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第二小节作者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旨在表达什么意思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御,疾的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解释:
即使是乘着疾风驾着快马,也不如它快。

2、分析:
译句中的“它”,是指三峡的夏水,这里说“即使是乘着疾风驾着快马,也不如它快”,也就是说明了三峡的夏水速度非常湍急,流速非常快。

从侧面写出江水湍急的特点。

侧面描写。旨在描述出江水非常湍急的特点。

表现夏天的水流湍急
体现奔放美

简析《三峡》中“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的表达作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嶂,隐天蔽日”体现了三峡两岸山的什么特点?
答: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文章先写山的作用是什么?
答:(1)揭示水速的原因;(2)使急流和峻岭相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3)给下文写长江的水及两岸景物、四季景色作铺垫。
3.文章写水时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1)作者给《水经》作注解,侧重于水的描写。而夏水最盛,最能突出三峡水的特点;(2)因为夏水湍急,急流和峻岭互相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三峡夏季的什么特点?

答:江水猛涨,水大流急。
5.“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夏季三峡的水的什么特点?
答:夸张的修辞方法和侧面衬托的写法。突出夏日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6.作者在第二段中交代了两地间的距离,目的是什么?写“王命急宣(下达)”的特例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为了写出船快(千二百里,一日行程),侧面突出三峡夏水湍急。“王命急宣(下达)”的特例,写出了三峡夏季水大流急,凶险,不到万不得已,常人不敢冒险行船。
7.“绝巘多生怪柏”的“绝”字写出了山高而陡,“怪”字写出了松柏形状各异,同时表现三峡景物生机一片,生命力顽强。
8.概括春冬之景特点的句子是: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9.三峡美丽风光给作者的总体感受是:良(实在)多趣味。这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美丽风光的赞叹,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0.最后一段表示季节的一个字是:霜。
11.作者写渔歌的目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三峡峡谷悠长,烘托肃杀寂静的凄凉氛围。
12.概括夏、春冬、晴初霜旦(秋)三段时间内三峡之美的特点:
答: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婉美。
13.文章第1、2、4段都用了一种相同的写作手法是:
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
剩下的在评论里,很辛苦的,给个分啦,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御”的意思是:驾着,驾驶;“疾”的意思是:快。
出自:南北朝 郦道元《三峡》
原文选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释义: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或:有的时候。宣:宣布,传达。

扩展资料主旨:
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作者成就影响:
郦道元是北魏朝官员,官位还不低。他自幼出生在北魏朝的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是北魏朝著名大臣,为官四十余年,历经北魏四代帝王。早先之时还只是东宫的一个小官,后来被文成帝封为永宁侯,加授宁远将军。
《水经》原文1.5万字,郦道元的《水经注》约30万字,作了20倍的补充和发展。《水经》记述水道137条,《水经注》记述水道1252条,大至江河,小至溪流,比《水经》增加8倍多。
《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所经地区的山岳、丘陵、关塞亭障、城邑兴废沿革,以及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兼及历史事件、人物、风俗民情,甚至古老传说,可称是6世纪前中国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宓怨蒲#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虽和奔的意思 -
(13382332609): “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全局意思: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原文出自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扩展资料1、原文及译文:《三峡》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宓怨蒲# 《三峡》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中“以”是何意?望不吝赐教. - 作业帮
(13382332609):[答案]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宓怨蒲#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2020
(13382332609):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是小偏...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注...

#宓怨蒲# 《三峡》的第一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
(13382332609):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 江水》.郦道元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文中的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宓怨蒲#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御,疾的意思. - 作业帮
(13382332609):[答案] 御:驾驭,驾着 疾:快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宓怨蒲# 三峡文章全文 -
(13382332609): 《三峡》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宓怨蒲# 三峡 郦道元 全文分析 - 作业帮
(13382332609):[答案]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

#宓怨蒲# 三峡一个一个字的翻译 -
(13382332609): 自:这里有“在”的意思.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略无:毫无.略:完全,全部.阙(quē):通“缺”,空缺.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如果不是...

#宓怨蒲# 《三峡》里飞漱其间的飞有什么妙处 -
(13382332609): “飞漱”中的“飞”是动态描写,表示冲荡的意思,和前面动静结合,突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出自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

#宓怨蒲# 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13382332609): 《三峡》这篇文章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的特征:春天和冬天时,就可以看见白色的...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