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州和郡哪个大,相当与现在的什么? 古代的郡和县有多大,相当现在什么级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州大于郡。
  郡的出现
  最早的关于郡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讲,“君实有郡县”。意思是说,晋国犹如秦国的郡县。这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的事,说明秦国在公元前651年即春秋前期已置有“郡”,所以一些书说,“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11)“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郡”,(12)都是不确切的。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以上是春秋时代仅见的“郡”名两例,表明当时郡名还很少见。当初主要为满足军事防卫之需要,各诸侯国开始在边远地区置郡,由国君的重臣率军驻守。
  战国时代,郡的设置增多。《史记·秦本纪》记载,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县”;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樗里子甘茂传》记载,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甘茂对秦王说:“宜阳,大县也,……名曰县,其实郡也。”《史记·春申君传》楚考烈王十六年(前247年),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史记·匈奴传》说,“魏有河西、上郡”,“秦有陇西、北地、上郡”,赵“置云中、雁门、代郡”,燕“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可见,战国时各国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

  州制萌芽
  把中国划分为州,起源于战国时人们的理想。但是,“十二州”、“九州”、“五服”、“九畿”都停留在学者们所著作的书上或人们的传闻中,并未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划。在中国行政区划中真正地出现“州”一级,始于西汉武帝。
  西汉的州
  《汉书·武帝纪》说,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武帝用《禹贡》、《职方》中的11个州名(冀、兖、徐、扬、荆、豫、幽、并、梁、雍、青)(见表1)置刺史部,其中把梁改曰益、雍改曰凉,加上新开辟的边地“南置交趾、北置朔方”(20)两个刺史部,共为13刺史部,又名13州。但《汉书·地理志》正文与序所载大异:正文的13州名中无朔方、凉州,却有司隶(京师地域),将交趾称为交州。顾颉刚在《两汉州制考》中,根据较充分的事实指出《汉书·地理志序》较正文可信,置13州部是元封五年(前106年)之事,而在京师置司隶校尉是征和四年(前89年)之事,相距27年,故司隶不在13州之列,如加司隶应统称为14州;“北置朔方”,属13州,是确切的,正文把朔方归并州乃是东汉之制,非武帝所为;称交趾为交州,是王莽和东汉时制,非西汉之称;而且《汉书·地理志》正文还遗漏了凉州。应当指出当时的州刺史仅代表汉王朝监察所辖的郡、国,并无固定驻所,还没有形成一级行政区划。
  东汉的州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企图实现《尧典》中所谓“肇十有二州”的古制,于元始四年(公元4年)废除朔方、司隶两部,全国变成12州;据《尧典》中无交趾而有“宅南交”的话,改交趾为交州;据《禹贡》中有雍州、无凉州,改凉州为雍州。(21)
  东汉光武曾恢复西汉旧制,复置司隶部,复改雍州为凉州。但不久,在建武十一年(35年)又参用王莽之制置州。以后东汉的州制与西汉有以下不同:(1)降司隶校尉部为全国13州之一;(2)废朔方,归入并州;(3)改交趾为交州。(22)
  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黄巾起义,朝廷为有效地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于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命朝中九卿任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逐渐成为郡、县以上的一级结构。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虚的三级制演变为实的三级制,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东汉末,曹操又倡复“九州说”,废幽、并两州,合入冀州;省去司隶校尉部和凉州,并为雍州;弃交州,分入荆、益两州。全国仅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9州。
  总之,汉代的行政区划承袭了秦制,基本上实行的是郡县制。与秦王朝不同的是:(1)汉代有郡、国并存的局面。汉初,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和国—郡—县三级制并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实行的是郡或国统县的二级制,(表2)直到东汉末大致如此。
  所以,更确切地说,汉代的行政区划实行的是郡、国并存的制度。(2)汉代的县级区划单位的形式多样化,除县以外,还有邑、道、侯国。(3)汉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出现了“州”。武帝首创行政监察区,在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东汉末年,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始出现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魏晋南北朝时,州大于郡,隋后罢郡,仅设州,县二级,以后皆如此,唐改称府;后州,府之名屡有更替。汉
魏晋南北朝时,郡相当于地级市,首府,州相当于省。后来州府越分越多,越分越细,慢慢地就变成了相当于郡(即今地级市,首府)的地位了,其省级行政单位地位逐渐被行省取代,而郡则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是州,相当于现在的省,但由于以前的中华国土比现在小,所以比现在的省大得多,至于郡则是现在的城市,是以前的军阀建立的基本单位

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
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相当于现在的市,当然也要分一些县级市之类的

楼上两个都是胡扯的,片面
这个没得比的
州郡在每个时代的划分都是不一样的
看看百度百科,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郡:http://baike.baidu.com/view/109692.htm?fr=ala0_1
州: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20.htm?fr=ala0_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州和郡,哪个面积大?哪个级别高?~

州高于郡 如果说州相对于现在是省 那么郡就相对于市 一下是以下是一些资料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时,出现刺史监郡制。汉武帝在中央御史中丞的属下设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所分片区称为“部州”。当时的13部州分别是:豫州(领郡国四)、冀州(领郡国十)、兖州(领郡国八)、徐州(领郡国七)、青州(领郡国九)、荆州(领郡国七)、扬州(领郡国六)、益州(领郡八)、凉州(领郡十)、朔方州(领郡四)、并州(领郡六)、幽州(领郡国十)、交州(领郡七)。最初设置刺史,属中央派出的监察官性质,因此,刺史没有固定治所,也没有自己的部属,办差时临时从所监郡中抽调郡之属吏协助。直到西汉末年,刺史才有正式属员,名治中、别驾等,由于刺史本身品级只有六百石(郡守为二千石),属员品级就只有百石了。 为了监察中央官吏,汉武帝又专设了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都所在地的三辅(京兆、左冯诩、右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七郡。司隶校尉品级较高,秩比二千石,且有属官,但属官品级仅百石。 汉武帝设刺史后,汉成帝曾改刺史名为州牧,汉哀帝又把州牧改回刺史,以致西汉到东汉末,刺史、州牧的名称改来改去,但名称变化中,刺史(州牧)的权力不断增大,品级也由六百石上升到二千石。东汉中叶以后,刺史有不少受命领兵,而至东汉末年,刺史(州牧)已拥兵一方,治所固定,属官大增,由监察官已演变成地方军政长官,郡县制也因此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郡的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是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县之间。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公(袁可立)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在秦汉时期,县辖区面积确实很大,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地级市。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州郡数量的增多,县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到了明清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已经完善,县辖区面积与现在相当,甚至有的比现在的县还要小一点。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河北省承德市辖属的围场县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县,围场县辖区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纵观全国各地,其他地区的县远远没有这个水平。
扩展资料:

“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县”名,却产生于古代晋国。
最早创建“县”制者,是楚国。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屡次攻陈,陈国的诸侯是虞舜的后代。楚国占领了鼎鼎大名的虞舜后裔的土地,有些为难。周天子的王畿,不是叫“县”嘛,楚国就在陈国土地上建立了“县”制。但那时“县”的建制未推广开来。
春秋时期,“县”最初设置在边疆之地,当时的秦、晋等诸侯大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到了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广到内地,渐渐地在边疆之地设郡,郡的面积比县大,但是地广人稀,所以地位要比县低。战国时期,边疆逐渐繁荣起来才在郡下设县,逐渐产生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确立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隋唐以后,县相继隶属于府、州(郡),或军、监、厅。
秦朝时期,郡管县;汉朝时期,郡、国管县。汉朝以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或同一辖域因行政区划制度的不同,郡、府、州或军、监、厅所辖。
参考链接:
郡-百度百科
县(中国行政区划)-百度百科


#阚菲使# 古代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吗? -
(18270598978): 古代行政区划分和名称历代有所区别,简单的说,古代的“县”比现在的县高级,相当于县级市,它由郡管辖.郡有时也叫“州”,相当于地级市,古代“郡县”连读,指代一个完整的市级行政区.府不是市也不是省,而是处于省与市之间的一...

#阚菲使# 关于历史的问题 -
(18270598978): 中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唐朝武则天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过秦论》“北...

#阚菲使# 三国时的荆州到底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城市,还是一个省? -
(18270598978): 荆州不是一个省,而是几个省,在汉朝主要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和湖南,湖北大部.以南阳郡最为重要,南阳郡的宛城是东汉第三大城市.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

#阚菲使# 郡和省哪个大 -
(18270598978): 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郡县制 jùnxiànzhì 〖thesystemofprefecturesandcounties〗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2] 中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

#阚菲使# 关於荆州及南郡治所. -
(18270598978): 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

#阚菲使# 古时的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18270598978): “刺史”这个职称就很老了,早在宋朝就被废了.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管辖范围,但无非是“郡”或“州”的头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行政专署的署长.

#阚菲使# 古代行政区划“里”相当于现在的哪一级 -
(18270598978): 乡下有里,乡里乡亲的 乡相当于现在的乡镇 那么里就相当于现在的村,里下有保,把保相当于现在的庄

#阚菲使# 三国时期荆襄九郡大概是现在什么地方?大神们帮帮忙 -
(18270598978): 历史上的荆州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向北到达今天河南境内,南阳就是当时的宛,信阳一部在江夏境内;向南一直到达今天广西桂林、广东韶关境内;向东是今天湖北江西交界;向西到今天贵州境内.是相当广大的区域.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荆州城、襄阳郡.荆州市三国时期最大的一个州郡,人口、地域、经济都是相当的强盛.

#阚菲使# 三国时代的各国官职都有什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18270598978): 三国时代官职大略如下: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

#阚菲使# 古九州中的中州的自然地理界限 -
(18270598978): 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 、 梁州;《周礼·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