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拉铁索桥的为何是铁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30年前,一位博物馆的馆长樊旺林,不相信黄河镇河铁牛只是一段民谣一个传说,他相信在历史悠久的黄河上曾经有一座巨大的浮桥。所以他带领一批工作人员沿黄河挖洞寻找铁牛踪迹。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在黄土中挖了无数个坑,他磨坏了十多几双解放鞋。在一片质疑声中,樊旺林咬牙坚持到那一天,当其中一个勘测杆,探测到土里两米下的铁牛,终于黄河传说中的铁牛,消失千年后终于重现人间。

那么为何樊旺林要历经千辛万苦地找到这几头铁牛,又为何他发现了铁牛后,没有将铁牛拉回博物馆,而是让铁牛在户外风吹日晒,是不想动,还是不敢动?

解开这些谜,还是从樊旺林寻找黄河铁牛的起因说起!

现在中国的桥梁技术无疑是世界第一的,其实在古代在桥梁技术上,在数千年来一直领先于世界。较为知名的有赵州桥,福建的构架独特的木拱桥,还有能为行人遮风挡雨的风雨廊桥。不过却一直很少提及跨越黄河和长江天险的大桥,

因为在古代跨越黄河和长江依然以舟船为主,而黄河之上却曾经出现一座被称为神桥的跨河大桥,可是在黄河铁牛出土之前,这座古代神桥不过只是一个传说,只是记载于典籍之中,是否真实存在过,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

当时黄河一直有铁牛镇水的传说,被黄土埋没的铁牛和铁人,因为沧海桑田的变化,许多人都认为铁牛和铁人的作用,是镇压黄河水患之用,跨越黄河的大桥,从来没有存在过。

不过却有一个坚信,黄河之上曾经有一座堪比清明上河图里的拱桥,还要久远还要繁华的一座古桥,堪称世界最早最长的古代垮河大桥,这座桥就是黄河蒲津桥。

黄河蒲津浮桥,在历史典籍中被记载过多次,并且曾经明确地指明了在蒲津渡一带,当时的蒲津渡桥异常的繁华,更是唐朝的一条交通命脉,唐朝南方的许多物资正是再此源源不断的进入到长安,

可惜的是在随着唐朝的灭亡,长安的落幕,开封的崛起,还有黄河的改道,曾经是黄河一大盛景的蒲津桥,和它的历史一起被埋没在黄沙之中,并且渐渐的被世人遗忘,到了上世纪初,因为种种的原因,黄河铁牛基本就沉入到黄沙中。

不过在它被埋入黄沙前,还是有许多的当地人知道它大约的位置,而有些当年的小朋友还经常在铁牛附近玩乐,所以大约位置当地人还算记得,但是毕竟是过去得太久,加上沉沙的原因,即便是樊旺林知道了大约的位置,可是也依然寻找了一年多,才幸运的发现黄河铁牛的踪迹。

由此,古代黄河蒲津渡遗址,最终被发现了挖掘整理出来,成为了现在一个旅游景点。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博物馆的馆长,樊旺林在发现而来黄河铁牛和铁人后,却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思路,将铁牛和铁人搬到了博物馆收藏,而是将黄河铁牛放置在户外,任由铁牛风吹雨打,却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

更让人奇怪的是,历经了千年在黄河和河沙中浸泡的铁牛,挖掘出来后,不用任何的保养,依然光泽亮丽,并且依然和千年前一模一样,毫无破损,难道古代匠人在制作这几头铁牛加入了什么工艺?还是黄河铁牛真的有神奇之处?

关于黄河铁牛的制作,还得从蒲津渡浮桥说起,

蒲津渡位于山西永济市西郊,是唐朝到明朝的一个著名古渡口,山西蒲洲在远古的舜帝时期,因为气候适宜,雨水充足,是古代适合农耕的富饶的之地,根据古代的传说,当时舜定都蒲坂,后来称这里为蒲都,蒲都迎来的高速的发展,成为了天下要地,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视,蒲州后来成为了关中重要要塞之一,和潼关一起成为了关中之第一锁钥。

到了隋唐时期,因为当时的唐朝国都在长安的原因,蒲洲城旁的蒲津渡更成为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这里也是唐朝一条重要的运输命脉,每天从这里络绎不绝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强大的唐朝长安城的日常生活。

当时为了来往方便,在蒲津渡建设了一座浮桥,不过这座浮桥采用的方法比较原始,只是利用船只和麻绳将桥连接起来,本来在夏季和秋季倒是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到了冬季和春季,浮桥却每年都会因为黄河冰凌而断裂,所以每年都需要进行维修和保护。

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一年的初春,黄河冰凌又将浮桥给冲垮了,而这次的破坏力也很厉害,导致了唐玄宗知道后,都不由地感叹起来,这时有人上奏给提议,以大唐的国力,打造一座跨江铁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唐玄宗进入了开元盛世,也想体现唐朝的强盛,并且一劳永逸地解决蒲津渡浮桥和黄河冰凌的事,所以下旨开工制作跨江浮桥。

对于建造此桥,工匠和当时的造桥专家,拿出了当时最佳方案,为了不让黄河冰凌和黄河汛期冲垮桥梁,利用了两岸的高地,在上面建造了一座铁链桥,而这座铁链桥最重要的就是两端的稳定铁桥的根基,

为此当时的工匠经过了精细的计算,同时加入了古代的一些五行相克的理念,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技结合,最终确定了在两岸打造八只铁牛和八个铁人,两座铁山、七星铁柱,拉起了铁链。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们的造铁技术发达,但是要几十吨重的铁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铁牛表面处理还需要能历经风霜不生锈迹。的确是需要点技术含量,而且古代唐朝可没现代化的钢铁工厂,

虽然炼铁行业技术在唐朝时期非常成熟了,但是制作这么大和重的铁牛,工匠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历朝历代那么强大,为何到了唐玄宗才会敢在黄河两岸造一条跨江铁桥,可不是当时人想不到,而是因为打造这些铁牛和铁人,还有跨江的铁链需要耗费的资源非常之大,只有唐朝积累了百年的国力,在唐玄宗初年的精心治理下,才有如此的雄厚实力打造此桥,可以说蒲津渡是唐朝的一个国家工程。

这座桥到底用了多少资源呢?

根据现在的测算,作为桥墩的八只铁牛,每一只铁牛约有1.9米高,长约3米,宽约1.3米,重达30吨,如果加上底盘和铁柱的40吨,那么一只铁牛的重量就高达70多吨,八只铁牛就重达560吨,这还没加上这座铁桥的铁索还有其他的设备,所用的铁占据了当时唐朝一年铁量的八成。而且当时的铁器对于民生和将士都非常的重要,所以唐玄宗如此做,的确是需要底气。

打造好的铁索浮桥成为了当时的一景,被许多古代典籍记载,成为了重要的通道,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黄河东移,长安的没落,蒲津桥也被废弃,但是到了明朝,这座铁桥虽然几经波折,但是依然屹立不倒,不过随着明清时期的黄河的改道,后来的河沙淤积,铁牛沉入了河沙中。

但是为何如此珍贵的铁牛,挖掘出来后却没有送到博物馆陈列,而是依然放在了河边?

按理说从黄河挖掘出来的四头铁牛,是唐代珍贵的文物,应该放在一个地方保护起来,供人们参观。可这四头铁牛打捞上来后,一直放置在黄河岸边,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到底是为啥呢?

主要原因是,并不是博物馆和当地的文物机构,不重视对铁牛的保护,而是对于这四只铁牛的保护,过于让专家为难,甚至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为何这样说?原因有三个。

第一:这几头铁牛每头重70多吨。除了它们巨大的质量和体积,很难找到一个黄河岸边更适合的陈列空间,

第二:铁牛和铁人如此之重,要移动它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并且需要搬进一个场馆里面。

第三:如何保护它们,因为质量巨大的铁质文物的保护,才是专家们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专家对铁牛的保护,还是以不动为妙。什么是前车之鉴呢?就是曾经矗立在沧州城外近千年的镇海吼,关于镇海吼的事,知道的朋友可以说一下,本章就不多提及了!

那么唐朝人为何以铁牛为形象,而不用其他动作来拉铁索呢?这个原因很简单,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的自然和科技理论的根基,古人通过自然观察,发现土能克水。在十二生肖中,牛因为耕田的缘故,被归纳出土的属性。由此,古人相信铁牛能镇水,在日常生活中,牛因为力气大任劳任怨,对人类忠诚的美德,成为了神话故事还有一些传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同时也是美德的象征,所以牛作为拉铁索的形象,寓意非常到位和深刻。

黄河铁牛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和瑰宝。根据现在掌握的史料记载,这四只巨型铁牛和铁索构成了黄河也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浮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历史见证。



~


#穆夏航# 黄河大铁牛在山西的哪块?
(15693716450): 山西.永济!

#穆夏航# 镇河石兽是什么动物 -
(15693716450): 是古人想像出的 今年5月,济南黄河岸边出土了一只镇河石兽.近日,市黄河河务部门正全力打造其克隆版,不久便会将之安放到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届时,两只镇河石兽将共同镇守黄河. 今年5月20日,在天桥黄河险工施工现场,一台挖掘...

#穆夏航# 铁索桥是怎样建成的 -
(15693716450): 中国古代在河上建铁索桥的步骤如下 :1、寻找河两岸都是石质坚硬的地势做为桥址 2、在岩壁上凿洞用于固定铁索 3、把重逾千斤的铁索由畜力运到河边 4、每根铁索先固定好一端 5、另一端用粗棕绳系牢然后用船把棕绳另一端送到对岸(铁索太重无法把一端直接送过去) 6、用畜力牵引棕绳把铁索一端拉过河 7、用绞轮(一种简易的卷扬机)把铁索绞紧,然后固定. 8、每要铁索都这样固定住. 9,最后桥上铺上木板.

#穆夏航# “吹牛b”是不是有一个典故的,是什么啊? -
(15693716450): 拜托,典故是吹牛皮.“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

#穆夏航# 人们为什么把夸口叫吹牛? -
(15693716450): “吹牛”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因此黄河上游沿岸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皮筏子古代又称“革船...

#穆夏航# 关于拉索桥的故事 -
(15693716450): 巴金不愧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写的文章就是让人心情激荡汹涌、热血沸腾.他的《索桥的故事》也同是一篇佳作. 大概内容是这样:四川灌县有座桥,名子叫“安澜桥”.它是座索桥,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铺着一块块木板,桥两边有竹索编...

#穆夏航# 中国黄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吗?我要知道
(15693716450): 又名大渡河桥,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的铁索桥. 这座桥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九月动工,次年四月竣工.桥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

#穆夏航# 古人常在河水里放石牛干什么用 -
(15693716450): 是用来镇水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河水不要泛滥或者说是防止水灾的发生.

#穆夏航# 吹牛皮的来历 -
(15693716450): “吹牛皮”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今义是指“说大话,夸口”.那么,这一俗语及其用法是怎么来的呢?据专家考证,“吹牛皮”一词起源于我国的黄河上游一带.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

#穆夏航# 为什么用"吹牛"来形容说大话,而不是"吹马","吹猪"或者别的动物 -
(15693716450): “吹牛皮”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个俗语,今义是指“说大话,夸口”. 本义:在中国古代,牛皮是用来作打鼓的乐器,所以牛皮是用来敲打的,而不是像竹制乐器等是用来吹的.所以“吹牛皮”的本义就是不搭调. 据专家考证,“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