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是什么意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意思是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全诗(节选)如下: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如下: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扩展资料: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

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这句诗词的意思是:

难词解释:若:像。契:符契。临:面对。悼:悲伤。喻:明白。

全句解释: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是什么原因。



这个句子读了好几遍还是不懂什么意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这句话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原文: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扩展资料: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世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你好!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程汪翁# 兰亭集序的感触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做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 作业帮
(13666789216):[答案] 从小到现在,我的理想不断的变化,亦如情随事迁.每当我有感于世事,立下鸿志,无不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当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我看兰亭集序,...

#程汪翁#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与作品名称 - 作业帮
(13666789216):[答案] 关于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之谜 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程汪翁#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急需《兰亭集序》的现代文翻译,和句子的逐步理解
(13666789216):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程汪翁# 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13666789216):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程汪翁# 王羲之 兰亭序的全文是什么? -
(13666789216):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程汪翁# 《兰亭集序》和《赤壁赋》的原文 -
(13666789216):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程汪翁# 谁有高一语文兰亭序 和 赤壁赋的译文 请发 -
(13666789216):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程汪翁# 兰亭序全文+详细的翻译,字词解释 -
(13666789216):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程汪翁#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内容 -
(13666789216):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