结局。
另外有个增加忠诚度的秘诀,将太守移到君主所在都市,太守自动解任而忠诚度不减,再任命他为太守增忠诚度,如此反复就可免费加忠诚度了!另外从军师转任太守也不减忠诚度,再任命为军师忠诚度又可增加。
初期攻略时可搜索登用人才;事先与要攻略都市的武将提高亲密度有利于他们被俘时归顺;消灭一国后散失的武将不容易马上登录。另外还有相性的因素,如曹操在许昌,孙策在吴就会有许多史实部下可登用。
发动战争消耗的行动力较多,特别是自己参战时。所以不妨让部份部队从另一都市出击,然后自己以援军身份参战,这样就不费机动力了。不过援军部队最多五名武将,而且若出阵都市有太守,你就不能控制全军了。

扩展资料:
战争是游戏的重头戏,主要分为作战会议,野战,攻城战三个阶段。
战斗胜利条件主要有敌君主被擒;守方坚持到所有回合结束自然胜利;敌君主撤退、敌士气降为0、敌正规部队(即非援军部队)全被消灭或撤退,这三种若是攻方在野战场合达成而守方城内还有能出阵部队则还要转入攻城战。打败总大将或占领粮垛都不算取胜了,只是减少对方士气。
回合耗尽以前是算打平,这次算是攻方战败。作战会议时主要是根据敌我情报,设立作战方针,选用策略。攻方的作战主要围绕夺取据点,打击对方的士气,当然包围效果最好。方针主要是制约那些不受你控制的部队,能控制全军就无所谓,即使选了正面突破,达成包围也有效果。
守方可选择奇袭、迎击、笼城,奇袭的成功率不高,但由于混乱了也可较快回复,双方直接决战节省了时间,可在敌人援军到达前取胜或直接打击敌君主,所以也不妨一试。
在设有参军的场合还可选用策略,这是本作新引入的要素,可用种类由出阵全体武将的特技和战场状况决定,每项策略都要占用点数,可用总点数为总大将和参军计略点数之和,武将的计略点数根据智力和将军位决定。最多可带30个策略。
战斗时由参军使出,不占行动,针对对方全部队没有范围限制。成功与否主要看双方总大将(无参军时)、参军的智力,对己方使用的策略一定成功。


#甫泄废# 简述<<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情节 -
(19435757774): 一日,曹操请刘备去喝酒,说是见青梅,想起往昔望梅止渴之事.今见此梅,又值煮酒正熟,特邀刘备前去.然后席间,曹刘谈起天下大事,曹问刘谁是天下英雄...

#甫泄废# 现在又什么好玩的单机版游戏吗?适合女生玩的,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等着2出来等得花儿都谢了? -
(19435757774): 我是个爱玩单机游戏的女生,以前打过介绍我玩过的单机游戏的文章,觉得都不错,向你介绍一下(有些分类是自己乱分的) ,...

#甫泄废# 三国志 王粲传 原文及翻译 -
(19435757774): 【原文】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甫泄废# 三国成语故事 -
(19435757774): “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

#甫泄废#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
(19435757774): 当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在服装上的表现如何?(南朝的汉族乐手穿上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裤褶服”,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穿上了汉族服装.) 过渡讲解:这说明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

#甫泄废# 急!!!古文几字翻译 -
(19435757774): 拔山倒树(而)来 如同拔山倒树般地冲过来这些句子是不同的文章中的,连接两个分句,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然后”等,也可不译.可不译.“忘”是误字,应作“亡”.王子猷、王子敬都生了重病,表示转折,可译为“却”,不知你要哪个字的翻译.下面重点讲“而”字.缚一人过王(而)行 绑了一个人从楚王的面前走过,而子敬先亡.(而)子敬先忘 此句出《世说新语》,原文作:“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先去世了.“而”,连词.“而”,连词,连接两个动词“过”和“行”,表示两个动作依次发生.”子敬指王献之.“而”连接状语和动词.译法较灵活.至之市(而)忘操之 等到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它(它:指量好的脚的尺码).“而”,连词

#甫泄废# 翻译文言文:三国志.先主传 -
(19435757774):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斋 赦牛先主少孤,与母贩履...

#甫泄废# 三国赤壁之战曹操一共多少兵马? -
(19435757774): 曹操83万大军为了孙权来降,诈称100万.孙刘联军,以5水军破了曹操.算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甫泄废# 答谢中书书翻译 -
(19435757774): 正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