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坚守仁义,只为名声不为生死,算得上是真君子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于对宋襄公兹甫的评价。古往今来,对于宋襄公当如何盖棺定论一直争执不休。



有人嘲笑他近乎迂腐式的遵规守矩,也有人敬重他始终保持着仁义道德,而不逾矩。他乃为春秋时期宋国的第二十位君主,而且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与一匡天下的齐桓公齐名。

(一)、争议之君,孰是孰非

“非有仁者之素,而欲一旦窃取其名以欺后世,苟《春秋》不为正之,则世之为仁者,相率而为伪也”。在苏轼看来,宋襄公不过是假仁假义,欺名盗世之辈。而且他的弟弟苏辙,也认为襄公此人想称霸诸侯,但是能力有限而且不考虑实际情况只为了保全自己仁义的美名。一言以蔽之,“既想当坏人,还想立牌坊。”

1. 泓水之战,遗笑万年

《史记》“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使宋襄公陷入争议的,便是这场泓水之战。宋襄公听闻郑国有意支持楚成王做诸侯中的霸主,对于名门正室的襄公而言非常气愤。

要知道,宋国是商朝正统后裔被周天子分封的国家。他们与周皇室之间,可以平起平坐,周待其如客人。而且,允许宋国用最高礼仪进行祭祀。所以,宋襄公自然觉得高人一等。而楚国则是周朝平定天下后,他们主动投靠的。

于是宋襄公率军攻打郑国,这个弱小的国家开始向自己的盟主楚国求援。两军在今天的河南省的泓河相遇,一场大战随即爆发。当时楚国的军队人数要远远低于宋国,而且宋军也已经摆好了阵势。



2. 对美名的执著追求

“战于泓水之上。”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当时楚军还未渡河,目夷劝说襄公要攻其不备。但是宋襄公却执意认为,不能趁人之危,否则有损自己的美名。

楚军渡河后,目夷说可以攻击了。但襄公坚持要等其列好阵势,所以宋军失去了先天的有利之机。在泓水之战中,宋军遭到了重创,而他本人腿部也受到了重伤。此后,他还教训目夷说领兵作战不能攻击受伤之人,不能攻击年迈之人,这才是仁德的表现。

泓水之战不久以后,宋襄公便因为腿疾复发,而不治身亡。可以说,泓水之战不论是对于宋国还是襄公本人而言都是灭顶之灾。因为自此以后,宋国的国力遭受了很大的打击。直到宋景公时,才有了转机。

襄公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号。甚至一度将众将士的生死,乃至自己的生死都弃之不顾。这场战役,宋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也的的确确的为襄公,赢得了仁义之君的美名。就像《三国演义》中,赵云救少主而刘备却将儿子摔在地上一样。

(二)、春秋大义,克己复礼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学识不同自然就会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的观点不尽相同。

虽然宋襄公的做法有些过于迂腐,但是其本质和本心都是好的。对于他而言,赢得美名,保持纯良要远远高于战争胜利在他心中的地位。所以,宋襄公此人是值得人尊敬的,但办法不太可取。



1. 春秋时期的真正贵族

《论语》“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在孔子眼中,他所处的时代已然礼崩乐坏。因此,其本人非常想要回到周朝建立初期的时候。那时候每个人都心存道义,而且做事讲究规矩。

对于宋襄公而言,他始终保持着仁义之心。宋国是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在周朝的封地。也就是说兹甫家族,在很久以前就是贵族。这种涤荡于内心的情感,是掩饰不出来的,也无法伪装。抛开泓水之战,在其他方面襄公也无时无刻不保持着这颗仁义之心。

目夷是他的庶兄,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理应是襄公兹甫继位。但他却三让目夷,以体现自己的仁义之心。但目夷终究没有同意,留在襄公身边为相。在葵丘之会上,襄公与齐桓公相约为盟,并且答应两国永远交好。

2. 救助齐国,按礼行事

齐桓公去世时非常凄惨,无人问津。甚至,尸体在屋子里发臭,也没有人替他收尸。当时五子争位,谁都没有闲心去管桓公的遗体。太子继位后,又陷入了其他兄弟的争斗之中。无奈,只得跑到交好的宋国求助。

当时宋国的国力很弱,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但襄公还是决定派兵帮助太子昭,并且还联合了其他几个小国一同送太子归国。当时临淄方面。听闻大军压境赶忙将易牙哄跑,出城迎接国君归来,是为齐孝公。



~


#盖刚贫# 宋襄公是怎么当上君主的呢? -
(15386531585): 宋襄公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为宋桓公的正室(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宋襄公兹甫还有个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亲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宋襄公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

#盖刚贫# 《史记》中的宋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15386531585):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在位时间: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前任:(父)宋桓公 继任:(子)宋成公

#盖刚贫# 宋襄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
(15386531585): 迂腐,不懂得变通,有点呆萌的君主

#盖刚贫# 宋襄公的生平? - 那他凭什么?谁知道宋襄公的生平?
(15386531585): 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之子,名兹甫,公元前650年即位.... 齐桓公死后,诸子争位,宋襄公用武力护送齐太子昭回国,夺取君位,是为齐孝公....

#盖刚贫# 历史为何说(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是愚蠢的?)宋襄公的“仁义理论”--'仁义之师,就要以德服人,不要乘人之危.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 作业帮
(15386531585):[答案] 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

#盖刚贫# 有好多人说,三国里的刘备 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
(15386531585): 想要乱世称雄是不能靠仁义的,刘备也是这样,最典型的代表事件就是摔孩子,为了收买人心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另一个就是吕布被擒一事,本来曹操有接纳吕布的意思(曹操这个人爱才是出了名的,贾诩坑死了自己儿子和爱将典韦,...

#盖刚贫#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是怎么回事? -
(15386531585): 有一次,宋襄公率宋国军队跟楚国打仗,楚军过河的时候,他手下的大臣跟他说,趁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趁机进攻会大胜.他不愿意,说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趁人之危.当楚军过河之后还没列阵,大臣又劝他进攻,他还不愿意.等楚军列好阵以后,一下就把宋军给打败了

#盖刚贫# 子鱼论战宋襄公真的是假仁假义吗? -
(15386531585):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