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友谊故事三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古代名人友谊故事一:刎颈之交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

  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

  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是一则出自“史记”一书的故事,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时的情况,曾经用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两句话,后人就引用“刎颈之交”,来说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必须要先顾到国家的利益,忘却私人的怨恨。像蔺相如这种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古代名人友谊故事二:胶膝之交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

  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遭到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

  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

  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古代名人友谊故事三: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

  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

  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即源于上述故事。实际上此故事强调的乃是“守信之交”。

~


#洪于罡# 关于名人友谊的小故事 -
(13846664705): (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

#洪于罡# 关于古代深厚友谊故事150字 -
(13846664705): 1春秋时,齐国有两个人,一个叫管仲,字夷吾;一个叫鲍叔,字宣子.两人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就举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

#洪于罡# 名人友谊故事500字左右 -
(13846664705): 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很高的一个官职)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乘船中秋游览江山之时弹起,琴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

#洪于罡# 历史上著名的友谊故事有哪些? -
(13846664705): 1、舍命之交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 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

#洪于罡# 古今名人友谊的故事 200字 不要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快, - 作业帮
(13846664705):[答案] 200字古文都超数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洪于罡# 古人友谊的故事,简短 -
(13846664705): 管鲍之交 成语: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做生意,赚的钱总是多拿多占,后来又一起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别人在鲍面前说管仲不好,鲍叔牙却说:你们误会了,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家中还有母亲需要...

#洪于罡# 跪求~ 关于古人的友情的故事 -
(13846664705): 高山流水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

#洪于罡# 关于古代名人的友谊故事(字数200字左右) -
(13846664705):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

#洪于罡# 历史上名人的友谊故事 200字 -
(13846664705): 最有名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 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演奏时的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一年以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死前他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魂依约到此相会.伯牙来到坟前,边哭边弹,看热闹者却拍手大笑,伯牙爷天长叹:“子期不在,谁是知音?”遂将古琴摔碎.这个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话流传至今. 高山流水越千年,往事如烟叹逝川. 别鹤离鸾几绝调, 正声美曲倩谁传? 子期善听留佳话,俞伯碎琴有续弹.

#洪于罡# 急用!求古代名人的友谊故事和诗句除了李白的《赠汪伦》,大家也可以给我写友谊的文章啊! - 作业帮
(13846664705):[答案] 友谊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的友谊就如沙堆上的楼房,不用多久就会倒塌.朋友之间没有信任,轻会导致分手,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很久之前,在恒河之滨,有个三口之家:猎人、他年幼的儿子和一条忠诚的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