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其实大多数母亲和孩子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妈妈们的一套理论能够影响了孩子日后的成长发育,
家长和孩子一起的时候,总会在观念方面发生一些不同意,家长就会刻意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样就会导致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引起不愉快。
很多的妈妈会担心,给宝宝的夸奖会变得骄傲,所以就开始做一个严厉的母亲,但这样的话也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发生变化,六岁以内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夸奖,对于孩子的一个身体的成长发育,心里的一个功能修复都是有作用的,还能给宝宝的成长发育起到帮助。
但是他把我不小心做了错事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不能马上批评,应该和孩子合理地进行沟通。

要诀一:选择最佳时间
通常,宝宝在10~12个月时已逐渐适应母乳以外的食品,胃内的消化酶日渐增多,肠壁的肌肉也发育得比较成熟,是断奶的最好时机。如果未能及时把握,断奶时间越晚,宝宝恋母的心理越强,以致造成宝宝只吃母乳而不肯吃粥、饭和其他离乳食品。
要诀二:选择最佳季节
选择比较舒适的季节进行断奶,如春末或秋天。这时,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对宝宝的健康冲击较小。如果天气热,宝宝本来就很难受,断奶会让他大哭大闹,还会因胃肠对食物的不适应发生呕吐或腹泻;天气冷则会使宝宝睡眠不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若是宝宝的离乳月龄正逢此时,最好将断奶时间推迟。
要诀三:做好断奶心理准备
妈妈虽然会在宝宝断奶后松一口气,但可能会因为失去了这种与宝宝亲昵沟通的方式而产生失落感。所以,妈妈从第一天给宝宝喂奶时就应这样想:有一天宝宝不需要我了,是因为他很健康,迈向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
对于宝宝,一定要从4个月起,按月龄适当添加离乳食品,让他们知道除了乳汁外还有很多好吃的。这样宝宝到了10~12个月时,不仅充分锻炼了咀嚼能力,而且养成用勺、杯、碗、盘等器皿进食的习惯,能够适应以离乳食品为主的进食方式了。
要诀四:采取科学的断奶方法
1.从10个月起,每天先给宝宝减掉一顿奶,离乳食品的量相应加大。过一周左右,如果妈妈感到乳房不太发胀,宝宝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也很好,可再减去一顿奶,并加大离乳食品的量,逐渐断奶。减奶最好先减去白天喂的那顿,因为白天有很多吸引宝宝的事情,他不会特别在意妈妈。但在清晨和晚间,宝宝会非常依恋妈妈,需要从吃奶中获得慰藉。断掉白天那顿奶后再逐渐停止夜间喂奶、直至过渡到完全断奶。
2.宝宝到了离乳月龄时,若恰逢生病、出牙,或是换保姆、搬家、旅行及妈妈要去上班等情况,最好先不要断奶,否则会增大断奶的难度。给宝宝断奶前,带他去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宝宝身体状况好,消化能力正常才可以断奶。
3.宝宝不仅把母乳作为食物,而且对母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它给宝宝带来信任和安全感,所以千万不可采用仓促、生硬的方法。这样只会使宝宝的情绪陷入一团糟,因缺乏安全感而大哭大闹,不愿进食,导致脾胃功能紊乱、食欲差、面黄肌瘦、夜卧不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使抗病能力下降。
4.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既要使宝宝逐步适应饮食的改变,又要采取果断的态度,不要因宝宝一时哭闹就下不了决心,从而拖延断奶时间。而且,反复断奶会接二连三地刺激宝宝的不良情绪,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夜惊、拒食,甚至为日后患心理疾病留下隐患。
5.在断奶期间,妈妈要格外关心和照顾宝宝,花较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以抚慰宝宝的不安情绪。
6.宝宝断奶可能会引起妈妈体内的荷尔蒙发生变化,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如沮丧、易怒等,同时还伴有乳房胀痛、滴奶之苦。此时,可进行热敷并将奶水挤出,以防引起乳腺炎,这样做还可舒缓不良情绪。当情绪非常恶化时,应尽早去看心理医生。
要诀五:抓住饮食要点
1.宝宝断奶后就少了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而宝宝生长偏偏需要蛋白质。除了给宝宝吃鱼、肉、蛋外,每天还一定要喝牛奶,它是断奶后的宝宝理想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2.食物宜制作得细、软、烂、碎。因为1岁左右的宝宝只长出6~8颗牙齿,胃肠功能还未发育完善。而且食物种类要多样,这样才能得到丰富均衡的营养。
3.增加进餐次数。宝宝的胃很小,可对于热量和营养的需要却相对很大,不能一餐吃得太多,最好的方法是每天进5~6次餐。
4.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增强宝宝进食的兴趣。可适当加些盐、醋、酱油,但不要加味精、人工色素、辣椒、八角等调味品。
5.为宝宝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宝宝的食欲,并可促进他对食物的正确选择。
要诀六:科学安排食谱
1.每天喝250~500毫升牛奶或豆浆,这是钙质的主要来源,同时给宝宝吃一些肉、蛋类的优质蛋白。
2.主食以谷类为主。每天吃米粥、软面条、麦片粥、软米饭或玉米粥中的任何一种,大约2~4小碗(100~200克)。
3.高蛋白的食物约25~30克。可选以下任一种:鱼肉小半碗,小肉丸子2~10个,鸡蛋1个,炖豆腐小半碗。
4.吃足量的蔬菜。把蔬菜制作成菜泥,或切成小块煮烂,每天大约半碗(50~100克),与主食一起吃。
5.吃足量的水果。把水果制作成果汁、果泥或果酱,也可切成小块。普通水果每天给宝宝吃半个到1个,草莓2~10个,瓜1~3块,香蕉1~3根,大约每天50~100克。
6.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和血,约25~30克

我觉得还是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吧,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要用行动去感染他,这样我才会成长的更快。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上真的很重要,要做好引导。
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而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容易。其实父母只要花心思在孩子身上了,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基本长得不会太差。我指的不是外貌,而是孩子的秉性。
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潜移默化,不要用强硬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一些习惯,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来进行引导。这个是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不可能一成不变。说得不错,随着时间长大了相处的方式也就跟着变化,也要付出更多耐心和时间去陪伴他们,了解他们想要什么,自己又该怎么教导他们。



有些事情就是家长要故意的不去做,从而可以间接锻炼孩子的自主性,也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确实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有些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尝试着去做的,但是由于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关爱,所以就会帮他去做那些事情,但是其实那些事情,他可以自己独立的完成,虽然可能完成的特别的烂,但是确实是可以自己完成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让他去做一些事情,你去帮他完成这些事情,那么他可能就会丧失了自主去学习去锻炼的机会,从而会影响他自主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很多妈妈不知道哪些事情去做,哪些事情不去做,掌握不好那种程度,也分不清楚一些事情的重要性,不要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一些事情你帮他去完成,他不必去锻炼这些简单的事情,看一眼就会的事情你可能会帮他做,然后认为他看一眼就会了不需要再多去动手去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再普通的一件事情都去动手,也会增加他对这件事情的熟练度,从而也可以再多做一件简单的事情的时候,通过大脑去思考这件事情,而且可以代做事情的过程中锻炼手和肢体的活动,从而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和发育。举个例子会让大家更加直观和容易的去理解这这一道理。
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可以达到他去接触某一件自己可以自己做的事情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也许你可以现在帮他,但是以后甚至将来等你老了,你还能一如既往的帮他吗?所以作为妈妈的你适当的懒一点,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因为那样的话,还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要求你去帮他,即使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也是会让你替他完成,但是以后他早晚有独立的那一天,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在他自己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也许就会束手无策,会比别的孩子显得能力特别的弱。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竞争特别激烈的社会中,如果他不能比同龄或身边的孩子优秀,就很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即使不比同龄或身边孩子优秀,但最起码也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太多。

妈妈与孩子相处时,最好放下身段,不要以家长式的口吻说服教育孩孑,若是能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孩子会敞开心扉,多和妈妈交流沟通的,妈妈可以多关注一些孩子喜欢的事物,这样交谈时共同语言增多了,会有话可谈,孩子当然喜欢和这样的妈妈相处.。

妈妈和孩子相处有什么优势?相处过程中妈妈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天生就和妈妈有一种亲密感,也只有妈妈才能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出生之后,妈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妈妈能给孩子一种很强的安全感
虽然爸爸也有照顾孩子的责任,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妈妈在照顾的。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更加愿意亲近妈妈,这让孩子有非常强的安全感。
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爸爸可以,但是没有妈妈,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的。
2、 妈妈和孩子能更好的沟通
相信现在很多人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爸爸接的电话,可能大家第一句说的话就是“我妈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孩子内心的很多想法,都是愿意和妈妈沟通的,妈妈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度去倾听孩子的真心话。但是很多爸爸却做不到,有的时候,妈妈就是孩子和爸爸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
3、 妈妈的爱更加细腻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总是让孩子有一种距离感,坚不可摧,能给孩子一个强有力的依靠。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都是需要像母亲这样细腻的爱,才能去化解的。
孩子学习的烦恼、成长的烦恼,甚至是以后恋爱的烦恼,都是愿意和妈妈去诉说的,和爸爸就有了一种距离感。


虽然妈妈的爱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妈妈们也要记住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要注意这两个问题。
1、 不要过度的宠爱孩子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犯错,如果应该受到惩罚,妈妈们就千万不要袒护孩子了。
如果孩子每次做的事情都可以被原谅,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以后在犯下错误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去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去推脱责任,这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非常不好,妈妈千万要注意了。
2、 控制自己的坏脾气
不是每个妈妈都有一个好脾气的,有的妈妈的脾气是非常差的。妈妈们需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在孩子的面前发脾气,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心理阴影。
3、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什么样子的,直接就决定了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妈妈,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
如果想要孩子以后变成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妈妈就应该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几岁的孩子呢?如果还很小的话是很好起步的。
通常亲子之间难沟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们想法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除非那个孩子非常坏。不然有时父母就是比较苦命的。如果不是坏孩子,可能比较新潮或者一些比较现代化的想法的话,父母有时比较顺着孩子,会让孩子比较不会避开父母。这样起步,接近他们以后才能开始沟通。
我觉得很多父母和孩子关系生疏就是第一步接近孩子都没法做到才会这样的。
要接近的话,不要时常否定孩子的想法。如果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适度配合孩子是有必要的。让他认为你是他的“自己人”。然后有机会的话,成为自己人后,才来想办法“偷龙转凤”。慢慢用自己的想法影响他, 起到教育他的作用。
先迎合,成功混入基地后才能办成事情。


#瞿嵇牲# 作为母亲该如何正确的与4岁的孩子相处? -
(13177038071): 对于蹦蹦跳跳的4岁孩子来说,小朋友们是尽情嬉戏的同伴,而母亲则扮演着倾诉对象的角色.一天之中,年轻的妈妈应该抽出一点儿时间与孩子一同聊天,或为他讲故事、陪他听听音乐.尤其在晚餐之后,母亲的陪伴能使孩子心情更加稳定.另外,培养幼儿的美感也是母亲的责任,母亲本身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情趣作为小孩的榜样.4岁小孩通常玩起来就有点疯,这时,与其念叨个不休,不如给予具体的指示:时钟的两只针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洗手吃饭楼、好,现在让你跑,可是到十字路口就要停下来等妈妈哦. 母亲本身宁谧的心态、温和的关心,可以说是和孩子相处时最重要的因素.

#瞿嵇牲# 与孩子正确相处该注意些什么? -
(13177038071): 我们做父母的要在平时多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有时候,孩子心中的所想并没有直接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孩子和我们的谈话来了解孩子真正的心里需求.

#瞿嵇牲# 父母与孩子怎样沟通?
(13177038071): 秘诀1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秘诀2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秘诀3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

#瞿嵇牲# 与孩子相处,需要运用哪些技巧呢? -
(13177038071): 不需要技巧,需要妈妈的爱和耐心,这是最重要的.

#瞿嵇牲#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13177038071):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

#瞿嵇牲# 妈妈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3177038071): 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到,如果孩子的有声语言同身体语言不能紧密、和谐地结合,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那这表明,孩子没有在认真听家长讲话,这样的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瞿嵇牲# 新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3177038071): 节假日、双休日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带孩子去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亲子班等,在活动中促进与孩子的交流;5、“亲子交流”父亲也可参与

#瞿嵇牲# 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
(13177038071): 要多鼓励孩子,不要经常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选择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自律.

#瞿嵇牲# 家长如何正确与孩子进行沟通? -
(13177038071):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它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

#瞿嵇牲#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
(13177038071): 家长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教育中有个普遍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家长的观点如果离孩子很远,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能为他保密,使他有安全感和放心感时,他才能对你讲出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