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言文节奏划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 文言文,诗,怎么划分节奏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 语文的古诗句、古文怎么分节奏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朗读停顿。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为后者,即句中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以把握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语法结构为前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应将句子翻译出来,把意思紧密相连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就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其次,在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时可先找出动词,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句子,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从而确定句中停顿。

真题在线: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王坚自河东还。

(2007年江西卷)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两处停顿。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006年宁夏卷) 3.下面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006年广东卷)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2007年四川成都卷) 【解析】以上几道中考题均要求标出句中停顿处,从题目来看,只要掌握划分朗读停顿的一些基本方法就不容易出错。 【答案】1. 秦王坚/自河东还。

2.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4. 其/实味/不同。 答题技巧: 一、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停顿。

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文言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如“盖”“夫”等。这种情况下,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如: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停顿:停顿往往在“之”后。

这样朗读,句子的语气才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关系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 ①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 ②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④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停顿。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一犬坐于前。(《狼》)为此句正确划分朗读停顿,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前面。根据句意,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朗读停顿的方法远不止这五种,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3. 文言文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 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例如:山肴/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4. 古诗文诵读节奏怎样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九和方法: 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泰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俱鸿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俱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渐燕豚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渐燕/啄l春泥. 二、连在,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璐释伏任斤提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川各碑/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凄仔/邑人徕砒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凄子/邑人徕砒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5.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望采纳【明教团队】为您解答,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谢谢。

6. 文言文,诗,怎么划分节奏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仉支先# 文言文或古诗的节奏判断 -
(18550609158): 选择b 君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教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文言文按照意思来分节奏.如果是古诗首句按意思分,后几句基本是相同的.

#仉支先# 古文节奏划分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谁是错... - 作业帮
(18550609158):[答案] 就一个答案的话 2 是错的.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耳食也.. 因为:2的意思是,喂马的人不知道这马能跑千里,因而用这种方式喂它

#仉支先# 怎样划分诗,词,句的节奏 - 作业帮
(18550609158):[答案] 五言诗按2,3分,七言诗按2,2,3分.按词断句则一词一段,主谓在在一起,宾独自.

#仉支先# 文言文的句子怎样划节奏 -
(18550609158): 看文言文多的人,已经体会到其中的语气语境,不用太多的规矩和方法就能自行句读.就像咱们说话,遇到“吗”“么”就会自然在后面加一个问号一样.现在学文言文不过就是从前人的句读中学习规律,找到自己掌握的方法而已.能够总结的只是“术”而已.比如基本上可以在以下几个字后加句号:“矣”“斯”等等,由于只是总结别人的规律,难免是有例外的情况.实际上,这种总结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必然存在这种所谓的例外,就像学外语单纯看语法是不全面的一样.

#仉支先# 诗和文言文如何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8550609158): 1、大的方向,按情感意境来把握. 2、细节方面,按词语的意思来分段 3、比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细节划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的方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代表停顿久一点. 4、大的方向,如上面是因果之间间隔久一点,出师未捷是因,身先死是另一个因..那么要表达“长使”这个意思,就稍微拖长一点,也因为这个果比较沉重,所以开头需要拖长一点.“英雄”着重强调,也要长一点. 5、首先每个相关词划分好,然后根据语境来安排不同的长短节奏.轻重缓急.

#仉支先# 文言文划分节奏有什么规律 -
(18550609158):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

#仉支先#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
(18550609158):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

#仉支先# 古诗停顿划分? -
(18550609158): 《秋词 其一》停顿划分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仉支先# 文言文节奏划分1、邻之人有鸡夜鸣 2、鸣之非其时也 3、 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 4、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 作业帮
(18550609158):[答案] 1 邻之人/有鸡/夜鸣 2 鸣之/非其时也 3 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 4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言默戒是一个词

#仉支先# 古诗节奏划分请帮忙划分一下《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的节奏 - 作业帮
(18550609158):[答案]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