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状元为何死后被文人编排成负心汉遭报应?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8

拓跋焘,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带领下,北魏最终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祖宗基业。或许是与出生背景有关,南北朝时期本就混乱不堪,各方割据势力割据一方,在这样背景下出生的拓跋焘自然也有心怀天下之志。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便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北魏的统治者。在正式掌握大权之后,他便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多次陷入险境,凭借着一身高强的武艺克服了众多困难,最终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刘宋也十分敬佩他,说他是“英图武略,事驾前古”。确实也是如此,他在开阔国家领土的同时,也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鼓励百姓们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减轻赋税。除此之外,他还应用汉族人士,大力发展汉族文化,这也为之后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魏书》中记载:“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被祖父寄予厚望 ,后接任皇位是为太武帝

根据历史记载,在拓跋焘出生的时候,身材容貌和其他人都不大一样,他的祖父也就是道武帝见到之后十分惊讶,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我的事业。事实证明,拓跋焘没有令他失望。

道武帝去世之后,他的父亲也就是明元帝就继承了皇位,而这拓跋焘被封为泰平王,跟随在皇帝身边学习为君之道。在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亲自率领军队出征,最后也给父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除了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之外,他还十分的重视孝道,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就将朝政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让父亲操心。

泰常八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因此正式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后世将他称为太武帝。

骁勇善战,终统一北方

太武帝继位之初,面临着柔然这个少数民族的侵扰。北魏没有办法完全消灭柔然,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征服其他的割据力量和刘宋王朝一较高下。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太武帝便在朝堂上对众位大臣提出征服柔然的目标,许多大臣思想过于保守,不同于他的意见,最后在太武帝的力排众议之下,得以带领军队御驾亲征,与柔然的军队正面相对。


作为一名军事家,太武帝在这方面成就突出。在他的带领下,北魏的军队很快便将柔然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柔然的可汗只能率领剩余的军队仓皇北逃。虽然这次北伐并没有完全征服柔然,但却打结了柔然的嚣张气焰,从而使北魏能够有精力开始征战北方其他割据势力。

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与柔然的战争刚结束,胡夏的建国者便因病去世,而他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导致政权不稳,关中地区大乱。太武帝意识到北魏的机会来了,于是便以迅猛之势率领军队先后夺取了长安,武功等地,最终收复整个关中地区,胡夏名存实亡。在这之后,太武帝先后征服了北燕等其他国家,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审时度势,大力发展国家

对外征服其他少数民族,对内大力改革国家,这就是太武帝。在他登位之初,他意识到北魏的力量还不足以真正的消灭其他势力,他便通过联姻,使节往来等方法相对缓和了与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北魏赢得了喘息之机。

在当时,虽然北魏是鲜卑族统治,但是国内也有许多中原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太武帝并没有要求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而是尊重各民族的生活差异,既重视鲜卑族游牧发展,又重视汉族人民的农业耕作,从而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发展。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看重军队的发展,因此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提高军队战斗力上来。在他的领导下,军队纪律分明,赏罚分离,士兵们的战斗力有所提高。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

这太武帝确实是一位将帅之才,他不仅守住了祖宗基业,甚至还带领国家走向了另一个发展高峰,这样的君王,又怎么能不让人尊重呢?



~


#游畅阙# 古时候的读书人称中状元为步蟾宫() -
(14785343619): 古时候的读书人称中状元为蟾宫折桂.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游畅阙# 找科举制度对清代的影响. -
(14785343619):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

#游畅阙# 求"金花"一称的由来 -
(14785343619): 这个是根据古代的科举制度来的. 古代朝廷选人的依据是科举考试,第一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状元. 中了状元之后就要披彩游街,以示荣耀.但中了状元之后呢,身穿官服,头上插着一朵金子打造的花朵.后来人们就用金花来形容获得桂冠,也就是第一名.

#游畅阙# 古代的状元郎与驸马是相同的吗 -
(14785343619): 圣朝盛世,海边小吏刁虎向皇帝上十八年前被判军掳走的昭阳贵妃写下的一封血书,从书中得贵妃当年产下了女儿. 贤宗皇帝对失散的女儿赐号昭阳公主,并晓谕天下臣民,许诺谁能找加回公主便招为驸马.新科文武状元争相请缨领命.在海边茅舍,文状元找到了昭阳公主.在战阵上,武状元也找到了昭阳公主,.几经波折,昭阳公主又回到了京城父皇的身边了,但到底公主属谁找回的了?文武状元谁能争当驸马呢?剧情错综曲折,谐趣奇情,感人至深

#游畅阙# 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谁 -
(14785343619): 历代状元中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祜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 第一个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中国...

#游畅阙# 双状元,被状元是什么 -
(14785343619): 双状元特指古代有人能在文举与武举之中都得魁,成为文武状元.不过中国历史上,好象并没有得过双状元的人,这是个传说..至于“被状元”一说是现代的一种词汇,类似于娱乐新闻里经常 见到的“被结婚”“被离婚”之类的,指某些不真实的乌龙事件.今年四川高考就有类似被状元的闹剧,你可以百度下新闻就有.请采纳!

#游畅阙# 对于高考结束后新闻媒体大肆报道高考状元的现象是好还是不好 -
(14785343619): 我不认为这样好,首先,状元这个称呼来自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放在现在应该是公务员考试第一才叫状元.这个称呼功利性很大,大部分人的固有意识里,这就是出人头...

#游畅阙#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考试,分别是( )→( )→( )→( ), -
(14785343619):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考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每三年各府、州、县考选其俊秀诸生,认为有应乡试资格的,送之于省. 2、乡试.又叫“秋闱”...

#游畅阙# 状元这个词什么时候出现的,在古代哪本书上出现的 -
(1478534361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游畅阙# 古代状元后面的官名是什么 -
(14785343619): 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比人们想象中低得多. 以清朝情况而定,会试中举的贡士,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进士出身”头衔.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