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一字多义的? 一字多义的字有哪些唱的组词的意思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A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3)犹得备晨炊(准备)
比 (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毕 (1)毕力平险(尽)
(2)群响毕绝(全部)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 (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C 长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永远)
(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策 (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 (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 (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出 (1)方其出海门(发、起)
(2)出则方叔、召虎(在边疆打仗)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4)计将安出(产生)
从 (1)木兰从军(参加)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4)便舍船,从口入(沿着,顺着)
D 大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观,雄伟)
(2)又一大儿醒(年纪大)
(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
当 (1)木兰当户织(对)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正在……的时候)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
(4)锐不可当(抵挡)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 (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8)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度 (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3)崔九堂前几度闻(次)
端 (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
等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E 日 (1)不知日之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太阳)
(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3)于是与亮
情好日密(一天天)
F 凡 (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
(2)凡三往(总共)
方 (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
发 (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 (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
分 (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
奉 (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 (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G 顾 (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 (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相庆(互相)
(4)更上一层楼(再、又)
(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 (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广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
(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
苟 (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 (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 (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
H 号 (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 (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鸿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
患 (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
环 (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
(3)环滁皆山也(环绕)
惠 (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J 极 (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 (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间 (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 (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
(3)见往事也(知道)借 (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 (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 (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将非鬼也(或许)
(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6)则命一上将(将军)
具 (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居 (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举 (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6)董生举进士(参加)
绝 (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 (1)林尽水源(尽头)
(2)尽善尽美(达到顶点)
(3)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4)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际 (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K 苦 (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
开 (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
L 临 (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
M 名 (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
木 (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
(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N 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能够)
(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
Q 强 (1)凶强侠气(强悍)
(2)赏赐百千强(有余)
(3)不可强以仕(勉强)
(4)慕义强仁(力行)
(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
请 (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
(2)曹刿请见(请求)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
且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 (1)一狼径去(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
奇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R 若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
S 善 (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
少 (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 (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食 (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哪个30课?先告诉你一字多义的意思:
多义字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很普通的现象。越是常用的字,越是意义多,意义的分项也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可以分得细些,也可以分得粗些。同一个字,在小字典里也许只分两三个义项,在大字典里就可能分成十几项甚至几十项,这里就不举例了。需要讨论的是一个字的几个意义相差到什么程度,在语言里就不应当还把它看成一个字。最明显的是译音字。例如长度单位的“米”,跟吃的“米”毫无关系;重量单位的“克”,跟克服的“克”毫无关系。其次是虚字,虚字一般都是借用一个同音的实字。例如必须的“须”借用胡须的“须”(后来写成“须”,现在又简化成“须”),不要的“别”借用分别的“别”。这些都应该破除字形的假象,看成同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字。

此外还有许多字,几个意义的差别也很大。随便举几个例子:快速的“快”和痛快的“快”;缓慢的“慢”和傲慢的“慢”;树木的“木”和麻木的“木”;配偶的“偶”和偶然的“偶”;排列的“排”和排除的“排”;快速的“疾”和疾病的“疾”;竹简的“简”和简单的“简”;材料的“料”和料想的“料”;露水的“露”和显露的“露”,等等。这些字的不同意义很可能原来就没有关系,有的也许当初有联系,可是现在也联系不上了。这种字也应当看做两个同音字。

另一类字,几个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可是差别还是比较大,尤其是考虑到词类。例如:锁门的“锁”和一把锁的“锁”;消费的“费”和水电费的“费”;相信的“信”和一封信的“信”;书写的“书”和一本书的“书”;张开的“张”和一张纸的“张”;等等。这种字似乎可以算一个字,也可以算两个同音的亲属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音是很难区别的。这种游移两可的情形可以从某些“俗字”的产生看出来。例如把“上鞋”写做“绱鞋”,把“安装”写做“按装”,把“包子”写做“饱子”。这些字我们管它叫“俗字”,其实过去汉字的越来越多,主要就是这样来的,不过通用的时间长了,著录在字书里,就不再说它是俗字了。

穿井得一人中有哪些字是一字多义~

1、之
(1)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译文: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2)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译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2、闻
(1)有闻而传之者:听到的人
译文:有人听到这话传播出去。
(2)闻之于君:使听到
译文:使国君听到这件事。
3、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距离人近。
(2)以故东迁:因为
译文:因为一些原因搬到东边。
4、于
(1)闻之于宋君:向
译文: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2)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译文: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他的门下宾客,辑百家九流之说而编写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 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喜养宾客名闻天下。吕不韦时为秦相,觉得以秦国之强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种羞耻,就大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

【唱】组词:
~歌。~腔。~段。~功。~和。歌~。~名。~收。

【一】的多种释义请见下面: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心~意。
3全;满:~生。~地水。
4相同:~样。颜色不~。
5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乃;竞:~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或者:~胜~负。
10初次:~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薛刘勉# 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
(13860037013): 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黯然失色:1、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2、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八面玲珑:1、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2、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 ...

#薛刘勉# 一字多义的句子, - 作业帮
(13860037013):[答案] 1、赖,这人真是无奈中的赖皮,如果遇到一个很有诚信的人,你肯定也会感到这人很让人信赖.

#薛刘勉#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要15组如:之①无意义 ②代词 ③.的 - 作业帮
(13860037013):[答案]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 二是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要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

#薛刘勉# 幼时记趣一字.词多义有哪些? -
(13860037013): 字词积累 1、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通“丘”,土山 2、同义词 藐、小、微:小 3、多义词 明察秋毫 看清 察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徐喷以烟 用 以 以丛草为林 把 以丛草为林 当做 为 二虫尽为所吞 被 项为之强 因...

#薛刘勉# 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
(13860037013): 1、暗送秋波【读音】:ànsòngqiūbō【解释】: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

#薛刘勉# 什么是一字多义 - 作业帮
(13860037013):[答案] 就是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词句中,上下文连接起来就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你问题右面“检举”的“举”字,举人、检举、举起来,都是这个举字,但是意义完全不同.

#薛刘勉# 求一字多义~~~~ -
(13860037013): 1.越 到了 越明年 越过 穰候越韩魏而东攻齐(《韩非子•定法》) 2.制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制作 可使制梃以挞秦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3.属 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隶属,归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三国志...

#薛刘勉# 一词多义的词有那些? -
(13860037013): 雷霆,宽厚,宽松,共鸣,含蓄,涵养,膨胀,境界,记录,谦辞,品位,祝福……

#薛刘勉# 一字多义的有哪些? 列:一座丰碑—座无虚席
(13860037013): 一束酒杯一面思乡镜

#薛刘勉# 寻一些常见的一字多义的汉字 -
(13860037013): 最简单多义的就是“一”字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