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中国 寓言 故事 是中国 传统 文化 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欢迎查阅。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1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 拜访 。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2

从前魏地有个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很多奇物古玩,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自豪。

一天,他去河边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把脚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原来是一件铜器。他顿时忘了脚疼,拾起来细细察看。这件铜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两边还各有一个孔,上面刻的花纹光彩夺口,俨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这样的宝贝非常高兴,决定大宴宾客庆贺一番。他摆下酒席,请来了众多亲朋好友,对大家说:“我最近得到一个夏商时期的器物,现在拿出来让大伙儿赏玩赏玩。”于是他小心地将那铜器取出,斟满了酒,敬献给各位宾客。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装出懂行的样子交口称赞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宝物。可是宾主欢饮还不到一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个从仇山来的人一见到魏人用来盛酒的铜器,就惊愕地问:“你从什么地方得

到的这东西?这是一个铜护裆,是角抵的人用来保护生殖器的。”这一来,举座哗然,魏人羞愧万分,立刻把铜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无独有偶。楚邱地方有个文人,其博学多识的名声并不亚于魏人。一天,他得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毛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邱文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处打听,可是问遍了街坊远近许多人,都没一个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号称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人听到消息后找上门来,研究了一番这古物,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有牺牛形状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楚邱文人一听大喜,把它装进匣子 收藏 起来,每当设宴款待贵客时,就拿出来盛酒。

有一次,仇山人偶然经过这个楚邱文人家,看到他用这个东西盛酒,便惊愕地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个东西?这是尿壶呀,也就是那些贵妇人所说的‘兽子’,怎么可以用来作酒杯呢?”楚邱文人听了这话,脸噌地一下红到了耳朵根,羞惭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赶紧把那古物扔得远远的,像魏人一样不敢再看。世上的人为此全都嘲笑他。

明明不学无术,却偏要装作博学多识的人,最终只能自欺欺人,出尽洋相。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3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4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急忙赶回家。他仔细清点以后发现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丢一只羊,何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邻人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领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人只身走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为难。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那邻人无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沿途碰到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可是没想到岔路上还有岔路。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如果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5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 成语 ,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六年级古代寓言故事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的寓言故事

★ 小学六年级的寓言故事

★ 六年级寓言故事大全

★ 六年级寓言故事及寓意

★ 六年级语文寓言故事

★ 二到六年级的寓言故事

★ 一至六年级的寓言故事

★ 六年级下册寓言故事

★ 各类经典故事

★ 六年级动物寓言故事



~


#祝窦莘#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
(15593269168): 求千里马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

#祝窦莘#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15593269168): 爱钱如命 爱驴 暗室 百发百中 扁鹊说病 鹬蚌相争 杯弓蛇影 卞庄子刺虎 鲍君神 伯乐识骥 不同的评价 唇亡齿寒 丑女效颦 吹管的猎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 长竿入城 楚王葬马 鳄鱼的偏见 大王降祸 戴渊投剑 打草惊蛇 得过且过 对牛弹琴 坟间乞食 法术 焚鼠毁庐 古琴高价 高山流水觅知音 哥儿俩 割肉相啖 公输刻凤 公输为鹊 公仪休嗜鱼 更渡一遭 猴子捞月 悍牛和牧童 韩娥善歌 好酒被捉 后羿射箭 狐假虎威 画鬼最易 汉阴丈人 虺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邯郸学步 合种田 河豚鱼 井底之蛙 季子投师 刻舟求剑 惊弓之鸟 嗟来之食 涓蜀梁 胶柱鼓瑟 纪昌学射箭 假人 桔生淮北为枳 匠石运斤 棘刺母猴 枯梧不祥 可笑的南歧人 ……

#祝窦莘# 古代寓言故事
(15593269168): 《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祝窦莘#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
(15593269168): 答: 言]害怕老鼠的大象 [寓言]花言巧语的狼 [寓言]狼的本性 [寓言]狼的美梦 [寓言]狼和他的影子 [寓言]狼口脱险 [寓言]两只鸽子的故事 [寓言]驴和他的主人 [寓言]骡子和驴 [寓言]猫和老鼠成了朋友 [寓言]莫扎特乐队 [寓言]农夫和狐狸 [寓言]披着狮皮的驴 [寓言]森林里来了一只骆驼 [寓言]烧炭工求婚 [寓言]公鸡的报复 [寓言]狮子的妙计 [寓言]下金蛋的母鸡 [寓言]田鼠和家鼠 [寓言]想学飞的乌龟 [寓言]想钓鱼的猴子 [寓言]小羊的奇遇 [寓言]想抓狮子的农夫 [寓言]鹦鹉的伪装 [寓言]野驴和家驴 [寓言]渔夫和小鱼 [寓言]鹰蛇交战 [寓言]自作聪明的驴 [寓言]值得骄傲的鹿角

#祝窦莘#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五百字 -
(15593269168): 【寓言故事: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

#祝窦莘# 要中国古代寓言,三则,要原文和译文 -
(15593269168):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

#祝窦莘# 滥竽充数(古代寓言故事) -
(15593269168):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

#祝窦莘# 古代寓言故事,比如:扁鹊治病 -
(15593269168):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纪昌学射 截竿进城 金钩桂饵 买椟还珠

#祝窦莘# 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
(15593269168): 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农夫和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寒号鸟、东郭先生和狼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讽喻意义,使我们在简练的故事中受到启迪.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剑掉到水里就...

#祝窦莘#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寓意 -
(15593269168): 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