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其中衔远山吞长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且气势非凡,表现了洞庭湖所集中展现的“巴陵胜状”。

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 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望采纳。

浩浩汤汤,壮阔无边的气势。


#丰帘炎# 岳阳楼记第二段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
(17589554028): 《岳阳楼记》第一段写了此文的写作原因; 第二段则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丰帘炎# 第二段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
(17589554028):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丰帘炎# 浣溪沙·洞庭赏析 -
(17589554028): 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丰帘炎# 岳阳楼记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17589554028): 作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

#丰帘炎# 岳阳楼记赏析 -
(17589554028): 展开全部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

#丰帘炎# 第二段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
(17589554028): 1、不好.作者用这两个字来描写洞庭湖,实际上是使用了比拟中拟物{动物}的手法,把洞庭湖写活了,同时,洞庭湖可以“叼着远山,气吞长江”,这样写也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如果用“连”、“接”就是静止的景物,不生动. 2、原文...

#丰帘炎# 望洞庭 古诗鉴赏 -
(17589554028):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丰帘炎# 岳阳楼记中第二段的两个作用是?
(17589554028): 总写3.4两段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

#丰帘炎# 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
(17589554028):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丰帘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17589554028):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反问句.引出了迁客骚人因阴而悲因晴而喜的做法,并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法形成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是“以览物见世情”.全篇赏析:《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文章开头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