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哪两句诗可以体现出洞庭湖的秀美 从望洞庭,哪句诗中可以,想象,到洞庭山水的秀美。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遥望洞庭山水翠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hé]: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中心思想】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6]

请采纳~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哪两句诗可以体现出洞庭湖的秀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hé]: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中心思想】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6]

请采纳~

从《望洞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骡。”一句可以想象到洞庭山水的秀美。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骡。”意思: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出处:《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扩展资料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却尝信# 在望洞庭的诗里那句写了洞庭湖的美,为什么? -
(18542684604):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却尝信# 写一写. 从《望洞庭》中“ - ______ - , - ______ - ”一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 作业帮
(18542684604):[答案] 答案: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却尝信# 望洞庭古诗描写了洞庭湖的哪些景象 -
(18542684604): 1.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2.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

#却尝信# 望洞庭中让我能想象到水色一天,洞庭秀美的诗句是哪一句 -
(18542684604):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却尝信# 从洞庭湖哪一句中可以看出洞庭湖的山水 秀 美 -
(18542684604): “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请采纳~

#却尝信# 望洞庭 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洞庭美景.诗句中作者把洞庭湖比做() - 作业帮
(18542684604):[答案]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写的,《望洞庭》诗的全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却尝信# 望洞庭这首诗通过什么?望洞庭这首诗通过什么,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
(18542684604): 【教材阅读】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

#却尝信# 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是哪些? -
(18542684604):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出自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释义:在洞庭湖的这一边王者楚江水的分离,水的尽头天的尽头都看不到云彩.2.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出自雍陶《题君山》释义:湖...

#却尝信# 望洞庭哪两句描写了洞庭湖的月色喝湖水? -
(18542684604): 写月光下的洞庭湖全貌啊,水天相融,表现出了风平浪静的洞庭湖在茭白的月色下和谐静谧、安宁温柔的特点.

#却尝信#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最著名的是那两句? -
(18542684604):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