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具体时间 在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25日。

意义: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渡过大渡河,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意义:四渡赤水河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河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扩展资料

长征的意义:

1、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

2、长征最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而在长征中锤炼和凝结起来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对此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渡赤水河

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百度百科-强渡大渡河



  乌江战役
  1935年1月1日,左路先遣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逼近江河界口,发现渡口大道是敌人防御的重点,遂决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的小道。在强渡未成的情况下,于当日晚间改为偷渡。3只竹筏只有1只到达对岸;2日上午,第四团再次强渡成功,经过激战,击溃第三旅2个团的防守,下午占领黔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珠场(今珠藏)。至3日,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1月1日,右路先遣队红一军团红一师第一团由龙溪到达回龙场渡口,当日下午偷渡未成。夜间,强渡成功,击溃黔军团1个团,占领滩头阵地,并掩护后续部队渡江。至4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由此渡江完毕,残敌向湄潭方向退却。随后,红三军团第十团也在茶山关渡过乌江。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此役,击溃国民党军黔军3个团。

  事件意义
  此次作战的胜利,是因为红军指挥员及时改变了战术而取得的。他们在非常不利的形势下,沉着冷静,灵活处置,果断指挥,在强渡不成的情况下,采取偷渡而一举成功,从而渡过了乌江,打破了敌人的企图。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圹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36771.html?md=3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请问: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它们的时间排序是怎样的~

先在贵州四度赤水,然后红军转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在川北强渡大渡河,在大渡河河上飞夺泸定桥,最后长征到甘肃突破腊子口。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各阶段: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扩展资料:
历史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茅凡壮# 长征路线、时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200字 -
(19754993626):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 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过草地= = 孩纸 原来你知道顺序吖= = 抢渡金沙江( 5)四渡赤水河(3 )翻越夹金山( 7 )强度嘉陵江(4 ) 飞夺泸定桥( 6 )包座战役(8 )攻占腊子口( 9)直罗镇战...

#茅凡壮#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请你大致描述一下经过50字 -
(19754993626): 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四道防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茅凡壮# 长征的经过是什么? -
(19754993626): 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

#茅凡壮# 红军长征渡过的24条主要河流都有哪些?请告诉具体名称.谢谢!
(19754993626): 红军长征渡过的主要河流有江西的贡水、赣江,湖南的湘江,贵州的乌江、赤水,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甘肃的渭水等. 其中红军强渡湘江时,遭到重大损失.不得不改向贵州,强渡乌江,夺取遵义.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穿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雪山),走过草地.进入甘肃.然后到达陕北.

#茅凡壮# 红军长征中三个故事的名称 -
(19754993626): 红军长征故事的名称有飞夺泸定桥 金色的鱼钩 七根火柴 草帽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草地夜行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 通道会议 强渡乌江天险 四渡赤水 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