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怎么死的 叔孙通在汉朝初期做了哪些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叔孙通生死年不详。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叔孙通是何年出生及何年逝世的,所以他是怎样死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叔孙通,薛县人,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最开端在秦朝担任待诏博士,秦二世在位时期担任博士。叔孙通眼看着秦国就要沦亡了,就逃回薛城,投靠了项梁。项梁败城厚,又跟随楚怀王,在楚国侍随项羽。
刘邦率兵攻击彭城,叔孙通背弃项羽又投靠了刘邦,还为刘邦引荐了骁勇之士。刘邦任命叔孙通为博士,赐号稷嗣君。刘邦一致天下之后,在定陶被尊为皇上,并废弃了秦朝繁琐的礼节,任命叔孙通制定复杂易懂的礼法来替代。叔孙通深知刘邦讨厌君臣之间没有礼法,便毛遂自荐为刘邦制定朝仪、君臣之礼。叔孙通制定的礼法有条有理、尊卑有别,摆正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又凸显皇帝的威严和尊贵,减速了皇权的集中,刘邦十分赞赏。于是封叔孙通为太常,其座下的弟子封为为郎。

汉高祖九年,任命太子太傅。汉高祖屡次想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叔孙通以礼法驳辩劝止,停息了此事。汉高祖逝世后,刘盈即位,号汉惠帝。汉惠帝在位时期,屡次任用叔孙通制定各种礼法,有祭奠之礼、宗庙之礼等等。

总之,汉朝时期的各种礼法,皆是由叔孙通任命太常时期制定的。司马迁评价叔孙通为汉代儒宗。

叔孙通,别名叔孙何,男,汉族,秦朝薛县人(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率领诸侯军队攻取彭城(江苏徐州),通转投汉军,并举荐勇武之士为汉争取天下。汉王拜其为博士,号稷嗣君。高祖九年,为太子太傅。十二年,刘邦欲废太子刘盈,通以不合礼仪劝阻,高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惠帝即位后,使制定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怎么死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叔孙通,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 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率领诸侯军队攻取彭城(今江苏徐州),通转投汉军, 并举荐勇武之士为汉争取天下。汉王拜其为博士,号稷嗣君。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在定陶被诸侯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召儒生与其共订朝仪。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所订朝仪简明易行,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进封为郎。高祖九年,为太子太傅。十二年,刘邦欲废太子刘盈,通以不合礼仪劝阻,刘邦听从了他的意见。 刘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司马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秦末时期
叔孙通是薛县人。在秦朝的时候因为精通儒术被召进了朝廷,作了个待诏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山东造反了,有东方来的使者向朝廷报告了这个消息,秦二世召集身边的博士和儒生们问道:“楚地派去守边的士兵半路造反,现在已经攻下蕲县,攻入了陈郡,你们说该怎么办?”三十多个博士儒生们都一齐说:“做臣子的绝不能兴师动众,谁兴兵聚众那就是造反,对于造反的人绝不能宽恕,请陛下火速发兵前往剿灭。”秦二世一听也跟着急了,脸色通红。
这时叔孙通走过去说:“他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秦二世一听转怒为喜,说:“好。”然后又挨个问那些儒生,儒生们有的人说是“造反”,有的人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让御史把那些认为是造反的人都抓起来,投进了监狱,说这种话根本是他们所不该讲的。而那些说是盗贼的人一律无事,都被放回。与此同时赐给了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把他提升为博士。
投奔刘邦
叔孙通出了宫门,回到住所后,那些儒生们都斥责他说:“你怎么那么能拍马屁呢?”叔孙通说:“你们不了解,我差一点儿就掉进虎口出不来了。”说罢就卷起行李逃走了。
等他回到薛县,薛县已投降了楚地的起义军。后来项梁来到了薛县,叔孙通就跟上了项梁。等项梁在定陶失败身死后,叔孙通就又投奔了楚怀王。等到楚怀王被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就又留下来侍奉项羽。待至汉高祖二年,刘邦率领着各路诸侯攻入彭城后,叔孙通摇身一变就又投靠了刘邦。待至刘邦被项羽打败西逃时,叔孙通也跟着刘邦一道西去了。
叔孙通本来是穿着一套儒生的服装,刘邦看着讨厌。于是叔孙通立刻就变了一种样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刘邦看着心里很高兴。当叔孙通投靠刘邦的时候,跟着他一道前来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孙通一个也不向刘邦推荐,而是专门给刘邦推荐了一些旧日的土匪强盗。
他的弟子们都在背后骂他说:“跟了他这么多年,今天跟着他又投靠了刘邦,可是他不推荐咱们,而专门去推荐那些大坏蛋,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叔孙通听说后,就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冒着枪林箭雨打天下,你们能去打仗吗?所以我现在只有先给他推荐那些能够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勇士。你们要等一等,我是不会忘了你们的。”这时刘邦也让叔孙通当博士,赐号为稷嗣君。
制定礼仪
汉高祖五年,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诸侯们在定陶尊立刘邦当了皇帝。开始时,刘邦废除了秦朝那套烦琐的礼法,而责成叔孙通制定一套相应的仪式的名号,什么事都希望简便易行。
宴会上,大臣们便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对此很讨厌。叔孙通看透了刘邦的心理,就来对刘邦说:“儒生们虽然不能帮着你攻城占池,但他们却可以帮着你来守天下。请你让我去找一些鲁地的儒生,让他们来和我的弟子们一道给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礼仪。”刘邦说:“会不会太复杂呢?”叔孙通说:“五帝用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礼仪也不一致。礼,是根据着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所制定的一套规矩准绳。孔子所说的‘夏朝、商朝、周朝的礼仪各有什么增损,我是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礼仪不一样。我可以参照古代的礼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东西,来给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刘邦说:“您可以试着办,要注意简便易学,要考虑我能够做到。”于是叔孙通就到曲阜一带找了三十多个儒生,不料其中有两个拒绝参加,他们骂叔孙通说:“您所侍奉过的主子差不多有十个了,你都是靠着拍马屁博得你主子的宠爱,现在天下才刚刚安宁,死的还没有埋葬,伤的还没有恢复,你就又闹着制订什么礼乐。礼乐制度的建立那是行善积德百年以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我们没法去干你今天要干的那些事儿。您的行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自己去吧,别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道:“你们可真是些榆木脑袋,根本不懂时代的变化。”
于是叔孙通就带着他所找的三十多个人回了长安,把他们和刘邦身旁旧有的书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绳子,立上草人,前后演习一个多月,尔后叔孙通对刘邦说:“您可以去看看了。”刘邦到那里看着他们演习了一遍,放心地说:“这个我能做到。”于是下令叫群臣们排练、演习,准备十月岁首朝会正式使用。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当时的仪式是这样的:天亮之前,史记首先是谒者执行礼仪,他领着诸侯大臣们按次地进入殿门,院子里排列着保卫宫廷的骑兵、步兵,陈列着各种兵器,插着各种旗帜。这时有人喊了一声:“趋。”于是殿下的郎中们就站到了台阶的两旁,每个台阶上都站着几百人。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们都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丞相以下的名种文官都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九行人设立了九个傧相,专门负责上下传呼。最后皇帝的车子从后宫出来了,他贴身的人员拿着旗子,传话叫大家注意,然后领着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那些有资格陪刘邦坐在大殿上头的人们也都叩伏在席上,他们一个个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祝酒。等到酒过九巡,谒者传出命令说:“停止。”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整个朝会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这时刘邦才心满意足地说:“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于是立即提升叔孙通作了太常,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而叔孙通则趁此机会对刘邦说:“我的那些弟子们已经跟我好多年了,是他们和我一块儿制定的这套礼仪,请陛下也能给他们一些官做。”刘邦一听,立即任命那些人都当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刘邦赏给他的那五百斤黄金都分给了那些儒生。儒生们都高兴地:“叔孙通可真是个圣人,他能把握住形势的需要。”汉高祖九年,刘邦又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
辅佐惠帝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想让赵王如意取代刘盈当太子,叔孙通劝阻说:“过去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了太子,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结果使晋国乱了几十年,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秦朝也是由于没有及早确定扶苏为太子,结果让赵高钻了空子,伪造遗嘱立了胡亥,从而导致了自己国家社稷的灭亡,这是您亲眼所见的。如今我们的太子忠厚孝顺,天下人全都知道;吕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奋斗过来的,您怎么能背弃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废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请求死在您的面前。”
刘邦说:“算了,算了,我不过是开个玩笑。”叔孙通说:“太子是国家的本干,本干一动,整个国家就要随着动摇,您怎能拿着国家开玩笑呢!”刘邦说:“好了,我听你的。”等到后来刘邦在宴席上,见到张良招来的商山四皓陪着太子一同进来,这才彻底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刘邦死后,孝惠帝即位,孝惠帝对叔孙通说:“大臣们对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庙的礼仪还不会。”于是重新又让叔孙通为太常,让他去制定祭祀宗庙的仪法。尔后又让他去制定其他方面的礼法,总之汉朝初期使用的各种礼法,都是在叔孙通为太常的时候制定的。


#滕枯乖# 谁对刘邦说儒生无法建功业,但可治天下? -
(13578434670): 叔孙通刘邦称帝后,对儒生态度有了明显变化.这个变化可以追溯到刘邦称帝不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而对这种情况,刘邦很是发愁.这是儒者叔孙通向他建议...

#滕枯乖# 刘邦怎样死的 -
(13578434670):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滕枯乖# 叔孙通是个怎样的人? -
(13578434670): 叔孙通是秦始皇时代的一个儒生,他深谙中庸之精髓,早期隐忍于世,最始在刘邦那里实现了自已的价值,也是创立了沿用2000多年的宫廷礼仪制度!

#滕枯乖# 急求 资治通鉴中节选自《汉书,叔孙通传》开头是“叔孙通,薛人也”的译文 -
(13578434670):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山东起兵,使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来各位博士、儒生问道:“楚地戍边的士卒攻下蕲县进入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

#滕枯乖# 苏轼曾经骂程颐是鏖糟陂里叔孙通. -
(13578434670): 王水照教授的书里提到过:鏖糟陂是宋汴京城外的一沼泽地名,“鏖糟”取不洁之意.鏖糟陂里叔孙通,意思就是从脏乱之地来的冒牌叔孙通.与叔孙通的制定朝仪,举朝庄严整肃的形象形成反差,由此取得讽刺效果.苏轼自己也曾自称“鏖糟陂里陶靖节”说自己是不合格的陶渊明.

#滕枯乖# 谁对刘备说“儒生不可建立战功,但可治理天下” -
(13578434670): 叔孙通,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

#滕枯乖# 急急急急求叔孙通传翻译急急急求叔孙通传翻译急急急求叔孙通传翻译
(13578434670):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翻译.《史记 叔孙通传》 [ 标签:翻译,史记 叔孙通传 ] 问题补充 2009-08-05 09:48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

#滕枯乖# 叔孙通者,薛人也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 - 作业帮
(13578434670):[答案] 1、D 2、C 3、A

#滕枯乖#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 史记·叔孙通列传 的翻译 -
(13578434670): 诸侯王和他下面的人都很恐惧和安静(指恐怖的宁静,比方战斗前的战场)

#滕枯乖# 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是在公元前几年? -
(13578434670): 公元前198年,叔孙通出任太子太傅,辅佐太子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