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依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依据:
1、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情形;
2、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情形中;
3、以及其他金融诈骗或者诈骗犯罪、职务侵占罪的情形中。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理解为,以非法取得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为目的。
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非法取得、控制他人财物,一般出现在财产犯罪和部分职务犯罪当中,如盗窃罪、抢劫罪,甚至是挪用公款罪进行非法活动等罪中。
行为人主观上是存在犯罪故意的,企图通过危害行为来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客观上已经处于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并非要求该财物是在行为人的手上,而是行为人能够支配处理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空杰印# 如何具体认定被告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货款的目的 -
(18695947856):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 要从案件的真个情况来判断.例如,行为人在收到货款后,根本没有发放货物的主观意思,将货款挥霍,或者携款潜逃、或者直接将款物用于其他不属于购买货物的目的等.

#空杰印# 信用卡透支有哪些情形会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呢?信用卡透支有哪
(18695947856): 1.明知资金没有还款能力还大量透支而无法归还的; 2.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3.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5.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空杰印# 恶意透支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18695947856): 《解释》第6条第1款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96条规定...

#空杰印# 信用卡恶意透支如何认定 -
(18695947856):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

#空杰印# 合同诈骗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
(18695947856): ○王 娟 合同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便成了重要的问题.而非法占有的故意是人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他人无法...

#空杰印#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 -
(18695947856): 你好,主要是根据其履行表现来判断其是否有诈骗故意,具体法条里已有明确规定.相关法条如下: 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

#空杰印# 抢劫罪中是怎么认定的?
(18695947856): 抢劫罪是大家并不陌生的词语 ,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使用暴力、胁迫等方法,强行将财物抢走的一种行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抢劫罪中以非法...

#空杰印#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
(18695947856): 在实践中,通常会遇到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通常包括非法占有目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的当时就有或可以在合同签订后产生,常见的借鸡下蛋和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等一系列问题....

#空杰印#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是怎么认定的 -
(18695947856): 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既然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突出和强调了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将诈骗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特征作为并列条件,既然不能再按照96司法解释规定的那样,只要行为人实施某一特定行为就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