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紧张,害怕,不敢说话,这是病吗? 遇事心急胆小害怕是病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很有可能患有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常见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早期。主要表现为在社交、人际交往中过分担心,存在紧张、害怕的情绪。

部分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在一些公共场合存在“赤脸恐惧”的状况,也就是很容易脸红。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敢与他人对视,时常对社会交往存在焦虑和抗拒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解释了恐惧症的发生机制,他们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根据美国心理障碍疾病数据显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名列第三名。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患有轻微社交恐惧症的人群,会在陌生人面前过度紧张,认为自己是人群中心,事事都束手束脚,可能还会存在呼吸急促、口干舌燥、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的情况。

而患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会手脚冰凉,进入惊恐状态,甚至会当众晕厥。

社交恐惧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已经成为了很大的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1. 在别人面前会害羞或者害怕,而不好意思跟他人说话,甚至拒绝交流

2. 总是担心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害怕他人的注视

3. 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是否愚钝的评价

如果存在以上至少两种情况,那你可能已经患有社交恐惧症了。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避和放任自己这样下去,而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了。

行为疗法

也就是用个人行为举措来对抗病症,例如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等,适当的将自己放在那些容易让自己产生焦虑的人际交往环境中,从而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以此对抗回避反应。

初次尝试并不需要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完全陌生、人群众多的环境中,那样无疑会加重自己的病症。可以选择进行阶段性的尝试,逐步突破。

首先,放松自己的心态,试着在一个小团体里静坐一段时间,哪怕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把自己放在那样的环境中就可以了。

在熟悉了环境之后,就可以试着参与讨论,如果发表意见会让你感到极度不安,那就先试着对他人的话进行简单回应。

直到彻底放松后,就可以试着正常交流和表达了,从而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

当熟悉了这一个小团体之后,就可以尝试将自己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症现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常见的病症。根据心理学会数据显示,我国的社交恐惧症呈现低龄化和扩散化发展态势。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这样的疾病。

学业和工作的压力使得现在的年轻人难以走出家门,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其中,“肥宅”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概率更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与人接触交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尤其需要关注现在孩子的成长生活环境,多关心孩子,为孩子营造一定的社交环境。为他们不因社交感到焦虑和恐惧而努力。



青春期如何走出社交恐惧症

在广大青少年中常见“社交恐惧症”。它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但只要正确地认识了它,并下决心要改变,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这个心理怪圈的。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就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一)悦纳自己 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紧张!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有了以上的这些认识后,再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付诸行动:

1 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 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3 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 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4 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5 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6 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查看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口才技巧方面的和书籍,多学习别人的人际交往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起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社交恐怖症可以克服

小文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姑娘,不善于在人前说话,尤其是在异性面前,她感到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里“怦怦”直跳,说话声音发抖,为此她十分苦恼。据她的父母回忆,小文过去可不是这样。她原来很活泼,爱说话,同宿舍的大人都很喜欢她。不明白为何长大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这都是青春期的缘故。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对外界的反应敏感,很在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加上社交圈子扩大,认识的人增多,以前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家里说话撒娇,现在面对同龄伙伴,有几分羞涩,生怕说得不对,被人瞧不起。如果在异性面前,则更有几分担心,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免开尊口”,显得很沉默。

如果要追溯家庭成长环境,可以说,女孩来自父母的管束比男孩更多。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要像个女孩的样子。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胆小、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这种心理女孩比男孩强烈得多。

但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都要从家里走向社会,过分羞涩内向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青春时代,许多孩子对自己往往有过高的要求和目标,偶尔没有达到目标,就容易自卑,同时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这很正常。但如反应过度,就会缩手缩脚,影响自己的交往,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这对性格的完善是有害的。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本领,是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

要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要知道,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扩大自己的缺点.不必仰望别人,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很优秀.克服了自卑心理,就会增加交往的欲望。

其次,勇敢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很重要。任何事只要去做,就有做好的机会。就如学游泳,下过几次水,就不那么可怕了。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先和熟悉的人交谈,然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平时可以主动找同学说话,慢慢培养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如果实在难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在家里,设想是在一个公众场合,下面有无数听众,自己对着墙壁说话。经过艰苦的心理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完善,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胆小不一定是病,得从你所表现的症状来看。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它的优点,同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者说他人。胆小缺少了应有的勇气,建议在生活中加强锻炼,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心理疾病,去看心理医生。
所谓性格内向就是胆小不敢说话,不合群。
也不算严重的病,性格是可以塑造,后天培养的!

这是心里疾病,需要引导和改变!

在人多的地方特别不自在,害怕跟人说话感觉又紧张又害怕!这是心理疾病吗?~

亲 、不知道你的性格怎么样、一般性格内向一点的人喜欢人少,安静一点的地方,这很正常的,不用去心理援助,只是个性问题,如果你想变得外向一点可以多和外向的人交往就会慢慢变外向了。但有一种心理疾病叫社交恐惧症,具体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我就不多描述了,纯手打 望采纳

焦虑症。心跳,是紧张焦虑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症,是过于担心威胁自身安全和不利的事情发生。泛化就会成“广泛性焦虑““没有具体原因的紧张害怕”。建议看看心理医生,早日走出心理误区。


#奚龚嵇# 胆小怕事,容易紧张,不爱思考问题,自卑,什么都不感兴趣,在人多的场合觉得很不自在是心理有病吗? -
(13964782505): 其实你说的这么多可以理解为代沟,主要是你和你父母的,你父亲老实木讷,不善言谈,对你的爱,他会通过行为来付出,这就需要你耐心的去看,去体验了.至于你的母亲,她一个人持家,操持家庭内外,没人理解分担,是很压抑,很痛苦的...

#奚龚嵇# 我内向,胆小,怕事,遇到事都不敢说,这是病吗?怎么治? -
(13964782505): 遇事镇定、不要心慌、相信您一定会成功、内向不是病,是缺乏一种表达能力而已.

#奚龚嵇# 自己太胆小,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有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
(13964782505): 有办法,那就是你要改变.改变现状,制造各种与人交流的情景.必须要去和人交流,首先可以找不认识的人聊天,这样会帮助你找到放松的聊天的感觉.只有你学会放松了,就不会特别紧张了,甚至想再聊.可以从网络入手,因为大家都不认识可以随便聊天,但切记不要透露自己真实身份,更不要相信对方,只是聊天而已,锻炼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有平时用语.慢慢的,你会不再紧张,甚至操作自如,最后你一定可以的

#奚龚嵇# 胆小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
(13964782505): 你好;人的胆量似乎有点天生的成分在里面,不要把任何事情也看得太重,放宽心来看事情,慢慢培养自己的胆子,每个人都有他怕的东西或是事. 中国有名句古训“才、学、胆、识,胆为先”.有...

#奚龚嵇# 胆小害怕,不喜欢一个人呆着但是又不想被别人打扰 是不是得了植物神经紊乱? -
(13964782505): 不是植物神经紊乱,这只是没有安全感罢了,多出去走走,结交朋友就好了.

#奚龚嵇# 不爱说话胆小是怎么回事? -
(13964782505): 你好,这些是猜疑的症状,可能与自己的内向性格有关,其次呢,可能与内心不安全感、焦虑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试试松弛疗法,还有家人的支持治疗.

#奚龚嵇# 一个人上台讲话会紧张过度,是心理疾病吗? -
(13964782505): 首先,一个人上台讲话会紧张,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人的本能.很多人都不敢当众演讲,一上台就脸红、结巴,一句话没说对就开始紧张、语无伦次、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要干嘛,然后越来越不敢在人前发言. ...

#奚龚嵇# 我从小胆小 不爱说话不与人沟通 表达能力差 害怕与生人说话 是什么病症
(13964782505): 这不是就是自闭症.胆小不是病.只是你生活的环境造成的.还是早点去看医生.也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人自然就会开朗的啦.

#奚龚嵇# 我发现自己很胆小,出去做什么事都不敢,不敢正视别人,与别人说话时会很紧张不自在,老担心别人会说我... -
(13964782505): 你没有自信心,或者是缺少交流.自己对着镜子先练习,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太害羞就看鼻子处吧.学会大声说话.多看些语言类书籍,跟自己父母朋友多交流,常跟朋友去外面走走,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能提高你的自信心,增加你的人际交流.不用害怕,良好的交流是一个人立世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