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范文【三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篇一:《涡流》


  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篇二:《电势差电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进行相关计q


  算。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概括,讲述新知识,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三、 重难点分析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电势差、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因此本节教学的难点为把电势、电势面与前后知识区别、联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四、 教学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


  生学习。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简谐运动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收集一些简谐运动实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简谐运动,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使用投影仪,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


  1、 知识回顾。首先展示图片,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导体内部电荷同样有


  力的作用,此力可以做功,所以电场也有能的性质。


  电势、电势差的概念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有关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接下来,复习有关功的知识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功的量度:W?FScos?;重力做功只与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重力做功与势能的关系:WG??Ep;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有零势能面。


  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回顾所学知识,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我们还研究过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电场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2、 引入新课。


  指出上图:在某一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将同一电荷放入电场的不同位置A、B两点,所受到的电场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匀强电场为例,匀强电场中,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的大小F?


  Eq为恒力,则电


  场力做功大小为:W?EqScos?。在这里,W


  类似如重力做功W


  因此,将W?EScos?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量,?hcos?,也是与物体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只与重力场本身性质有关。 这一比值叫A、B两点间的电势差,用UAB来表示。


  继续联系重力势能提出问题: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移动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势能的变化也越大,高度差即高度的差值,电势差也就是电势的差值,那么如何定义电场中各点的电势?给一分钟同学思考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定义,UAB?WAB,若将B点的电势定义为零电q


  势点,则A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零电势点时所做的功。因此,老师强调,电势通常用?表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3、 强化和延伸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指出电势差与零点电势的选取无关,但电势是相对零点电势而言的,与零点电势的选取有关。然后课堂给出几分钟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一道例题:设电场中AB


  2两点的电势差U?2.0?10V,带电粒子的电量q?1.2?10?8C,把q从A点移动到B点,


  电场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设UA?UB。


  4、 知识小结。(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类似重力场中两点的高度差,电势差UAB?WAB,q


  U与W、q无关。(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并且注意电势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3)、UB?B??,A?A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5、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篇三:《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


#唐京纨# 哪有高二物理教案可以下载
(15586645569): http://www.baidu.com/s?wd=%B8%DF%B6%FE%CE%EF%C0%ED%BD%CC%B0%B8

#唐京纨#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课 -
(15586645569): 我去年的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第一,随意搞一个学生一下难想清楚的演示实验.比如,我拿一个实验用的变压器,插入长的铁芯(露出线圈外),将一个铝圈套入铁芯,不通电时,铝圈掉到下面.通电时,铝圈猛的跳起来,最后浮在空...

#唐京纨# 如何备好一堂高中物理课 -
(15586645569):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是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的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

#唐京纨# 怎样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
(15586645569): 、设计主体先行教案1.确定具体、操作性强课教目标 2.情准确握 3.形科、效教预案 二、改变课堂模式落实科效探究程 1、提问题———激发习兴趣 2、自主探究———师灵 3、合作习———进行思维碰撞 4、归纳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5、迁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三、及效随堂练习作业训练

#唐京纨# 高中物理老师用教案什么书好 -
(15586645569): 如果要买教案书的话,建议《优秀教案》比较好

#唐京纨#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 -
(15586645569): 1、提高高中物理学习心理的素质2、掌握科学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高中物理学习方法(2)听课听...

#唐京纨# 高中物理 如何在vt图线上比较加速度大小?好像是看和数轴围成的面积,不过是看和y轴围成的面积吗? -
(15586645569): vt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直线不变)表示该时刻的加速度,与t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不是路程),上方为正值,下方为负值,总位移求和.

#唐京纨# 这道题的第二问,为什么是摩擦力对木块坐的功不是弹簧,属于高一物理.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VLUn3C2XxKlId5ib7LN0rFnfchk5N6lj1KKgr3Xx - C6FBqsB - 9Wt - thCeFtirqF6296V9zADUf
(15586645569): 不是弹簧什么、摩擦力属于接触力和谁接触就对谁做功.如果是接触类问题建议采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弄清这类问题首先熟悉这两种方法为妙.

#唐京纨# 数学知识?请问1亿2千万用罗马数字怎么写?
(15586645569): 1亿2千万用罗马数字:CXX.在X的上方加两个 ̄ ̄. 罗马数字共七个:I:1;V:5;X:10;L:50;C:100;D:500;M:1000. 规律: 1.重复几次.例如:XX表示20; 2.右加左减.例如:CXX表示120; 3.加一横线.例如:CXX上面加两个--,表示120*1000*1000.

#唐京纨# 高一物理运动学4个公式3个推论是什么? -
(15586645569): 1.速度V=v0+at 2、位移x=Vot+at2/2 3、速度位移公式: Vt2-Vo2=2ax 有用推论: 1、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 2.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3.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