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作者写把"愁心"寄与"明月",是用来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全诗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拟人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人



~


#桓杨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什么手法 -
(19362051226):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2、所谓【移情】,是指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3、运用【移情】的...

#桓杨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手法 -
(1936205122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 修辞手法:借代,“婵娟”为美好之形容,此处借代为明月,即是以抽象代具体.

#桓杨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1936205122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此语句出处为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叹作品.

#桓杨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19362051226): 表达了诗人孤寂,豪迈,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弟弟的感情.也是对人生中无不散之筵席的感叹.

#桓杨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这首诗的意思是. -
(1936205122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桓杨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9362051226): 含义: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桓杨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什么? - 作业帮
(19362051226):[答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桓杨忽# 《水调歌头》挑一句赏析 -
(19362051226): 水调歌头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