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其速度图象如图中折线OABCDE...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其速度图象如图8所示.
(1)说明图中各段时间汽车做什么运动;
(2)根据图象求汽车整个过程中所通过的位移和路程.

(1)0~10s,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汽车向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10s~20s,速度为正,加速度为零,汽车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20s~40s,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汽车向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40s~50s速度为零,汽车静止;50s~60s,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汽车向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60s~80s,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汽车向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
(2)0~40s,汽车向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大小等于图中梯形面积大小,且为正值,则
s1=m=125m
50s~80s,汽车向负方向运动,其位移大小等于图中三角形面积大小,且为负值,则
s2=-m=-150m
所以汽车的位移为
s=s1+s2=125m-150m=-25m
则汽车最后停在与开始运动方向相反距出发点25m位置.
汽车的路程为向正方向运动的位移和向反方向运动的位移大小之和,即
x=125m+150m=275m

没有看到图形,请上传

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1)说明图中:AB线段表示汽车做______运动,加速度~

(1)AB线段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BC线段表示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v△t=-540?20=-0.25m/s2DE线段表示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010=-1m/s2(2)根据图中折线和有关数据得出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所通过的路程为s=12×(10+40)×5+12×30×10=275m位移为12×(10+40)×5-12×30×10=-25m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0;正方向匀减速直线;-0.25;负方向匀减速直线;-1;(2)275;-25.

①由题意可知:各段运动均为直线运动,它们所表示的运动形式如下表所示: 线段 OA AB BC CD DE EF 运动形式 匀加速(前进) 匀速(前进) 匀减速(前进) 静止 反向匀加速(后退) 反向匀减速(后退) 初速度(m/s) 0 5 5 0 0 -10 末速度(m/s) 5 5 0 0 -10 0②汽车全过程中所通过的位移等于图线所围成面积的代数和,所以有:s位移=sOABC-sDEF=[(10+40)×52-12×30×10]m=(125-150)m=-25m,负号说明汽车最终在出发点后边25m处.路程等于面积绝对值之和得:S路程=(125+150)m=275m.答:①OA段匀加速直线运动、AB段匀速直线运动、BC段匀减速直线运动、CD静止、DE段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EF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②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所通过的路程为275m,位移为-25m.


#翁阀树# 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某段公路,所需时间t(h)与行驶速度v(km/h)满足函数关系: ,其图象为如图所示的一 -
(13622998601): B 试题分析:把点A(40,1)代入 ,求得k的值,再把点B代入求出的解析式中,求得m的值,然后把v=60代入 ,求出t的值即可. 解:由题意得,函数经过点(40,1),把(40,1)代入 ,得k=40,则解析式为 ,再把(m,0.5)代入 ,得m=80;把v=60代入 ,得 , 小时=40分钟,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40分钟;故选B.

#翁阀树#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汽车在0~60s内 -
(13622998601): 在加速度a与时间t图象中,前10s加速度为2m/s 2 ,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中间30s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0s加速度为-1m/s 2 ,说明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A、D图象中,中间时间段速度为零,不符合题意.所以是错误的;C图象中,最后时间段速度为负值且加速,不符合实际.所以也是错误的. 故选B.

#翁阀树#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
(13622998601): 解:(1)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汽车匀加速,后20s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m/s,所以速度图像为如下图: (2)汽车运动的面积为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即

#翁阀树# 一辆汽车的速度—时间曲线如图所示,求此汽车在这1 min内所行驶的路程. -
(13622998601): 汽车在这1 min内所行驶的路程是1 350 m 由速度—时间曲线易知,v(t)= 由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可得 s= 3tdt+ 30dt+ (-1.5t+90)dt= t 2 | +30t| +(- t 2 +90t)|="1" 350 (m).答 此汽车在这1 min内所行驶的路程是1 350 m.

#翁阀树#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B.C.D -
(13622998601): A、由图知,时间增大,但速度不变,为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B、由图知,时间增大、速度增大,为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时间增大、速度增大,为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随着时间增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不是匀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翁阀树# 如图是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s—t图像
(13622998601): 答:(1)汽车在前2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5*1000/(20*60)=20.83m/s.或75km/h. 所以15min时的瞬时速度也是20.83m/s或75km/h.在20到30分的时间内静止,所以速度为零. 30到50分的时间内又是速度匀速运动,速度为v1=25km/(1/3h)=75km/h.所以45min时的速度为75km/h. (2)汽车在50分内的平均速度为v=50km/(50/60h)=60km/h.

#翁阀树#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
(13622998601): 从图象来看,物体在0--10S内匀加速,10--40S内匀速,40--60匀减速.在10S时速度为V=a1t1=2*10m/s=20m/s 在60S时速度为V2=V+a2t3=20-1*20=0 故可判断物体全过程运动方向不变.画出全过程V-t图象,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当然也可以根据平均速度来求.平均速度法求:X=Vt1/2+Vt2+Vt3/2=900m.希望可以帮到你O(∩_∩)O~

#翁阀树# 下列图象(其中s,t分别表示路程、时间)能代表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不断减速行驶的是( )A.B.C.D -
(13622998601): ∵汽车不断减速,∴路程s随着t的变化不断增大,但递增的速度逐渐减小,∴对应的图象为C. 故选:C.

#翁阀树#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 -
(13622998601): A、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相等,若两车受到的牵引力相等,则两车受到的阻力也相等,故错误. 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相等,若两车受到的阻力相等,则两车受到的牵引力也相等,故错误. C、若两车牵引力做的功相等,即W=FS相等,据图能看出,在相同时间内,此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甲车所受的阻力小于乙车所受的阻力,故正确; D、由图可求得:甲的速度为30m/s,乙的速度为 40 3 m/s;受到的阻力相等时,即牵引力相等,故由P=Fv得功率之比为P甲:P乙=9:4,故错误. 故选C.

#翁阀树# 汽车A和摩托车B从同一地点出发,速度 -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13622998601): 1) a=20m/s÷20s=1m/s² 0.5at²=Vbt 0.5*1m/s²*t=20m/s t=40s 2) 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 t'=Vb/a=20m/s÷1m/s²=20s A的位移 Sa=0.5at'²=0.5*1m/s²*(20s)²=200m B的位移 Sb=Vbt'=20m/s*20s=400m 最大距离 d=Sb-Sa=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