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朋友看过来,2023年政府资助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安排来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近日
      成都市医疗保障局等7部门发布
      《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资助对象
      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
资助标准
一、基本医疗保险
      1、特困人员、孤儿(含困境儿童)中的成年居民和学生儿童,分别按每人每年375元(含长期护理保险25元/人·年)和每人每年350元的标准由医保部门全额资助;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中的成年居民和学生儿童,分别按每人每年287.5元(含长期护理保险25元/人·年)和262.5元的标准由医保部门定额资助。
      2、具有成都户籍尚未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且在领取残疾抚恤金、定期抚恤金或定期定量补助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含伤残民兵民工)、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含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按每人每年485元(含长期护理保险25元/人·年)的标准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全额资助。(上述对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除外)
      3、持有成都市核换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精神类、智力类残疾人和其他类别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阳光救助”对象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按每人每年485元(含长期护理保险25元/人·年)的标准由残联全额资助;持有成都市核换发的《残疾人证》的残疾学生儿童,经民政认定的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儿童,按每人每年350元的标准由残联全额资助。
      4、已稳定脱贫人口中成年居民和学生儿童,分别按每人每年200元(含长期护理保险25元/人·年)和175元的标准,由乡村振兴部门定额资助。
      上述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成都市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按规定享受其它相关部门资助参保的,不予资助。因资助对象个人主观原因自愿放弃政府资助参保的,需签订自愿放弃资助参保承诺书。
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符合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人员,参加2023年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资助方式和标准,按照资助部门相关规定执行(残联资助对象按30%比例予以资助)。医保部门资助对象中的成年居民,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不予资助。
资助对象经办流程
      一、各区(市)县残联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各镇(街道)按资助流程将残联和退役军人资助对象的参保信息录入省医保信息系统,核对税务部门反馈的参保登记成功名单后,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社保费代收客户端进行汇总申报缴费,完成资助参保缴费工作。
      二、医保部门资助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乡村振兴部门资助对象(已稳定脱贫人口),由各镇(街道)按资助流程将资助对象的参保信息录入省医保信息系统,并通过税务部门反馈的参保登记成功名单,与民政、乡村振兴部门提供的名单进行核对,核对后分类填报《区(市)县医保局全额资助参加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汇总统计表》和《区(市)县医保局定额资助参加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汇总统计表》推送同级医保部门,建立被资助对象数据交接工作机制。
      三、区(市)县医保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确认并提供的《区(市)县医保局全额资助参加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汇总统计表》的人员类别,于2022年11月30日前,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社保费代收客户端汇总申报缴纳本辖区的特困人员、孤儿(含困境儿童)2023年医疗保险费;区(市)县医保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确认并提供的《区(市)县医保局定额资助参加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汇总统计表》的人员类别,将参保资助资金在2022年10月30日前划拨各镇(街道),各镇(街道)负责对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稳定脱贫人口缴费标准不足部分开展征收,收齐相应保费后,于2022年11月30日前会同当地医保局划拨的参保资助资金一并向税务部门申报缴费,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医保部门资助对象个人全额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的,可持本人身份证明、税务部门缴费凭证等资料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申请个人缴费补贴。
      四、以上资助参保对象中,医保部门资助对象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予以列支;涉军相关资助对象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相关资金予以列支;已稳定脱贫人口由乡村振兴部门相关资金予以列支;残疾对象由残联相关资金予以列支。
待遇享受
      一、集中筹资期内参保的政府资助对象从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二、集中筹资期外参保登记和申报缴费的政府资助对象的医疗保障待遇从参保登记之日起开始享受。政府资助对象在医疗保障待遇开始享受前发生的医疗费用,由资助部门按原渠道和相应政策予以保障。
其他
      一、艾滋病感染儿童、持有《残疾证》且伤残等级为一、二级的非本市户籍残疾大学生按其他相关部门规定执行。
      二、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3年12月31日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冷钟恒# 哪些人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18049188033): 1.具有城镇户籍、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包括学龄前儿童、在校中小学生、职工家属、无业人员、转为城镇户籍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无收入的...

#冷钟恒#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助标准是多少?
(18049188033): 无业居民中的重病患者每人每年600元、重残人员每人每年300元、城镇老年人每人每年3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助标准为,筹资结构中个人缴费部分由户籍所在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资助.其中,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I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等.按照规定,已享受当年重残参保补助的特困人员,或已自行缴纳当年参保、参合费用的特困人员,不再享受当年的资助参保、参合待遇.

#冷钟恒#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补助是如何计算的?又是如何发的 -
(18049188033): 一、残疾军人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并在此基础上享受残疾军人医疗补助. 二、有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随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缴费.无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以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

#冷钟恒# 三级残疾人政府有补贴吗? -
(18049188033): 有的;依据相关法律 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供养条件的残疾人,由民政行政部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供养范围.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不能保障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家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护理补贴.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补助.符合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条件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享受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残疾人在医疗机构就医挂号免交普通挂号费.鼓励医疗机构对残疾人就医适当减免检查、治疗、住院等有关费用.

#冷钟恒# 重度残疾人的低保政策有哪些?
(18049188033): 一、2017年残疾人低保政策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冷钟恒# 智障孤寡老人可享受什么社会福利待遇? -
(18049188033): 以广州民政局为例(你可参照所在地的民政局公示的办法申领: 1、最低生活保障金:(1)农村户口,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报《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并出具单位及家庭收入等有关证明;农...

#冷钟恒# 7级残废军人如何参加医保?国家有何优惠政策?
(18049188033): 两类人免费参加大病医保 本报讯(记者陶颖)北京市劳动保障局上午发布《关于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医发〔2008〕152号)文件,将符合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参保条件的优抚对象、社会福利机构内政...

#冷钟恒# 对于广州城镇居民该怎样办理基本医疗呢?
(18049188033): 一、受理范围 本市医疗保险统筹区域内、广州市户籍的下列人员(以下简称为民政资助类居民: (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 (三)重度残疾人员; (四)社会福利机构收容的政府供养人员. 二、缴费标准 居民医疗保险以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保险年度,居民医疗保险费按年度缴费标准一次性足额征收. 三、人员类别 四、个人基本资料变更的办理 各街道(镇)民政办公室或残联部门凭参保人(监护人/代理人)填写的《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资料变更表》(一式两份),并提供以下资料到所属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 .

#冷钟恒# 智障人有什么待遇 -
(18049188033): 智障人也应该属于残疾人保障法类的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

#冷钟恒# 什么人可以参加'城镇医保'?
(18049188033): 参保范围是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少年儿童、老年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