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大致相当的,但数学成绩却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量事实证明,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影响都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所谈的几点浅见:
一、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你脸上有多少微笑,孩子们心中就有多少阳光!”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只有快乐、热情、专注地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充满自信,对于他们而言,课堂就是舞台,他们习惯在课堂上享有优越感;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充满期待,渴望认同,每一堂课,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在等待着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需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教育的精湛艺术,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文关怀和熏陶感染,这种宽容能触摸到学生灵魂的深处,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让他对成长经历,对学习有最深刻的切肤之感。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大都喜欢聪明可爱又听话的孩子,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肯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不喜欢,但要常怀宽容之心,只要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但是说得容易做得难,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还是难免发火,但是生气归生气,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不能说刻薄挖苦的话,要就事论事,我有一个学生,平时非常调皮,经常调皮捣蛋,欺负同学,有一次他又和一个同学闹别扭,我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我冷静的没有表现出来,等我问清楚了,发现这次并不是他的错,我只是告诉他,和同学要友好相处,有时候也要原谅同学的错误,看这他眼里的泪花,我感觉和他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现在的孩子懂事更早了,更任性了,也就更难管了,但只要你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教育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每一位老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对学生要有朋友之谊。如果老师每天在学生面前板着脸,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受,那教学工作绝对不会收到好效果。相反,如果老师能从心里把学生当作自己可亲可爱的朋友,那肯定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不能主观伤害学生的尊严,也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是让学生理解、喜爱老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工作中,应该把尊重放在首位,不管什么事,首先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体验到这种尊重,自然会由“怕老师”转变为“爱老师”。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精神紧张,生活单调,他们渴望多彩的生活。作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吃、一起乐、一起做游戏,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绝不能把学生的活动当成“小孩子把戏”,在娱乐中和学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鸣,学生才能“亲”你这个老师,才能“信”你所传之“道”。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话,因为我总是喜欢给他们讲很多事:有讲我的亲身经历、有讲故事、有讲国家大事、有讲笑话、有就事论事……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也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还喜欢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

3.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一个学生,老师你说它是人材,他就会成为人材,你说他是蠢材就会成为蠢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一句绝妙的鼓励话,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终身受益。从成人的角度看,如果你多给他鼓励、表扬,他就心中高兴,你提的问题他容易接受。如果给他讽刺、挖苦、批评,他就心中不高兴,你提的问题很难接受。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你视学生为“蠢猪”、“笨蛋”(学生曾经听你说过),学生很难从中体验到老师的爱,学生不但心中不愉快,情绪低落,会产生逆反心理,从今以后心中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恨,从而很难接受老师教的知识,这样学生真的会越来越笨。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除具备丰富知识,特别是传授的方法和技巧外,还要有丰富的鼓励、激励学生的语言。

二、创新教学形式,让数学变得生动

许多老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的灌,一味的填,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不感兴趣,出现了听课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不再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轻松有趣地去学习数学,首先必须得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数学开道。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种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另外,要特别注意要为后进生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提高他的积极性,这样后进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上课就不会再担心、紧张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和谐氛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学习才能兴趣十足。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教学过程个性鲜明。要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教学应致力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应当通过以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比如在解答“一体多解”的题目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一组中派一名代表回答,其他组可适当补充。又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将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或是一道数学习题讲解给同学和教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人听懂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角,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3.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则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而趣味导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生动、形象,能较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教师的话语,像淙淙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三、丰富教学内容,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1、利用生活场景让孩子认知数字魅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小朋友,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增强数学意识。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安排了一个互动游戏,请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种类的图形,再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图形与其他同学开展结对活动,拼凑出另一种的图形。这种方法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拿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四、巩固学习成果,让学习数学成为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解目标,感知成功喜悦。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学数学的强大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营造环境,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拿先进的典型激励他们,拿反面的典型教育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叶圣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靠死记公式、硬背习题。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多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死教”。否则,既难提高教学效果,也与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教学时代不相适应。灵活性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教与学双方实际进行有机联系,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精心研究最佳的教与学方法,从“死教”转变到“活教”上来,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基点,使之养成自愿、主动地学习好习惯,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老师长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且是许多届学生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沉淀的精华。好的学习方法固然与教学内容、原则、习惯、能力、经验、思维方法等有关,但根本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吸取知识,减少被动接受率,从而让主动学习成为主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教学目的。

怎样学好数学的是十三种好习惯
方法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7、力求“断”的习惯。
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10、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11、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新大纲强调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举实例加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通过剪剪拼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多次犯错。为避免同一错误经常犯,有责任民的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错会诊专栏,有心计的学生建立错误的知识档案,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反复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我是一个免费师范生,马上就要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也学过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课程,对这些问题我也颇感兴趣。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和身边的孩子的学习,谈谈我的观点:一个学生最关键的时段就是小学和初中,怎么说呢?我觉得一个老师应该交学生钓鱼,而不是给他现成鱼,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孩子的思维的形成,学习数理化的思维,学习语言的思维,而小学阶段,就是一个思维启蒙阶段,如果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思维,那么,很多知识老师一点就透,当然,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这个话题即思维的形成还需要学生愿意去学,若一个学生不愿去学,你就给他请世界级名师也没用,学生怎么才愿意去学呢?当然就是兴趣了,兴趣是良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源于有关课程的老师,还有就是家庭教育,比如说家长可以时而给孩子说一些有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引起他们的关注,举个例子,小学要学三角形的面积,而之前应经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而生活中到处可见这些形状,那么家长和老师就可以引导孩子,怎么根据长正方形的面积算三角形的面积啊,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自己想办法解决,甚至是自己动手去操作,得出一个算三角形的公式,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三角型面积等于底成高除以2,以后只要遇到三角形求面积就这样算,这样学生就容易失去兴趣,更无法形成数学思维。你应该是家长把,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让他多动脑。我有个弟弟也是小学生,他总是问我问题,然后我就告诉他,你不是不知道,而是太懒了,不想主动思考。主动思考很重要。千万不要灌输,也不要讲的太细,让他自己慢慢体会。

其实小学学数学并不是要学的怎么好,关键是要给孩子信心,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数学很好,具体做法可以经常问问她数学学习情况,但是不要有责备,尽量的夸奖他,使他爱学习数学才行。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大致相当的,但数学成绩却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量事实证明,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影响都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所谈的几点浅见:
一、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你脸上有多少微笑,孩子们心中就有多少阳光!”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只有快乐、热情、专注地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充满自信,对于他们而言,课堂就是舞台,他们习惯在课堂上享有优越感;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充满期待,渴望认同,每一堂课,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在等待着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需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教育的精湛艺术,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文关怀和熏陶感染,这种宽容能触摸到学生灵魂的深处,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让他对成长经历,对学习有最深刻的切肤之感。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大都喜欢聪明可爱又听话的孩子,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肯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不喜欢,但要常怀宽容之心,只要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但是说得容易做得难,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还是难免发火,但是生气归生气,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不能说刻薄挖苦的话,要就事论事,我有一个学生,平时非常调皮,经常调皮捣蛋,欺负同学,有一次他又和一个同学闹别扭,我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我冷静的没有表现出来,等我问清楚了,发现这次并不是他的错,我只是告诉他,和同学要友好相处,有时候也要原谅同学的错误,看这他眼里的泪花,我感觉和他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现在的孩子懂事更早了,更任性了,也就更难管了,但只要你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教育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每一位老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对学生要有朋友之谊。如果老师每天在学生面前板着脸,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受,那教学工作绝对不会收到好效果。相反,如果老师能从心里把学生当作自己可亲可爱的朋友,那肯定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不能主观伤害学生的尊严,也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是让学生理解、喜爱老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工作中,应该把尊重放在首位,不管什么事,首先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体验到这种尊重,自然会由“怕老师”转变为“爱老师”。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精神紧张,生活单调,他们渴望多彩的生活。作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吃、一起乐、一起做游戏,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绝不能把学生的活动当成“小孩子把戏”,在娱乐中和学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鸣,学生才能“亲”你这个老师,才能“信”你所传之“道”。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话,因为我总是喜欢给他们讲很多事:有讲我的亲身经历、有讲故事、有讲国家大事、有讲笑话、有就事论事……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也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还喜欢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

3.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一个学生,老师你说它是人材,他就会成为人材,你说他是蠢材就会成为蠢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一句绝妙的鼓励话,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终身受益。从成人的角度看,如果你多给他鼓励、表扬,他就心中高兴,你提的问题他容易接受。如果给他讽刺、挖苦、批评,他就心中不高兴,你提的问题很难接受。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你视学生为“蠢猪”、“笨蛋”(学生曾经听你说过),学生很难从中体验到老师的爱,学生不但心中不愉快,情绪低落,会产生逆反心理,从今以后心中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恨,从而很难接受老师教的知识,这样学生真的会越来越笨。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除具备丰富知识,特别是传授的方法和技巧外,还要有丰富的鼓励、激励学生的语言。

二、创新教学形式,让数学变得生动

许多老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的灌,一味的填,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不感兴趣,出现了听课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不再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轻松有趣地去学习数学,首先必须得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数学开道。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种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另外,要特别注意要为后进生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提高他的积极性,这样后进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上课就不会再担心、紧张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和谐氛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学习才能兴趣十足。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教学过程个性鲜明。要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教学应致力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应当通过以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比如在解答“一体多解”的题目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一组中派一名代表回答,其他组可适当补充。又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将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或是一道数学习题讲解给同学和教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人听懂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角,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3.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则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而趣味导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生动、形象,能较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教师的话语,像淙淙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三、丰富教学内容,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1、利用生活场景让孩子认知数字魅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小朋友,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增强数学意识。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安排了一个互动游戏,请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种类的图形,再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图形与其他同学开展结对活动,拼凑出另一种的图形。这种方法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拿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四、巩固学习成果,让学习数学成为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解目标,感知成功喜悦。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学数学的强大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营造环境,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拿先进的典型激励他们,拿反面的典型教育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叶圣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靠死记公式、硬背习题。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应多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死教”。否则,既难提高教学效果,也与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教学时代不相适应。灵活性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教与学双方实际进行有机联系,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精心研究最佳的教与学方法,从“死教”转变到“活教”上来,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基点,使之养成自愿、主动地学习好习惯,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老师长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且是许多届学生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沉淀的精华。好的学习方法固然与教学内容、原则、习惯、能力、经验、思维方法等有关,但根本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吸取知识,减少被动接受率,从而让主动学习成为主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教学目的。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注重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二、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良好的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时,32+29=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很快应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中、差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应尽量照顾到全员参与,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二)、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教给学生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产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关键处、算法规律的结论处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自由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变换角度,多提问题,相互自由解答疑问、解决问题。
(三)、乐于实践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处在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性学习习惯
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实验、共同


#夔泰采# 如何培养低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
(13626413929):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学习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因此广大教师对此必须要给予积极的重视.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夔泰采#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13626413929): 小学低年级数学关键几点: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2、及时表扬鼓励孩子.3、多让学生利用直观学具,帮助他们在理解中掌握知识.

#夔泰采# 小学生怎样学好数学 -
(13626413929): 数学是所有科目之根本,所以数学课目非常重要.怎样学好数学?我想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数学是“死”的,也是“活”的,因为数学公式是一成不变的,然而你也要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套公式.所以学数...

#夔泰采# 如何让小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小学数学 -
(13626413929): 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如开门要用的钥匙,写字要用的笔,吃饭要用的碗筷一样重要.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

#夔泰采#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 -
(13626413929): 一、创设情境,营造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1―5的认识”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带孩子们到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大家仔细观察,看有哪些野生动物,比一比谁观察的动物最多(多...

#夔泰采# 小学生如何学习好数学,特别是计算方面. -
(13626413929): 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的方法为:一、牢记基础知识,将书本上的公式定理记住.二、必不可少的大量练习题.三、在日常生活当中适时灌输数学思想.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中小学课本里介绍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知识,都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夔泰采# 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
(13626413929): 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

#夔泰采# 如何讲好小学低年级的数学 -
(13626413929): 我认为要养成他们自己分析,动手打草稿的好习惯.这是个人经验哈.现在小孩子都特别的不喜欢打草稿,非打时会跑到作业本上乱写,学习习惯很不好.比如你在将一个例题时,要告诉他们如何理解题.从题面上我们能看出什么条件,让他们动脑筋也想想,这时允许他们随便发言. 然后你再来总结;接头就提出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再应该怎么做.甚至有时可以故意出错,让他们来纠正你,提高积极性.

#夔泰采# 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
(13626413929): 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夔泰采# 怎样促进低年级小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数学 -
(1362641392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时多联系实际生活,例如用小学生平时游戏里的东西做例子,或者假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题做考察,应该都能激发同学的兴趣.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