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李商隐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李商隐《花下醉》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赏析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李商隐的唯美古诗《花下醉》怎么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表达了诗人留恋美好的情怀。


#勾畏冒# 花下醉李商隐醉流霞用了什么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9151878119): 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

#勾畏冒# 寻芳不觉醉流霞? -
(19151878119): 花下醉_百度汉语 作者: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勾畏冒# 李商隐的《花下醉》中哪一句与“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意境相近? -
(19151878119): “倚树沉眠日已斜” 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勾畏冒# (惜牡丹花)白居易和(花下醉)李商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
(19151878119):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人去筵空 依依不舍

#勾畏冒# 李商隐《花下醉》 描述的是什么花? -
(19151878119): 这首诗中的花是泛指的,不一定就是一种花,可能是一片花园,艳丽繁复,所以称'流霞'.

#勾畏冒# 谁知道白居易《惜牡丹花》的译文? -
(19151878119):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

#勾畏冒#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花下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
(19151878119): 小题1:试题分析: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 “寻”到“醉”的过程.因为... 点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多个角度去分析,...

#勾畏冒#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花下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小题1:简要概括首句中“不觉醉”的原因... - 作业帮
(19151878119):[答案] 小题1:诗人既被醇香的酒所醉,又被美丽的花陶醉.小题2:白诗,诗人黄昏时在花下留恋忘返,趁花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突出了诗人的惜花之情.李诗,在夜色朦胧之中,红烛摇曳,将凋谢的残花红得更加浓艳...

#勾畏冒# 关于一张语文模拟试题第14题两首古诗是花下醉和惜牡丹花是什么试题 - 作业帮
(19151878119):[答案] 2015年临沂市高考二模语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花下醉 李 商 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勾畏冒# 李商隐的《花下醉》中哪一句与“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意境相近? -
(19151878119): “倚树沉眠日已斜” 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