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几艘航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说到中途岛海战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场海战对于当时的二战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影响的,可以说也是改变了局面系列的,日本最好败了,而且损失惨重,但是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战争都是这样的,所以谁都不想有战争,最近有人在研究中途岛海战,有的人问了,中途岛海战中这个日本方到底损失了几艘航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中途岛战役日军损失4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美军损失1艘航母(约克城号)。

长期以来,日本都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早在航空母舰刚刚问世时,日本就萌发了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但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的日本急起直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疯狂地建造航母和巨型战舰,其军舰总吨位居世界第三。

回顾海战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航空母舰可说是最受注目的主角。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除了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之外,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更是成为了上述海战胜败的关键。甚至在中途岛海战中,双方官兵几乎连对方舰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见,仅凭航母舰载机的出击,就结束了这场被认为是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海战。

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航空母舰活跃在海战舞台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心目中的主力——战列舰,在这场战争中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搞得灰头土脸,根据《简氏二战战列舰年鉴》记载:二战期间总共有25艘战列舰在交战中被击沉。其中有14艘是被飞机击沉的,这还不包括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比睿号。俾斯麦号虽然是毁于英国海军的万炮齐轰,但此前它已遭英国海军舰载机的鱼雷攻击而无法逃脱,这才是致命一击;日本海军的比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期间自沉,同样也是在遭到美军空袭、舵机受损后才不得不自我了断的。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于坚船利炮。和各列强海军样,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其中有4艘已经下水但未完工)。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旧,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过33000吨。日本所能拥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当时签约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霸权,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阳奉阴违的策略,而处心积虑的日本军阀更是使出一切手段来规避条约的限制。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期间拥有的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便是这些伎俩下的产物。

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航空母舰,按建造过程大致可分为正规航空母舰、改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三类。其中,正规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航母设计建造的,如翔鹤级;改造航空母舰是指原本其他舰种的军舰,在施工阶段改变原设计,而以航母的姿态出现在联合舰队序列中,如赤城级改装航空母舰则是指将一些服役中或已经完工的战列舰、巡洋舰乃至征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增设飞行甲板和操作舰载机设备而成的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在条约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舰数量的方法。其中所谓的航母预备舰就是在部分军舰的设计中,事先就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装工作。另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力量。

由于日本航空母舰的建造受到《华盛顿公约》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战列舰那样受重视、有计划,因此其谱系相当混乱,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规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以特殊的飞禽为名,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有龙或鹤字,如飞龙、翔鹤等;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均有凤字,如祥凤、瑞凤、龙凤等(但赤城号和加贺号例外,它们直接沿用了原来战列舰的舰名);由民间船只改造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则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在1943年以后,日本航空母舰的命名方式又有变动,改用日本历史上的诸侯国名或者山名来命名:其中排水量25000吨以上的用国名命名,15000~25000吨级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认同是从早期的存疑到后期的重视——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个舰名的词尾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后期所采用的山名和古国名,则明显是战列舰所惯用的命名方式。而战列舰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舰。

它是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中的元老。在该舰动工兴建之前,日本曾改装过一艘运输船若宫丸号,以进行水上飞机的搭载试验。而凤翔号在建造之初被归为特务舰,后来才自成一类,成为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1年10月在浅野造船厂动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9494吨,航速25节,有4门140毫米炮、2门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于在建造凤翔号之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专门航空母舰的经验,许多设计仍在摸索阶段,所以该舰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试验舰。在原设计中,其前段起飞甲板向下倾斜5度,为的是利于飞机起飞加速,右舷的3根烟囱在飞机起飞时可由垂直转为水平;舰岛前方有专供水上飞机回收使用的起重机等。到1923年,凤翔号才一一改正了这些错误设计:前端飞行甲板改平,拆除舰岛,舰桥改在飞行甲板下面。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国上海的作战中,凤翔号所属的13式舰载攻击机首次与中国战机交锋并取得胜利,这是日本海军首次以舰载机击落对手的空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凤翔号再度出没在中国青岛外海,而后从事训练任务。中途岛战役时,凤翔号负责主力部队的反潜警戒任务,搭载了6架飞机,未直接参加第一线战斗。1944年,为了搭载新式战机,凤翔号的飞行甲板被加长到180.8米。由于改装后的飞行甲板长度超出舰长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无法在远洋活动。但凤翔号也因祸得福,由于活动减少而得以躲过美军铺天盖地的攻击,存活到日本战败后,于1946年9月被解体。

赤城号原本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天城级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预定要建造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赤城号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日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3在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坏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最后只有赤城号以航空母舰的姿态面世。由于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3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机(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测试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测试排水量增为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的名舰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该舰舰长,偷袭珍珠港时,该舰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其后,赤城号还参加了爪哇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命中引起火灾,大火殃及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不得不弃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野分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2艘航母从诞生到覆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真原始设计也是战列舰,同样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正当它受到《华盛顿公约》的影响而准备解体时,关东大地震报销掉了天城号,加贺号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来顶替。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开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观与赤城号类似,同样是三层式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改装,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长飞行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达到90架(15架90式战斗机、45架89式攻击机及30架94式俯冲轰炸机),航速增大至28.3节,排水量增加到42541吨,续航力得到提高。

加贺号一直与赤城号搭配编为日本海军第1航空战队,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颇丰,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时,受到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被命中3枚炸弹而引起火灾,数小时后沉没。成军13年的第1航空战队至此全军覆没。

龙骧号: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空母舰的典范

在1924年的日本舰艇补充计划中,准备建造1艘27000吨和3艘10000吨的航空母舰。1925年,为了取代老旧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有了建造龙骧号的腹案,后来又从水上飞机母舰变更到航空母舰。

龙嚷号最初计划的排水量为9800吨,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年11月,龙骧号在横滨三菱造船厂动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横须贺进行艏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数量增加到36架,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一层机库,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搭载飞机48架、官兵924人。

龙骧号的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艏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搭载有18架96式战斗机和12架97式攻击机。它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搭载有24架零式战斗机、9架97式攻击机,在敬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苍龙号: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标准建造的航母

苍龙号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苍龙号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当时日本还可建造总吨位21000吨的航空母舰,因而最初设计了2艘各10500吨的航空母舰。但海军方面却要求在10500吨的航母上安装5门203毫米炮、20门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飞机,这对万吨级航母而言简直是无理的要求。进入预算审核阶段后,这些要求有所减少,航母的自卫武器数量减少到5门155毫米炮、16门127毫米炮。

1934年,日本海军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第21水雷战队的2艘水雷舰在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在日本外海进行夜间训练,返航时海上风速达到15~20米/秒、浪高3~4米,造成友鹤号水雷舰倾覆,约100名官兵丧生。事后检讨,导致友鹤号倾覆的原因是舰体重心过高,而且几乎所有的日本军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通病。这主要是因为在《华盛顿公约》的限制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单舰战斗力而盲目在舰艇上堆砌过多的武器所致。这次事件和前面提及的第4舰队事件对日本后来的舰艇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军方对苍龙号的设计要求也变得合理些。

苍龙号于1934年11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18800吨、152000马力、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裁飞机72架、官兵1000人。

该舰服役后与飞龙号一同编入第2航空战队,搭载57架飞机(21架零式战斗机、18架97式攻击机、18架99式俯冲轰炸机),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动,并且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苍龙号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的打击下沉入海底,舰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还。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该舰在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舰岛位于左舷中央(航母的舰岛一般安排在右舷前端1/3处),以便为舰载机提供较长的起飞跑道。舰岛从右舷改在左舷,是因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烟囱的后方,而烟囱的排烟会影响航行操作、干扰飞机的降落。采用这种设计的还有改造后的赤城号。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波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值得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1942年6月4~6日三天之内,日本海军一下子损失了4艘一线航母及其所搭载的332架飞机和飞行员。从这时起,日本海军开始从进攻传入防御,直到1945年败亡为止。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1936年,日本单方面退出伦敦裁军会议,从此海军的造舰工程便如脱缰野马一般全力扩张。翔鹤级航空母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鹤号则于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户造船厂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因甲板中弹而无法起降飞机,之后回到吴港大修,第5航空战队因此避开了中途岛战役,免去了覆灭的命运。等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该级舰成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由于缺少熟练的飞行员,舰载机损失惨重。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战中,翔鹤号再度受损,不得不回到横须贺大修。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5航空战队再度出击。19日,翔鹤号遭到美军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4条鱼雷的攻击,导致弹药库爆炸,1263名官兵与舰同沉。

马里亚纳海战中,瑞鹤号被一枚炸弹命中,随后回吴港进干船坞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鹤号投入莱特湾大海战,担任日军北方部队的旗舰。25日,瑞鹤号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命中鱼雷和炸弹各7枚,在恩加诺角沉没,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获救。

祥凤级航空母舰包括祥凤号和瑞凤号,前身分别是潜艇支援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设计之初已被列为航母预备舰。高崎号在1939年下水后立即进行航母的改造工作,于1940年2月完工,并更名为瑞凤号。剑崎号于1939年1月比高崎号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进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为祥凤号。

由于是航母预备舰,剑崎号在充当潜艇支援母舰时就已设置了飞机机库和升降机,最上层甲板除了烟囱、桅杆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舰桥外,几乎空无一物。改造后的祥凤号排水量达131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7800海里(18节时),舰上可搭载6架零式战斗机、12架97式攻击机及1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合计28架。官兵788人。

祥凤号的第次也是最后班出击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在战斗期间,祥凤号遭到美机密集攻击而被命中了7条鱼雷和13枚炸弹,1942年5月7日沉没,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母。瑞凤号则在1944年10月于恩加诺角遭到美机轰炸,命中2条鱼雷和2梅炸弹后沉没。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舰大鲸号,1933年8月在横须贺开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吨。它也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没有安排太多设施;外观上与剑崎号相似,最上层甲板平坦且没有主要建筑物,只有为了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根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曾担任第6舰队第1及第2潜水战队的旗舰。1941年底,大鲸号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为龙凤号。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官兵989人。龙凤号可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曾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回到日本。其后为搭载新式战机而将飞行甲板延长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泊在吴港时遭空袭而役失动力,后被充作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被用于运送海外日本战俘和侨民回国,最后在1946年4月解体。

大鹰级航空母舰包括犬鹰号、云鹰号和冲鹰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就有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的计划,以备有朝一日征用这些邮轮改造为航空母舰。

1937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上述计划,凡是排水量在6000吨以上、航速在19节以上的客轮、邮轮、货轮,政府均会在建造之中予以奖助金。1940年,日本海军急速扩充时,三菱长崎厂的春日丸号邮轮即被日本军方征用,当时该船的建造工程已经完成约30%。1941年5月,该舰转移到佐世保海军造船厂改造,于同年9月完工编入第5航空战队,稍后改编入第4航空战队。测试排水量为20000吨、航速21.1节、续航力85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72米、宽23.5米,官兵747名。

由于它是用商船改装的航空母舰,所以在性能上远不及正规航空母舰。完工后从未作为航空母舰使用,多半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只能算是飞机运输舰。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线航空母舰损失惨重,因此春日丸号在1942年8月被更名为大鹰号,正式编入日本航空母舰行列之中。春日丸号的姊妹舰还有八幡丸号和新田丸号两艘。八幡丸号在偷袭珍珠港前夕被军方征用,1942年初开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为云鹰号。新田丸号的改造工作也于同年11月完工,更名为冲鹰号。

上述3舰的航速高正规航空母舰甚远,只能为运输船队警戒、护航或充当运输飞机平台,均末参加较著名的战役。大鹰号于1944年8月18日在吕宋岛西北方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云鹰号于1944年9月11日在东沙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而冲鹰号则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隼鹰级航空母舰包括隼鹰号和飞鹰号,它们的服役背景与大鹰级类似。为应付194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邮政省决定建造2艘大型豪华田6轮。日本军方愿意提供60%的补助经费,但要求这2艘邮轮必须达到船长210米、宽25米以上的规格,而且航速要在24节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吨之间,并且可在3个月之内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号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长崎厂开工,第2艘出云丸号则于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1940年‘0月,邮轮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决定改造成航空母舰并由军方收购。隼鹰级的改造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僵原丸号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为隼鹰号;出云丸号则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为飞鹰号。测试排水量均为27500吨,水线长215.3米、宽126.7米,飞行甲板长210.3米、宽27.3米,航速25.5节,续航力12251海里(18节时),可搭载飞机53架、官兵1187名。

隼鹰级的舰岛设计新颖,烟囱与舰岛合并向外倾斜26度以减少排烟造成的干扰。日本采用这种设计的航空母舰还有大凤号和信浓号。虽然该级舰由邮轮改造而来,内部有许多木制装潢隔间必须予以拆除以防火灾发生,但整体性能却足以与正规航空母舰飞龙号相抗衡,这一点颇令人意外。

隼鹰号在1942年7月与飞鹰号同被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战队。在中途岛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它们由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第一线作战;10月份参加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攻击了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美军进攻塞班岛时,它们也有出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舰都是被鱼雷攻击后因油气引爆而沉没的。

在同一天里,隼鹰号也被2枚炸弹命中,坦损伤不重。它在修复后直担任训练和飞机运输的任务,未参加针对莱特湾美军舰队的作战,因此免去了被美军穷追猛打的命运。1944年12月9日,隼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而严重受损。但由于中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因此幸运地没有步姊妹舰的后尘而发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鹰号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于1946年8月解体。

神鹰号也是艘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但比较特别的是,它的前身是一艘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该船于1935年在德国不莱梅建造,属于德国洛德航运公司远东航线的定期邮轮,排水量18184吨。在次定期航程停泊于日本时碰上欧洲战争爆发,因为大西洋的制海权掌握在英国手里而无法回国,只好滞留在神户。

1942年被日本军方收购,同年9月进行航空母舰改装。由于该船的原厂材料难以获得,所以改装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44年春季才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完成。测试排水量20900吨,水线长189.36米、宽25.6米,航速24节,26000马力,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45米,官兵834人。

从航速上可以看出,该舰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艘飞机运输舰。它于1944年7月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一次从日本到新加坡的护航任务中,在黄海济州岛以西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结束了短短5个半月的航母生涯。

日本轰炸珍珠港派了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共6艘航母。



~


#濮战姿# 日本在中途海战中的损失情况? -
(15663344255): 美军以逸待劳,损失了日本海军的精锐,决定了日军的失败

#濮战姿# 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多少战力?
(15663344255): 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巡洋舰1艘、飞机285架,人员3500名;

#濮战姿# 二战中途岛海战美日各损失航母几艘?
(15663344255): 美国损失一艘York Town号

#濮战姿# 中途岛战役被击沉的日本航母叫什么 -
(15663344255): 1、被沉的日本主力航母是加贺号、赤城号、飞龙号、苍龙号这四艘.2、名称:中途岛海战地点:中途岛时间:1942年6月结果:日军第一机动部队的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被击沉;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被击沉.日本进...

#濮战姿# 二战日本一共有几部航母?被击沉了几部?
(15663344255): 都击沉了,小日本,该死滴

#濮战姿# 二战时期,日本损失多少航母 -
(15663344255): 航空母舰16艘 赤诚、加贺、飞龙、苍龙 4舰都沉于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翔鹤号 44年6月菲律宾海战中被美国潜艇击沉 瑞鹤号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飞机炸沉 祥凤号42年5月珊瑚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炸沉 龙骧号42年8月瓜岛系列海战中的...

#濮战姿# 二战日本击沉美国多少艘航母. -
(15663344255): 一共12艘,分别如下 “兰利”号,42年2月27日,在爪哇南方海面被日本飞机炸沉. “列克星顿”,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受到日本“翔鹤”号及“瑞鹤”号舰载机攻击,被命中2枚鱼雷及2颗炸弹,起火2小时后,因航空汽油爆炸而被迫...

#濮战姿# 在二战中,中途岛海战日本投入了几艘航母?美国投入了几艘航母? -
(15663344255): 二战中,日本投入的航母是8艘,而美国投入的航母是3艘.

#濮战姿# 2战时日本击沉过美国几艘航母?
(1566334425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总共击沉了四艘大型美国航空母舰,这四艘皆沉于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战争的第二年间. 【一】「莱克星顿」号﹝Lexington﹞是第一艘被日本击沉...

#濮战姿# 为什么在二次大战的中途岛战役中日军会失败?日本出动4航航母,美国?
(15663344255): 在中途岛战役中,日军的一系列战术上的错误,与其战略战役上的错误一起,共同造... 中途岛机场受到破坏,机群在攻击中损失殆尽,已经很难再发起第二次攻击.但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