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设计及反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一、加强指导。 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二、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


#刁崔查# 观潮小学课文的学习资料(越短越好) -
(13097509446):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现象. 潮水: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

#刁崔查# 1观潮主要内容是什么 -
(13097509446): 本篇主要描绘“钱塘观潮”的盛况.对此,另外几部杭州的风俗志(《都域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梦粱录》)都先已有过记述,不过都远不如此文生动形象.全文可分四层:第一层写潮来之状.它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

#刁崔查#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是在哪一段 -
(13097509446):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在第3、4自然段 1、色,形,声,势”等几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 2、《观潮》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刁崔查# 求稍复杂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13097509446):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刁崔查# 《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 -
(13097509446): 《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

#刁崔查# 小学语文《观潮》 -
(13097509446): 这段话从( 外形 )和( 声音 )两个方面写出了江潮( 浩荡 )的景象.

#刁崔查#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
(13097509446):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依...

#刁崔查# 语文: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一观潮()二壮观()三观众()四观赏()五观点()六奇观 -
(13097509446): :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一观潮(1)二壮观(2)三观众(1)四观赏(1)五观点(3)六奇观...

#刁崔查# 观潮的作者四年级的课本上册第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
(13097509446): 不知道您问的是哪一篇,我知道的有三篇,一篇是现在地小学课文,作者大概没有留... 还有一首诗也叫《观潮》,是元代杨维桢写的.下面附这两个作者的简介. 周密(...

#刁崔查# 观潮这篇课文的问题,《观潮》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
(13097509446): 既写了(潮水)的景象又写了(演兵)的盛况1.(水军演习)2.(持旗逆游)3.(观众塞途)以(海潮)为线索.写景和(写人).(侧面描写)就这些了,很抱歉!剩下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