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称象》课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称象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称象》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 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


#惠锦薛#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和称象的所思所想 -
(19732124874): 《司马光》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称象》这篇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课文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惠锦薛# 一年级语文下册,称象,还有什么办法 -
(19732124874): 可以运用平衡定律来解决. 先找一根粗的圆木吊在城楼上,绳子系在圆木的中心位置,圆木两端吊上两只大铁笼,然后调整绳子位置,使圆木平衡. 把大象关进其中的一个笼子,另外一个笼子放上装满土的袋子,使圆木再度平衡. 称量笼子里土的重量,就可以得到大象的重量. ——三年级 陈思宇

#惠锦薛# 曹冲称象古文翻译??? -
(19732124874):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3曹冲称象本词条介绍的是曹冲称象(...

#惠锦薛# 人教版1 - 4年级语文书需要背诵的课文 -
(19732124874): 一年级(上):《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我多想去看看》、《自己去吧》、《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年级(下):《柳树醒了》、《春晓...

#惠锦薛# 小学1年级语文下册称象曹冲的甚么品质 -
(19732124874): 聪明睿智的品质

#惠锦薛# 一年级下册语文称象教学还有别的称象办法吗 -
(19732124874): 用定滑轮.绳子一头绑着象,另一头不断地加重物直到大象升起来就行.前提就是有那么一个支承能承受住两头大象的重量. 还有就是用跷跷板原理. 现在不是有一种地磅是可以测汽车的吨重的吗,估计称象也使用类似这种器材吧 希望可以帮到你!

#惠锦薛# 求“而刻其水痕所至”中的“其”是什么意思小学5年级下册《称象》课文中 - 作业帮
(19732124874):[答案] 应该是代词,代船舷.

#惠锦薛# 小学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34页曹操称象方法 -
(19732124874): 二年级下册语文称象拓展题知识城堡一 花蕊里应该填什么?()áo()ǎi ()ēng()ōng 曹操 宰割 称象 曹冲二 信件投到谁的家?你来帮帮她吧!yìlùnzhùziguānyuándàolǐ官员 道理 议论 柱子三 猜猜叶子下面藏着什么字?一头() 一艘( )一杆() 一条( )一棵() 一根()魔方长廊四 写一写,看谁收获的果子多.舟——讠——五 认真读句子,你能用小蘑菇上的字再写一个句子吗?曹冲听了 直 摇头. 曹操的儿子 才 7岁.这么大的象, 到底 有多大呢?多彩乐园六 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小故事,同学们又增加了很多知识.请你写一段话,用上“故事、法、聪明”.相信你写的一定很精彩!

#惠锦薛# 曹冲称象 这篇课文在几年级出现过 -
(19732124874): 在二年级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