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的作者是谁?全诗内容是什么? 《池上》 全诗内容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如下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赏析

池上》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被选入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娃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形象。前两句叙述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小娃偷采白莲回,后两句则是具体写小娃偷采白莲回的情态。

初读此诗,会有这样的感受:诗的语言直白,内容简单,一看就懂。叶圣陶说:“读诗要自己去读,去想,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得来,比从旁人那里听来的深切的多,也受用的多。”我们如果循着诗句反复揣摩,会发现看似内容简单、语言直白的诗句,用字是非常巧妙的。

诗的用字巧妙,还表现在全诗紧紧围绕“小娃”进行。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其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小娃”二字,恰是总领全篇的警策之语。正是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小娃”,是一个懵懂无知、天真无邪的孩童,他才会撑着小艇来到池上偷采白莲;“偷采白莲回”时,才会“不解藏踪迹”,毫不掩饰自己偷采白莲的行为。

那“浮萍一道开”,是小娃“偷采白莲回”之后,出现的特有情景。浮萍中一道长长的痕迹,优雅自然,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衬托了小娃偷采白莲时的快乐心情,再现了小娃偷采白莲中的无限乐趣。

全诗意境悠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读罢此诗,小娃活泼、可爱、顽皮的形象,长久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一首看似内容简单、语言平直的小诗,因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我们不禁感叹,白居易不愧为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



《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

全诗如下: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池上》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写于他就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时。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白居易游览到一个池边的所见之景,通过对池中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通篇大白话,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小孩天真可爱的一面,让人赞不绝口。诗的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从小孩撑船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只见一个小孩子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向着开满莲花的池中划去,最后采摘回白莲花来玩。

首句中两个“小”字,前后呼应,突出了孩子的年龄以及可爱的场景。小孩子本就应该撑着小船,画面感十足。而次句中的“偷”字,不仅记述了这位小主人公在没有经过大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去池中采白莲的事实。最主要的是将他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形象细腻的刻画了出来。

然后再看这首诗的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即这个小孩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自己的踪迹,只见那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当小孩兴高采烈地采到白莲花后,他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溜进去的。

所以在回来的时候,才会没想到或者是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才会如此大摇大摆的回来。其实,按照自己的经历来看,身为小孩子,偷偷的做什么事的时候,根本就顾不上隐藏什么,一时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最后往往会被家人发现,打骂一通。

所以白居易的这首诗,他以通俗的风格将这位小孩的形象描绘地非常可爱、可亲,极具有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回忆。白居易作为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我们都很了解,写的是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而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池上》,却平易通俗,整首诗如同大白话,极富有韵味。将天真活泼的小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诗: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

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这首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

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作者介绍: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

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

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池上二绝



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原文:

《池上》白居易 (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池上》的作者是谁?诗中描写的是什么?~

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2.白莲:白色的莲花。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池上》作者白居易,全诗内容如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曾静委# 池上是谁写的 -
(13072537265):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曾静委# 池上古诗的意思,和作者简介 -
(13072537265):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简析] 作者 用 白 描 的 手 法 , 将 一 “ 偷 莲 ” 小 童 的 憨 态 描 绘 得 惟 妙 惟 肖 .诗 中 最 传 神 的 当 是 “ 不 解 藏 踪 迹 ” 一 句 , 写 尽 小 童 顽 皮 、 纯 真 情 态 . ...

#曾静委# 小学四年级必背古诗《池上》的内容是什么? -
(13072537265): 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释义: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③解:明白,懂得.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译文:...

#曾静委# 白居易的《池上》全诗的注解是什么? -
(13072537265): 白居易的《池上》全诗的注解: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1、《池...

#曾静委# 《池上》的全诗是那几句? -
(13072537265): 池上 作者:郑谷 内容: 池榭惬幽独,狂吟学解嘲.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 丧志嫌孤宦,忘机爱澹交.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池上 作者:赵嘏(唐代) 正怜佳月夜深坐,池上暖回燕雁声. 犹有渔舟系江岸,故人归尽独何情. 《池上》 拼音:chí shàng 真人发声 朝代:唐 体裁:五绝唐作者:韦应物 池上全文: 郡中卧病久,池上一来赊. 榆柳飘枯叶,风雨倒横查. 《池上》 拼音:chí shàng 真人发声 作者:曹修古池朝代:唐 体裁:五绝 诗词原文: 荷叶罩芙蓉,圆青映嫩红. 佳人南陌上,翠盖立春风.

#曾静委# 古诗《池上》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修改病句 -
(13072537265): 改为:古诗《池上》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

#曾静委# 池上 白居易 -
(13072537265):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

#曾静委# 白居易的《池上》 -
(13072537265):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曾静委# 唐诗 池上 是一首什么言诗 -
(13072537265):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白诗中的经典佳作之一.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注释] ①撑(chēng)...

#曾静委# 《 池上》是――代――的作品 -
(13072537265): 《 池上》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原文: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译文: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