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范文【三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我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
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
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
②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③ 加减砝码用手拿取;
④ 超过量程;
⑤ 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
(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如果指针偏右呢?
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
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
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
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
小结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质量单位。
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练习设计
1.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垒球 排球 篮球 足球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量约为4000 。
(4)一桶标有“5L”字样的花生油的质量约为4.2 。
3.如图所示,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现用该台秤
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
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若把该物
体带到太空,它的质量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
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架托盘天平,由于更换了其中一个托盘,称量前无法把天平调节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针最终也只能指着分度盘中央左边一个
分度的地方。现要使用这架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设计两种应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
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
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表格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
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
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
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
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
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
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小结
1.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 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3,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为了研究物质的密度,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
填在了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 20 0.5
4 松木2 108 216 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⑴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⑵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⑶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若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当是( )
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 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
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块做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提供的方格纸上,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2.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
运用密度公式 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实物,问:
1.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
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4. 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如果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
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学查密度表
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的理解。
阅读密度表并思考:
(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
(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二)测物质的密度
活动2 测硬币的密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上列举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
(1)根据密度公式 ,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4)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三)课题讨论
1.如何测液体(水)的密度
仿照上面的做法,写出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样做误差小。
(1)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密度公式,确定要测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测的物理量选择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测的物理量确定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密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请你使用小刀、天平、刻度尺和细线测出土豆的密度。
3.如何测铅球的密度。
4.漂浮体、易吸水的物体等
(四)课本例题分析,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课前几个问题处理。
小结
1.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练习设计
1.一块冰化成水后 (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2. 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3.一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
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
常温下一些金属的密度(×103kg/m3)
金 19.3 铝 2.7
银 10.5 铁 7.9
A.金
B.银
C.铝
D.铁
4.某施工工地购入横截面积为1cm2的钢筋7.9t,求这些钢筋的长度。
5.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
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
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密度是________g/cm3。
6. 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请你写出:
⑴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⑶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
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

~


#宰志宋# 初二物理讲些什么? -
(18374653965): 人教版的如下(不知道你是要什么版本的): 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

#宰志宋#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18374653965): 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

#宰志宋# 初二上册物理
(18374653965): 第一题:C 红色(理由:书上有) 第二题:上衣呈蓝色,下衣呈黑色(理由: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有色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不同颜色的光照到有色物体上时,没有光反射,所...

#宰志宋# 八上物理的提纲 -
(18374653965):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②响...

#宰志宋# 八年级上册物理. -
(18374653965):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

#宰志宋# 初二上册物理
(18374653965): 往往都是靠天平求质量m(求液体还要用到烧杯) 再用水和量筒求固体体积V(求液体只用量筒) 然后计算密度ρ=m/v

#宰志宋# 八年级上册物理能量转化 -
(18374653965): 能量转换的内容: 能量的形式有很多:机械能、电能、内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等 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1)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内能(摩擦生热) (2)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内能(电热器) (3)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内能(用透镜取火) 而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也就是我们学习的 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宰志宋# 八年级上册物理力的平衡
(18374653965): 物体受到合力为0,弹簧示数为5N.

#宰志宋# 火线与零线有什么区别我上初二,今天物理课说一个人站在地上,一手摸
(18374653965): 很高兴为学生解答. 首先说,“一个人站在地上,一手摸零线他不会触电”只是完美的理论.实际中不可因为有这条理论而无端地摸零线,因为不能保证实际的线路绝对正...

#宰志宋# 新目标<物理>八年级上册 -
(18374653965):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空气,慢一点,然后是水,好像是真空中的四分之三,最后是玻璃,是真空中的三分之二.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看为c=3000000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