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阿曼 关于阿曼的常识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阿曼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红色象征吉祥,是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代表大地。

国徽:图案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家政要: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连沙特阿拉伯,西南邻也门共和国。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气温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人口:250万(2001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马斯喀特及马特拉赫,另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本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伊巴德教派。

首都:马斯喀特(Muscat),人口72万(2000年)。马斯喀特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据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马斯喀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降落的地方”。该城在历史上曾屡遭入侵。

简史: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称马肯,意为矿产之国。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迈德·伊本·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19世纪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控制阿贸易。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49年英国控制了布赖米绿洲地区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加利布教长发动了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前苏丹泰木尔统一阿全境,建立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执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政治:阿曼是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卡布斯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诏书,公布了《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该法对国家体制、政治指导原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及其成员的职责、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1996年12月,卡布斯苏丹宣布成立由其本人为首的9人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负责审议有关保卫国家安全的事宜;要求王室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国家统治者。如王室委员会在法定时间内未能就挑选苏丹(国王)达成一致,则由国防委员会根据苏丹致王室委员会的信件指定人选,确定苏丹,并就此采取必要措施。1991年11月成立协商会议,是在原国家咨询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审议监督机构,无立法权,但可向苏丹及政府提出建议。协商会议下设法律、经济、卫生和社会事务、教育和文化、服务和地方社会发展5个常设小组委员会。每三年换届一次,委员可以连任。1997年12月,卡布斯任命了由41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委员会。国家委员会与协商会议一起组成阿曼委员会。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成员由苏丹任命。

行政区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3个省(马斯喀特省、佐法尔省、穆桑达姆省)和5个地区(巴推奈地区、达希莱地区、内地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区之下设有59个州。

经济:20世纪60年代始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2亿吨,天然气储量33.4万亿立方英尺。煤储量约3600万吨,金矿储量约1182万吨,铜储量约2000万吨,铬100万吨。还有银及优质石灰石等,水产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工业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炼铁、化肥等。约4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渔业。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渔业是阿曼的传统产业,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给有余。

新闻出版:全国现有报刊30余种,主要有:《阿曼报》,发行量约2万份;《观察家报》,发行量1万份;《祖国报》,私营,阿拉伯文日报;《阿曼时报》,私营,英文周刊。阿曼通讯社:1986年5月成立,总社在马斯喀特,是官方新闻机构。阿曼广播电台:1970年始建于首都马斯喀特。1974年萨拉拉电台建成。现两个电台通过人造卫星并联广播,每天用阿拉伯语播音19.5小时,用英语播音15个小时。1982年开始调频广播,日播12小时。1979年建造人造卫星地面站。马斯喀特和萨拉拉两座电视台分别建于1974和1975年,两台统一节目,每天播放17小时。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恪守阿曼加入的国际和地区性条约。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通过对话和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阿曼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红色象征吉祥,是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代表大地。

国徽:图案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家政要: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连沙特阿拉伯,西南邻也门共和国。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气温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人口:250万(2001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马斯喀特及马特拉赫,另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本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伊巴德教派。

首都:马斯喀特(Muscat),人口72万(2000年)。马斯喀特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据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马斯喀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降落的地方”。该城在历史上曾屡遭入侵。

简史: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称马肯,意为矿产之国。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迈德·伊本·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19世纪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控制阿贸易。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49年英国控制了布赖米绿洲地区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加利布教长发动了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前苏丹泰木尔统一阿全境,建立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执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政治:阿曼是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卡布斯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诏书,公布了《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该法对国家体制、政治指导原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及其成员的职责、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1996年12月,卡布斯苏丹宣布成立由其本人为首的9人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负责审议有关保卫国家安全的事宜;要求王室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国家统治者。如王室委员会在法定时间内未能就挑选苏丹(国王)达成一致,则由国防委员会根据苏丹致王室委员会的信件指定人选,确定苏丹,并就此采取必要措施。1991年11月成立协商会议,是在原国家咨询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审议监督机构,无立法权,但可向苏丹及政府提出建议。协商会议下设法律、经济、卫生和社会事务、教育和文化、服务和地方社会发展5个常设小组委员会。每三年换届一次,委员可以连任。1997年12月,卡布斯任命了由41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委员会。国家委员会与协商会议一起组成阿曼委员会。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成员由苏丹任命。

行政区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3个省(马斯喀特省、佐法尔省、穆桑达姆省)和5个地区(巴推奈地区、达希莱地区、内地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区之下设有59个州。

经济:20世纪60年代始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2亿吨,天然气储量33.4万亿立方英尺。煤储量约3600万吨,金矿储量约1182万吨,铜储量约2000万吨,铬100万吨。还有银及优质石灰石等,水产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工业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炼铁、化肥等。约4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渔业。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渔业是阿曼的传统产业,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给有余。

新闻出版:全国现有报刊30余种,主要有:《阿曼报》,发行量约2万份;《观察家报》,发行量1万份;《祖国报》,私营,阿拉伯文日报;《阿曼时报》,私营,英文周刊。阿曼通讯社:1986年5月成立,总社在马斯喀特,是官方新闻机构。阿曼广播电台:1970年始建于首都马斯喀特。1974年萨拉拉电台建成。现两个电台通过人造卫星并联广播,每天用阿拉伯语播音19.5小时,用英语播音15个小时。1982年开始调频广播,日播12小时。1979年建造人造卫星地面站。马斯喀特和萨拉拉两座电视台分别建于1974和1975年,两台统一节目,每天播放17小时。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恪守阿曼加入的国际和地区性条约。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通过对话和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与中国关系:1978年5月25日,阿曼与中国建交。

阿曼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红色象征吉祥,是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代表大地。

国徽:图案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家政要: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连沙特阿拉伯,西南邻也门共和国。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气温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人口:250万(2001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马斯喀特及马特拉赫,另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本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伊巴德教派。

首都:马斯喀特(Muscat),人口72万(2000年)。马斯喀特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据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马斯喀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降落的地方”。该城在历史上曾屡遭入侵。

简史: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称马肯,意为矿产之国。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迈德·伊本·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19世纪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控制阿贸易。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49年英国控制了布赖米绿洲地区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加利布教长发动了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前苏丹泰木尔统一阿全境,建立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执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政治:阿曼是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卡布斯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诏书,公布了《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该法对国家体制、政治指导原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及其成员的职责、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1996年12月,卡布斯苏丹宣布成立由其本人为首的9人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负责审议有关保卫国家安全的事宜;要求王室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国家统治者。如王室委员会在法定时间内未能就挑选苏丹(国王)达成一致,则由国防委员会根据苏丹致王室委员会的信件指定人选,确定苏丹,并就此采取必要措施。1991年11月成立协商会议,是在原国家咨询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审议监督机构,无立法权,但可向苏丹及政府提出建议。协商会议下设法律、经济、卫生和社会事务、教育和文化、服务和地方社会发展5个常设小组委员会。每三年换届一次,委员可以连任。1997年12月,卡布斯任命了由41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委员会。国家委员会与协商会议一起组成阿曼委员会。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成员由苏丹任命。

行政区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3个省(马斯喀特省、佐法尔省、穆桑达姆省)和5个地区(巴推奈地区、达希莱地区、内地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区之下设有59个州。

经济:20世纪60年代始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2亿吨,天然气储量33.4万亿立方英尺。煤储量约3600万吨,金矿储量约1182万吨,铜储量约2000万吨,铬100万吨。还有银及优质石灰石等,水产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工业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炼铁、化肥等。约4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渔业。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渔业是阿曼的传统产业,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给有余。

新闻出版:全国现有报刊30余种,主要有:《阿曼报》,发行量约2万份;《观察家报》,发行量1万份;《祖国报》,私营,阿拉伯文日报;《阿曼时报》,私营,英文周刊。阿曼通讯社:1986年5月成立,总社在马斯喀特,是官方新闻机构。阿曼广播电台:1970年始建于首都马斯喀特。1974年萨拉拉电台建成。现两个电台通过人造卫星并联广播,每天用阿拉伯语播音19.5小时,用英语播音15个小时。1982年开始调频广播,日播12小时。1979年建造人造卫星地面站。马斯喀特和萨拉拉两座电视台分别建于1974和1975年,两台统一节目,每天播放17小时。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恪守阿曼加入的国际和地区性条约。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通过对话和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与中国关系:1978年5月25日,阿曼与中国建交。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

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红色象征吉祥,是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代表大地。

国徽:图案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家政要: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北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连沙特阿拉伯,西南邻也门共和国。东北与东南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扼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多沙漠。西南部为佐法尔高原。除东北部山地外,均属热带沙漠气侯。

人口:232.54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在马斯喀特及马特拉赫,印度人及巴基斯坦人占多数。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伊巴德教派。

首都:马斯喀特(Muscat),人口72万(2000年)。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据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马斯喀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降落的地方”。该城在历史上曾屡遭入侵。20世纪70年代以后,巨额的石油收入大大加快了当地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图为马斯喀特门。
简史: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称马肯,意为矿产之国。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迈德·伊本·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19世纪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控制阿贸易。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49年英国控制了布赖米绿洲地区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加利布教长发动了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前苏丹泰木尔统一阿全境,建立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执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政治:阿曼是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由苏丹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协定。阿曼国家管理机构以卡布斯为首,由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和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

经济:卡布斯执政后,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开放政策和自由经济。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同时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其它中小工业。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6.28亿吨。

外交: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恪守阿加入的国际和地区性条约,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对话和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与中国关系:1978年5月25日,阿曼与中国建交

请列举阿曼的重要港口~

阿曼目前主要的港口有米纳卡布斯港(MINA QABOOS )、马斯喀特港(MUSCAT )、塞拉莱港(SALALAH)。
1、米纳卡布斯港
位于首都马斯喀特,现共有13个泊位,其中8个商业泊位,4个政府专用泊位。苏丹卡布斯港是阿曼目前最为繁忙的港口,2008年进出口货物装卸量达628万吨,停靠船只达2078艘。2009年,苏丹卡布斯港将开始扩建项目招标,拟投资3.9亿美元,使年处理集装箱能力达到100万标箱。
2、塞拉莱港(萨拉拉港)
位于阿曼南部佐法尔省首府萨拉拉,由合资的萨拉拉港口服务公司负责开发运营。该港口于1998年建成投入营运,是一个多用途港口,可处理散货、集装箱和液体货物,目前已建成6个泊位,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可年处理集装箱600万标箱。
3、马斯喀特港的苏哈尔港
距首都马斯喀特约220公里,离迪拜100多公里,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于2003年建成。苏哈尔港有普通货物和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和液体货物码头。可停靠的船只吃水最深达18米,设计可停靠10万吨油轮。

扩展资料
阿曼的设施
无铁路,运输主要依靠公路。
公路:共建有7407公里现代化沥青公路,24,000公里石子路,13,573公里土路。
水运:主要港口有海港卡布斯港、集装箱港赖苏特港和石油运输专用港法赫尔港。
空运:1981年5月成立的“阿曼航空公司”系公私合营企业,主要担负国内客货运输。阿曼与巴林共同投资的“海湾航空公司”经营国际航线。民用机场有首都西卜国际机场和萨拉拉机场,西卜机场主跑道长3585米。
输油管道:由内地油田至法赫尔港铺设有输油管道,总长279公里,不加压流量为72.5万桶/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曼

国名: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首都:马斯喀特
面积:30.95万平方千米
人口:280万(2005年)
民族:阿曼以阿拉伯人为主。沿岸地带有印度人、伊朗人、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俾路支人,以及昔日为奴隶的非洲黑人后裔。
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货币:阿曼里亚尔理
国家地理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与阿联酋、沙特、也门等国接壤,东北濒临阿曼湾,东南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千米,扼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境内大部分是海拔200~500米的高原。东北部为哈贾尔山脉,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是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多沙漠。西南为佐法尔高原。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为7.2亿吨,天然气储量为8041万亿立方米,煤储量为3600万吨。水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3.9%。拥有阿拉伯大羚羊、乳香和没药等动植物资源。霍尔木兹海峡是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富饶的海湾石油主要经过这条海路输往世界各地。除东北部山地外,大部分属酷热干旱的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阿曼是阿拉伯半岛第三大国家,也是海湾国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北部沿海和南部塞拉莱平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石油使阿曼获得一定的财富。也是其经济的主要来源。
阿曼国名的由来
国名其说不一。一说是以公元前2000年一国王阿曼名字命名;二说是以古代一名叫阿曼的部落名字命名;三说是以阿曼河名字命名:四说是源于古代名称“马干”,即船的意思,反映当地渔民长于航海。


#鬱郝兴# 阿曼的主要宗教是?
(17560913006): 阿曼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南端,濒临阿拉伯海与阿曼湾.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165万(1988).居民90%是阿拉伯人,国内有100多个部落,每个部落由谢赫掌握宗教和世俗权力.外籍人占居民总数的10%,其中有俾路支人、伊朗人、印度人及东非的移民等.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鬱郝兴# 阿曼的主要宗教是? -
(17560913006): 阿曼苏丹国,简称阿曼.该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90%属逊尼派伊巴德教派. 阿曼苏丹国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南端,濒临阿拉伯海与阿曼湾.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165万(1988).居民90%是阿拉伯人,国内有100多个部落,每个部落由谢赫掌握宗教和世俗权力.外籍人占居民总数的10%,其中有俾路支人、伊朗人、印度人及东非的移民等.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不知对您有帮助否?

#鬱郝兴# 阿曼如何丢掉非洲领土? -
(17560913006): 您好,17世纪末18世纪初阿曼赛义德王朝兴起之后,一度曾经统治了莫桑比克以北的非洲东海岸,把很多欧洲殖民者都赶跑了,并且将这些地方纳入了阿曼苏丹的统治版图,桑给巴尔就是这时候成为阿曼赛义德王朝的一部分.19世纪上半叶,...

#鬱郝兴# 阿曼的经济概况如何?
(17560913006): 渔业较发达,是阿曼传统产业,也是除 石油产品外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 来,鱼的出口额已占非石油产品出口额的 1/3.椰枣也是阿曼农业的主要财富.2000 年农业产值为2.16亿里亚尔,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3.1%.工业起步较晚,目前仍以石油开 采为主,石油一般占出口商品总值的95%以 上.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兴建中小型工业以 安置本国劳动力,通过与外资合作发展加工 业,建立依靠本国资源的外向型工业,主要 为石油、炼铁、化肥等工业.

#鬱郝兴# 阿曼人属于哪国的 - 作业帮
(17560913006):[答案] 阿曼人属于阿曼苏丹国(TheSultanateofOman)(简称阿曼). 阿曼人(Omanis)有两义:①(第一义)西亚国家阿曼的阿拉伯人.②(第二义) 阿曼全体居民的总称.

#鬱郝兴# 阿曼首都是哪里?西亚的阿曼
(17560913006):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地处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要冲,三面环山,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依山临水,风景秀丽,战略地位重要.

#鬱郝兴# 阿曼用的是什么币种?
(17560913006): 阿曼的币种是阿曼里亚尔(OmanRiyal/Omanirial/ريالعماني(Arabic)原符号:RO.标准符号:OMR).汇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段时间的参考汇率为1阿曼里亚尔(OMR)=17.0544人民币(CNY)

#鬱郝兴# 阿曼是什么货?阿曼是什么货币
(17560913006): 阿曼的货币是里亚尔

#鬱郝兴# 阿曼在阿拉伯语里面是什么意思呢?
(17560913006): 据我个人所知,没什么特殊意思.但是阿曼达有爱的意思,被深爱的

#鬱郝兴# 阿曼和苏丹是同一个国家吗?不是的话,两国关系如何
(17560913006): 阿曼的全称是阿曼苏丹国. 苏丹国就像共和国,王国,大公国一样表明他们的政治体制. 苏丹.为了和北非的苏丹共和国相区别,也翻译成素丹或速檀,是伊斯兰教国家中,依照沙里亚法规设立的政教合一统治者. 至于在现代中文里,由于翻译外国名词时使用字汇的习惯有所改变,这些古代的译名大都较少用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苏丹」的译名较广为使用.但是其很容易与非洲国家苏丹(Sudan)造成混淆. 北非的苏丹共和国也是阿拉伯国家,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过该国人口构成比较复杂,阿拉伯人约占三分之一,并非纯正的阿拉伯国家.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解除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