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问题一:影响一个人自尊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心的高低应该分很多种因素吧,像自己的性格各方面啊,虚荣心什么的都有关系吧。

问题二:自尊的影响因素 自尊即自我尊重而已,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但并不代表他人在现实中对相应主体的敬重。自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我抱负)。2、期望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给予自己相应的敬重。真正受人欢迎、受人拥戴的人是用不着自尊的,因为这种状况下再“自尊”反倒是矫情了,反倒会遭人轻视了,所以“粉丝”众多的人在相应时间与状况下为了对得起“粉丝”,往往表现为谦逊的、不骄傲的、甚至是“自卑”的。(这也表现出自我抱负与社会尊重的反比关系)健康的自尊只是具有自我认可的意思,不健康的自尊则具有“强迫”人认可的意思。当然只有自我认可才能被人认可,这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吉鸿昌在美国挂牌示众自己是中国人”、“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等所作所为的意义所在,进而也会使人奋发图强。由于自卑或说纯粹的自我认可造成的自尊对他人的“强迫”性质,这也使得“过于”自尊的人难免会对他人或产生嫉妒心理、或产生虚荣、或产生自暴自弃、或产生报复心理。说到底,这种缺乏外界尊重基础的自尊不过是“自卑”的结果,是他人或说社会在现实中没能给予其相应地位的结果,即内心逾是“自卑”则外在表现逾是“自尊”,这在心理学将之称之为隐性自尊(“自卑”)与显性自尊(“自尊”)的关系。但是,具有健康自尊心理的人要耐得着孤独,自卑、嫉妒、虚荣都是你前进路途中的敌人,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世界。总之,健康的自尊除了自我认可结果外,更是社会尊重的结果,但社会尊重又是自尊源源不断的“食粮”,否则所谓自尊必然是难以持续长久的。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客观的参照标准来了解自己,如通过血压、脉搏、体温等可观察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而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例如,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身高、体重来估计自己的高矮、胖瘦。一个身高1.80米的人是高还是矮,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在某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只是个中等个;可是在另一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就是个巨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大学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可是上了大学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只不过是平常人而已。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辐射效应,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对比效应,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

问题三: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自信和自尊心? 从小的家庭教育最重要
如果家庭有个好支持,给孩子建立好良好心态
长大後就算受挫了,也爬得起来如果没从小培养这种治愈能力,那长大就很容易遇到失败就自暴自弃

问题四: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抱负水平吗? 个人认为不包括
一个人的自尊是发自内心的
无论这个人的抱负是否远大
自尊都是无法磨灭的

问题五:简述自尊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对儿童来说,影响其自尊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 外貌对自尊的影响。外貌作为无所不在的特征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成分,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首先在外貌上,对自己外貌是否满意直接与自尊相联系。但自尊绝不仅仅取决于姣好的容貌和苗条的身材。
2. 家庭因素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空间起点是家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及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自尊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当然要受家庭的影响。家庭中的各种因素,比如家庭结构、经济收入、教养方式的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自尊的形成和发展。其中,教养方式是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自尊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不仅影响自尊总体水平,而且影响自尊各个方面的发展。
3. 学校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日益显著,学生的自尊与老师、同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师的关心、鼓励、赞扬、严格要求等对儿童自尊的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老师不当的教育态度也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受到同伴的欢迎,形成对自我肯定的评价,其自尊水平也相对较高。
4. 社会文化的影响。自尊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一定社会中的信仰观、历史观、认识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社会成员。
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一方面在骇儿童自身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另一方面,父母、教师、社会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六: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自尊的发展 一应该认识幼儿自尊的特点1不能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没有自尊,不要认为他们自尊不会受到伤害。2不能被幼儿总体自我评价较高的现象所迷惑,认为教育只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即可,而无需培养。3幼儿自尊容易波动,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教育上要重视细节,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更不能经常负面强化,使他们处于固化的低自尊状态。4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儿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教育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效利用这一点,帮助幼儿形成较高的自尊。二重视成人对幼儿自尊的影响。三无条件关心,真诚地认可和赞美,尊重幼儿, 协助幼儿。

问题七:自尊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积极的你会对生活有希望 有目标 因为所谓的自尊你会努力工作学习, 但是一旦过头你会被它所牵绊,就是太过于注重于自尊你会什么都办不好

问题八: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小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著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3-1.
表13-1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
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

~


#霍养利# 自卑的原因是什么? -
(17038541882):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 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 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

#霍养利# 说出“我真的很不错”真的有效吗?能让人表现得更好吗?
(17038541882): 觉得自己好还是不好,有没有价值,这种自我评价在心理学里叫做自尊(self-esteem).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主要与长期的生活经历、基因等因素有关,进入成年之后就比较稳定了.在这个基础上,也会存在一些临时的波动,比如受到表彰会让我...

#霍养利# 怎样才能有自信,坚强?
(17038541882): 自尊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自尊是潜在动力,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能源和前进动力,它是一种积极、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自尊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状况等.高中...

#霍养利# 自尊的定律是什么 -
(17038541882): 伤害了自尊心就等于伤害了感情,所以善待自尊心成了人生中的一门大学问.把自己对自尊心的要求平等地与以他人,那么至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情感伤害,同事之间的关系自然可以融洽甚至是和睦.方法一:把自己的自尊心要求写下来 将心比...

#霍养利# 当代大学生自尊现状 -
(17038541882): 自尊是个体自我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的研究证明人的自尊水平和其行为动机、学业成绩、个性心理等等多种心理能力间有着广泛的相关,并且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对自尊的概念、结构、理论、影响因素等进行...

#霍养利# 导致人丧失自尊心的因素是什么呢?
(17038541882): 美国精神病学者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会由于某个重要人物不经意的、不恰当的评价而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霍养利# 一个人的自尊的高低反映这个人什么特点? -
(17038541882): 反映的多了!反映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为人处事的准则等.

#霍养利#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有哪些 -
(17038541882): 自我意识是个体人格中的核心内容和调控机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霍养利# 职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
(17038541882): 自尊心和自信心 会受到个人能力 以及竞争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