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中,孩子要与妈妈经历7次“分离”,你感受了第几次呢? 孩子一生一次的依恋期是在什么时候,该怎样把握?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每一秒都是在倒数。一边希望他们能快点长大成人,一边又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些。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孩子的每次成长,对妈妈来说都是一次“小别离”。一生中,妈妈跟孩子的这种“别离”大概要经历7次之多,每一次的分别,都让人刻骨铭心。



01

告别娘胎,迎接人生

要说妈妈和宝宝最初的联结,就是长达十个月的妊娠期了。

妈妈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呕吐、尿频、失眠,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习惯了宝宝“刁钻的口味”,习惯了宝宝每晚睡觉前跟自己的互动,习惯了宝宝发泄不满时粗鲁的“抗议“……

到最后,习惯了那些不适应。享受宝宝在自己肚子里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胎动。



彼此的生命都是联结在一起的,妈妈用自己的血液和营养滋养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直到,有一天瓜熟蒂落,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脐带剪断的那一刻起,变成了完完全全的个体。

母子间的第一次分离,是生命诞生的喜悦。妈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解锁了新的身份,宝宝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大冒险!



第一次的“分离”,彼此道一声:“你好。”

02

告别搀扶,勇敢地向前冲!

从出生起,襁褓里的小不点就是每天睡个不停,闭着眼睛在妈妈的怀里使劲地喝着奶。当妈的已经习惯了用各种姿势抱着宝宝,熟练到只需要一只手就能把宝宝轻松地抱起来。

宝宝也在努力地成长,抬头、翻身、爬行、站立……直到一岁多的某一天,即使没有了妈妈的搀扶,宝宝竟也能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起路来。



第二次的分离,是“放手”。不用再借助妈妈的手,也能学着开始一个人探索外面的世界了!

但对妈妈来说,放开的是手,放不下的是牵挂的心。宝宝忙着探索世界,当妈的却更焦虑了,一刻也不敢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

宝宝走到哪,妈妈的视线就跟到哪。身后仍然有一只手,护着着宝宝去看花花草草,去闯这大千世界!

03

告别家庭,迈进幼儿园的大门!

一千多个日夜的朝夕相处,让妈妈成了宝宝心里最亲密的存在。每天在家里像个跟屁虫一样,黏在妈妈的身后,最爱妈妈了!

直到,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那一天,宝宝哭得很惨,哭着不停地喊妈妈。像是被抛弃的小动物,既委屈又伤心。眼睛里闪着泪珠,啪嗒啪嗒地往下落。



第三次的分离,是揪心。尽管宝宝哭得让人心碎,却不得不放手给他更广阔的的小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结识新的小伙伴。

然而,当妈的却第一次为分离而感到如此惴惴不安,如此陌生的环境是宝宝从未经历过的,有没有好好吃饭、会不会被欺负、听不听老师的话,当妈的心里不安极了。

04

告别家乡,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学

终于盼到这一天,十几年的教育和辛苦栽培,在拿到孩子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才算是修成正果。

但赫然的几个大字,却意味着要一个人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学。而只有每逢大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孩子才有机会回家团圆。



第四次的分离,是不舍。整理好宿舍行李,叮嘱好注意事项,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孩子长这么大,从来不会离开自己这么长时间。一想到这,心里空落落的。

也许,以后朝夕相处的日子只会更少了。

05

告别了校园,真正踏进社会

自从上了大学,孩子跟自己最紧密的联系,大概就是每个月生活费的发放。生活费什么时候发、够不够花,是彼此讨论最多的话题。

但从孩子踏出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就意味着将要经济独立了。必要的生活费和娱乐支出的安排,都成了孩子将要独立思考的问题。



第五次的分别,是蜕变。孩子拥有了独立的赚钱能力,开始试着赚钱养活自己,而不再依靠父母的支撑,既是分别也是一次完美的蜕变。在经历了职场和生活的历练后,孩子自己也渐渐拥有了丰满的羽翼。

06

告别了单身,拥有自己的小家

有一天,妈妈不再是孩子唯一最爱的人。他们遇见了自己那个对的人,然后结婚、生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第六次的分别,是惦念。

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也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当父母的一边不想给孩子添乱,让他们别操心自己,一边又总是盼望着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心里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孩子过得幸不幸福,忙不忙,有没有自己能帮上忙的地方。



07

最终的告别,希望还能做母子!

孩子印象里的妈妈,大都是小时候的模样。直到皱纹、白发这些岁月的痕迹,都悄悄爬到妈妈的脸上。

原来有一天,妈妈也会老,浑浊的双眼也会看不清孩子的模样,直到有一天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最后一次的告别,是“希望你好”。如果有来生,还是想和你成为母子!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觉得娃现在还小,其实从出生的那刻起,当父母的就一直在和子女“告别”。

之前看过一个调查,在25岁-50岁收入中等的人群中,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

身为子女,我们也总是常念叨着常回家看看,但还是会有身不由已的情况。反过来作为父母,你真的觉得你还拥有和孩子在一起的大把时间吗?

所以,无论孩子哪个成长阶段,当爸妈的还是要多匀出点时间高质量地陪陪娃,毕竟错过了,就只剩“告别”。



第三次。他已经告别娘胎,自己吃饭穿衣,还自己上学了,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时光,不过宝宝的每一次成长也是非常幸福的。

首先是孩子出生时和妈妈分离。其次,就是上幼儿园时分离。再次,就是上小学时分离。上初中,上高中,考大学研究生等,还有就是结婚成家后的分离。我已经经历过这些分离了。希望以后能长期陪伴妈妈。

我现在应该只经历了一次,因为我的宝宝出生还不到一年。

儿童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历程他们需要完成与母亲的心理分离,认同父亲,这个时期属于?~

人的成长需要三次分离:第一次是分娩时与母亲的肉体分离,第二次是蹒跚学步后与母亲的心理分离,第三次是青春期与父亲的精神分离。在这三次分离中,尤其以与父亲的精神分离最为重要,它标志着孩子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人。这一理论当然不是我的发现,在全世界的文化作品中都会有与父亲分离的经典桥段。

除此之外,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分别:妈妈送到幼儿园门口说再见的时候,爸爸出差远行要亲亲的时候,小伙伴聚会结束要各自回家的时候,最好的朋友要搬家离开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每次分别都是在为最后的别离奠定基础。

所谓最后的别离,就像《茶杯》中这位男孩,带着一本书、一个瓶子、一条毯子,还有一个装着家乡泥土的茶杯,离开原来的家去寻找新的家。





寻找新家的旅途并非坦途,我特别佩服作者将这条旅途设计成航海之路。对于生命,大海的象征和隐喻众多。生命源于大海又复归于大海,这一点特别能引起读者的共情。

“有时候,大海是温柔的……有时候,大海是凶猛的……有时候,阳光明媚,照在无尽的白色海洋上。有时候,愁云惨淡,男孩只渴望一点儿星光。”

芽芽妈最近在回复宝妈们的时候,总会发现有的妈妈说,为什么孩子现在不太黏自己了?以前出门生离死别,梨花带雨,跟树獭一样抱着不下来,
可是现在出门、回家,宝宝只关注手里的玩具,压根对自己出门没有反应。其实,孩子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希望和妈妈待在一起玩耍,一直依赖着妈妈的陪伴。如果妈妈总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宝宝也会自己调整,慢慢与妈妈“疏离”。

最粘你的宝宝开始转型
芽芽妈和芽芽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小别离,比如第一次休完产假去上班,第一次把他送到奶奶家,第一次去旅行,第一次出差,芽芽也从最开始的只要妈妈,变得开始适应和姥姥姥爷相处,并且有的时候与姥姥更加亲近。宝宝也在自己转型,自己调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所以到底如何可以让宝宝顺利度过依恋期,更爱妈妈。

宝宝的四个依恋期
美国心理学家将宝宝的依恋期分为了前依恋期、依恋期建立期、依恋期明确期、依恋期交互关系期。
01前依恋期:出生到2个月
宝宝用微笑、抓握、哭泣、凝视等方式与人交流接触,一旦得到回应,就会用微笑、全身动作来给予回应。不排斥周围的人,可以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关注,可以立马识别妈妈的声音和气息。

02建立期:2个月-7个月
这个阶段和妈妈是最亲密的,开始对熟悉的人、陌生人、偶尔照料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渴望更多的身体抚摸和爱护。会发出信号,引起妈妈的关注。
03明确期:7个月-2岁
婴儿对照看者的依恋期越来越明显,若是分别,会变得难过,出现焦虑。除了用哭声抗议,还可能跟随或者爬到照看者身上,如果妈妈为长期照看者,宝宝们会将妈妈作为安全保护伞,获得情感支持。这段时间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恋期,如果照料者总是在身边陪伴,他们就会安心玩耍,不再孤独,不再哭闹。


04交互关系期:2岁以后宝宝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可以理解照料者的来去时间,并且明白或者预测他回来的时间,分离的抗拒也会有所下降。同时,宝宝们还会进一步与妈妈等照料者协商,来劝说他们离去的时间,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并且可以察言观色,根据妈妈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哭闹程度。
如何提高亲密度
芽芽妈初为人母,尽管出现了很多的毛躁,但是却倍加珍惜与芽芽紧密相连的时期。对于依恋期的芽芽,自己总是很纠结,一边享受着宝宝对自己的需求,一边却有希望芽芽快快长大,但是,如何可以让芽芽更好地度过依恋期。

01安慰理解 及时回应
3岁之前的宝宝,他们总会有一些小情绪和执拗的需求,妈妈们不要着急或者心烦,要及时回应宝宝的各种需求,积极地安慰和理解他们的言行,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包容、慈爱、耐心,让他们在家庭的王国中感受更多的爱护、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满足。
02正确发泄负面情绪
芽芽拼不好积木、吃饭吃不到嘴里、和小伙伴们无法沟通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流露出负面情绪,孩子越小,越无法正确发泄情绪,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帮助他们疏导,通过不断地交流和互动让增加自己与孩子的亲密度。

03亲子时光 有效陪伴不管多忙,爸爸妈妈都要多与孩子互动,多和他们聊天,陪伴他们做游戏,宝宝们才会更喜欢你。
04积极表达 情感诉求
如果宝宝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则要和他们表达积极的情感诉求,告诉他们,我们很爱你,只是要去工作,回来就会继续陪你玩耍。如果宝宝恰恰这个时候想要自己玩耍,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执着,而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也可以试图和孩子撒娇商量,比如妈妈喜欢你,才想多和你在一起,才想带你出去玩一玩。这些回答都可以,用充满爱意的交流方式来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也可以做出正确的榜样,让宝宝也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05避免过度关注
适度的关爱可以让宝宝健康成长 ,但是过量的爱却是溺爱。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多鼓励宝宝去探究陌生的事物、陌生的环境,在必要时提供一些能帮助,让他们具有探索意识,更加勇敢、加强。建立一种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
芽芽妈叨叨
妈妈们切不可盲目自信,认为只要生了宝宝,就会只和自己亲近,高质量的陪伴才会让孩子顺利度过依赖期,更爱你。


#从泳祁# 母亲节的感受 作文 -
(18415167370): 感受母亲的爱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无所不在的,失去母爱是一生中最为可悲的事,母亲,您对我的照顾,您对我的爱,我们一辈子数也数不清的.我生病了,您照顾我;我伤心,您就来安慰我;我遇到了难点,您就来指导我.而我呢…… 我...

#从泳祁# 孩子对母亲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
(18415167370): 你还没有经历十月怀胎的期盼, 没有经历过分娩的阵痛, 没有看到宝宝第一次对你微笑的欣喜, 没有听到宝宝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的欣慰, ………… 很多很多你都没有经历过, 所以在你的眼里,孩子,只不过是一种称谓,是一个与你没有什么交集的个体. 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 等你经历了这一切,你也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 那时,孩子将会是你的全部……

#从泳祁# 儿童成长的心理变化有哪些? -
(18415167370): 0-6岁,感性先行近年的科学研究不断表明:孩子越小,学习能力越强6岁前的幼教是右脑学习(感性学习),属于直觉式训练,也就是潜意识能力的训练,6岁后就是左脑学习(理性学习),是意识能力的训练.6岁前的孩子不在乎重复和单调,...

#从泳祁# 写一篇因外号而烦恼的成长作文 -
(18415167370): “汤圆!” “邓老师!” “消洗灵!” 听着这些声音,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一些物品或者敬称吧!——NO!我告诉你,这些都是我们八班同学之间的外号! 我们班稀奇古怪的外号还多...

#从泳祁# 求作文怎么写 -
(18415167370): 我随便选了几个,多了不能说了,点到为止,自己思考1.我为祖国自豪------- 从国家的改革开放到奥运到神七登月等等 4.在——的影响下---你可以杜撰一个虚拟人物,讲述他或她怎么刻苦啊怎么遵守交通规则啊,怎么爱护环境卫生之类的,比如你丢了垃圾他或她捡起来放垃圾桶....等等5.不爱护环境的人请听我说-----从乱丢垃圾到乱砍乱垡,到白色污染等等呼吁大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7.心灵的震憾---新疆暴乱事件,飞速发展的中国竟然会发生这种事,你不震撼?9.梦想为话题----假设你的梦想,描述你希望的未来,比如没有战争,没有污染,等等

#从泳祁# 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 -
(18415167370): 孩子: 此刻我思绪万千,突然萌发给你写信的念头.在你即将告别初中生活的前夕,妈妈第一次提笔给你写信.十五年了,你童年的一幕幕情景,就象一幅幅彩色的动画,时常在我脑海里浮起.我常常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爸爸...

#从泳祁# 叛逆是青春期特有的吗 -
(18415167370):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第一逆反期”;10岁至20岁称为“第二逆反期”. 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

#从泳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
(1841516737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

#从泳祁# 收获失去的爱作文赏析 -
(18415167370): 收获失去的爱作文 上课了,赵老师拿着一本书,微笑着让我们在草稿本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五个人,我们一个个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赵老师的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既然这是要求,我就不假思索地埋头写道: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大姑姑...

#从泳祁# 孩子叛逆期如何管? -
(18415167370): 孩子的叛逆,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艰深的话题.尤其对中国父母而言,“建立家长式权威”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家长问孩子要服从和威信,孩子问家长要权利和自由.一旦孩子进入叛逆期,亲子间的冲突往往会更加惨烈.在后台,小编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