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个被忽略的杰出政治家战略家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长期以来,受罗贯中《三国演义》“褒刘贬曹”观念的影响,刘备阵营的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勇武近乎神化,而曹操阵营的大批谋士被贴上奸臣的标签而被忽略。曹操的近臣荀彧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论才能智谋,荀彧不输于诸葛亮,甚至超过诸葛亮。

荀彧,字文若,出身秦汉时期名门望族颍川荀氏,是荀子后人。汉末名士何颙评价少年荀彧“王佐之才”。何颙是什么人?就是评点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的相学家。能够得到何颙如此高的评价,足见荀彧才识出众。

荀彧少时便展现出过人的眼光与胆略。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荀彧对族人说,颍川“四战之地”,必然是各路诸侯争抢的焦点,要族人随他离乡避难。部分族人安土重迁,不愿离开故土,最后留下的族人果真多死于战乱。

荀彧离乡先投袁绍,觉袁绍志大才疏、多谋无断,不能成大事,后转投曹操。当时曹操刚起兵不久,尚未成气候,在众多割据势力中还排不上号。不能不说荀彧慧眼识珠。而曹操与荀彧深谈后也说“文若真乃吾之子房也”。从此以后,荀彧尽心竭力辅佐曹操,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迎奉天子

董卓被杀后,李榷、郭汜相互厮杀,闹得长安城白骨如山、血雨腥风。汉献帝刘协在董承等人保护下逃离长安,一路向东而行。

袁绍、袁术、公孙瓒等各方集团内部都在就是否迎奉天子争论不休。此时,各路军阀都有一个同样的心态:小皇帝只是个空头皇帝,即便掌控了小皇帝对自身实力而言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还容易成为各路军阀征讨的对象。曹操阵营同样如此。

荀彧力排众议,他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汉家天下虽实亡而名存,天子如一面大纛,提议迎奉天子建都许昌而后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各路军阀还在犹豫不决时,曹操已将小皇帝收入囊中。

至此,曹操集团也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地方割据势力摇身一变成为汉朝官方军队,政治地位大大提升。

大败袁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领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意欲向南争天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军与曹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形成战略决战之势。起初形势袁强曹弱,加之曹军粮草供应不足,曹操集团包括曹操本人在内多数人都有罢兵言和的想法。曹操写信征求留守许都的荀彧意见。

荀彧在回信中透彻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一是袁绍志在争天下,恃强凌弱,不可能言和,力劝曹操立足于战。二是袁绍外强中干,“能聚人而不能用”,不要被纸老虎吓怕。三是我军以一当十扼守要冲使袁军不得前进已有半年,双方都到了势穷力竭之时,形势必将有变,更应该出奇制胜。

荀彧的回信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等到了扭转战局的机会,后来曹操奇袭乌巢,火烧粮草,一举击溃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居中持重

纵观荀彧一生,辅佐曹操二十一年,曹操南征北战期间,大多是荀彧留守许都,坐阵大本营,谋划了许多改变天下格局的战略构想,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在中原争霸期间,荀彧向曹操建议效仿“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要“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才能够“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经营后方,实行屯田,蓄积实力。

果如荀彧所言,后来曹操在战术上虽败于陈宫、败于贾诩,但根基未被动摇。吕布、刘备原来都拥有较强的实力,最终因根基不稳败于曹操之手。

推荐贤才

荀彧除了在关键时刻出言献策外,还为曹操集团推荐了众多顶级人才,比如戏志才、郭嘉、司马懿、钟繇、荀攸、陈群、杜袭等,堪称一时之俊杰。

司马懿的文韬武略自不必说,单说郭嘉。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是一位眼光超前的谋略家和预言家,并且一一应验。郭嘉加盟曹操阵营的第一个预言便是袁绍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预言曹胜袁败。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刘备韬光养晦,巧妙瞒过。郭嘉敏锐的观察到刘备胸怀大志,不会久居人下,劝谏曹操:“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建议将刘备软禁。曹操没有采纳郭嘉的意见,放虎归山,使刘备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悔恨不已。

公元207年,郭嘉英年早逝,临终遗言:“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虎熊之心,金鳞必非池中之物。我观司马懿必有异心,丞相尽早杀之。”最后司马懿果然篡夺了曹魏江山。可见郭嘉识人之明和预言之准。曹操最后能统一北方,荀彧推荐的大批智谋之士居功至伟。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因反对曹操晋位魏国公,加九锡,含恨而亡。他对汉王室的忠诚,成了与曹操两人友谊完结的悲歌。

~


#李宜秦# 曹操的五大谋士 郭嘉 贾诩 荀彧 荀攸 程昱每人的独到之处较 -
(17765456242): 据有人统计,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几位,在前期应该就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和程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曹操集团“五大谋士”. 这五大谋士的排名,其实不大好编排,为...

#李宜秦# 荀彧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
(17765456242): 荀彧是杰出的政治家,算是曹操手下第一能臣,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一把手.郭嘉是年轻的谋略家,在出谋献策方面能力出众,拥有长远的眼光,反应机敏智慧绝顶.两个人擅长的方面不同,所以无法真正的去比较谁好谁差,一个是官吏一个是谋士,负责的方面也不一样,荀彧为曹操稳固统治壮大国力,郭嘉助曹操击溃敌人扩张领土,可以说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李宜秦# 古代荀彧活到多少岁 -
(17765456242): 50岁 姓名:荀彧 生卒:163 — 212(50岁) 描述:字文若,终属:魏国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容貌:伟美,有仪容 官至 : 太尉 谥曰:敬侯 家族父亲:荀绲,配偶:唐氏,兄弟姐妹:荀衍,荀谌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辅佐曹操,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1]

#李宜秦# 荀彧驱虎 - 荀彧的名言是神马?
(17765456242): 驱虎:借你之手,与他一博吧.此乃驱虎吞狼之计.节命:我永不背弃!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李宜秦# 赤壁之战,荀彧何在?郭嘉呢?若有其中一人,曹操绝对不至于大败程?
(17765456242): 荀彧是战略家和内政专家,当时留守许都郭嘉之前征乌桓就病死了北方的谋士本来就不识水战,何况当时原本风向很好,除了当地人士外谁也不知道会吹东南风,如果没有东南风那根本烧不起来.赤壁之战前曹军多患病,东南风突起,黄盖诈降,曹军没防备(曹操在后面呢,前面黄盖的事儿他不知道,也来不及报告)换了谁都打不嬴何况曹操也并没败那么惨,死伤多为荆州降兵,而曹操的船也是担心被东吴当战利品所以自己烧了,但陆军主力仍在.只是没有过江的本钱都没了,曹操也没继续大举进犯东吴

#李宜秦# 荀彧是谁的谋士 -
(17765456242): 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李宜秦# 荀彧的最终结局是什么?荀彧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17765456242):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东汉末杰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守尚书令曹操信任谋士北统做朽贡献反曹操称魏公受曹操所忌调离枢...

#李宜秦# 荀彧是姓曹还是姓汉的? -
(17765456242): 姓汉.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李宜秦# 三国KILL荀彧
(17765456242): 人物小传: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武将体力:三勾玉武将技能:驱虎——出牌阶段,你可以与一名体力比你多的角色拼点,若你赢,目标角色对其攻击范围内,你指定的另一名角色(不能是被驱虎的角色本身)造成1点伤害.若你没赢,他、她对你造成1点伤害.每回合限用一次.节命——你每受到1点伤害,可令任意一名角色将手牌补至其体力上限的张数(不能超过5张).

#李宜秦# 荀彧这两个字怎么读?
(17765456242): xún yù荀彧(拼音xún yù)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拼音xún 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