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都是篡位,为啥都瞧不起马炎篡魏反而认同曹丕篡汉? 人文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有人问我:同样是篡位,为什么人们默许曹丕篡汉,却对司马炎篡魏耿耿于怀?

这的确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有讨论的价值。本质上都是谋反篡位,为什么曹家就要比司马家名声好得多呢?

既然要对比两者,那么分析之前,我们不妨费些口舌先把两个人篡权的过程简述一下,方便比较:

首先是曹丕篡汉,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在百官联名上书的“劝谏”下,最终宣布退位并将皇位让给曹丕。曹丕在此过程中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答应接管皇位。同月,曹丕称帝,立国号大魏,定都洛阳,自此历经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王朝彻底拜拜了。

其次是司马氏篡位,曹丕在位期间司马家还不成气候,是曹丕为了抵抗蜀汉的入侵把大权交给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是曹丕一手提拔起来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曹丕、曹植争位之时司马懿是站死了曹丕这边。

但是曹家这几任皇帝死的都太早,继任者年少,作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和曹真、曹爽开始政治斗争。曹氏核心成员逐渐不满司马懿独揽大权危及皇权,可以说在曹芳即位后司马懿过了一段非常难受的日子。最终在曹芳和曹爽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候,起兵政变控制都城。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氏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等曹氏核心成员连根拔起,也是这场政变打下了司马氏篡位的夯实基础。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讲清楚,司马懿尽管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可司马懿依然是魏臣。司马懿和曹操差不多都是在排除异己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后代铺好了谋篡的道路。司马懿和司马师相继去世后,司马昭废了曹芳扶持傀儡曹髦上台,咱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说的。最终不甘坐等死亡的曹髦选择主动出击罢黜司马昭,得到消息的司马昭派兵截杀,皇室成员说杀就杀,曹髦也英勇战死。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魏朝和当年的东汉已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晋王,在朝中大臣的默许下让魏元帝曹奂让位,顺理成章的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可以看出,曹篡汉和司马篡魏基本上流程是差不多的,但是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我们就通过对比两者有差别的地方来分析问题所在,那么咱们回到问题,为什么两个家族同样是篡位夺权,但是曹氏就要比司马氏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一、先看奠定基础的曹操和司马懿两个人,这就很明显了,司马懿是曹操的臣,司马懿可是两朝托孤重臣。在我们眼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过程不忠不义,对不起“托孤大臣”这四个大字。排除异己可以理解,但是方式不是仅有屠杀这一个选择。即便是曹爽排挤司马懿,也没有说非要治他于死地,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皇室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司马懿是偷偷摸摸地窃取政权,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义”二字看得十分重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这是我们排斥司马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为臣不忠。

二、可能有人说了,曹操严格来说也是不忠啊,那就得看下一代的对比了。我们再看曹丕和司马昭这两位,曹丕实为篡位,但是人家表面工作做得好啊,人家在刘协面前那可是毕恭毕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确实是群臣上疏让刘协退位,刘协也确实是禅让给曹丕的。更关键的是刘协死后,人家曹丕那是哇哇大哭,心里怎么想的先不说,演出来确实有模有样。

再看司马昭,都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话了,还是皇室成员说的。这两者一对比,能一样吗?曹丕是三让三推”委屈“的当皇帝,司马昭是废了立,立了杀,杀了再立。司马昭的演技太拙劣了,野心都盖不住了,干着不忠不义的事,面子工程还没做好,不被骂才怪呢!

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近现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根深蒂固,无论在《三国演义》、《新三国》还是其他三国题材的作品中。司马氏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卑鄙小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提到窃国,大多数人都先想到司马懿,其实司马懿连皇位都没坐过。这就是笔杆子的力量,刻在人心上的成见,而且这种往往是人们最难以逾越的。

其实我们仔细琢磨琢磨,曹氏和司马氏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都是篡位夺权吗?可是咱们自古以来的人情就是这样,虚伪的面子上的周旋比明目张胆的我行我素就是有很大的区别。

就像过年大人给小孩子压岁钱,小孩越是一个劲地推脱大人就越是夸小孩懂事,可是小孩大人心里都懂,有钱谁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曹魏虽然没能大一统,但是一直在努力中,而司马氏的晋朝,导致了外族第一次入侵。包括后来的金朝、元朝、清朝等,也都是在这期间埋下的隐患啊……

就个人情感来讲,杨角风对曹操很欣赏,对司马懿,不太感冒,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因为司马懿篡位夺权是空手套白狼,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且司马懿篡位夺权之后没有一点作为,反而让中原陷入了五胡乱华的困境。

因为曹丕是得到汉献帝的禅让,才建立魏国,但是司马炎却直接谋朝篡位。

因为魏国是曹丕的父亲曹操一点一点打出来的,而司马炎确实直接篡夺的魏国江山,而且曹丕治理国家治理的不错,司马炎却导致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所以大家都瞧不起司马炎。

人文是什么意思~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科技奥运是说:08年奥运会有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建筑。
人文奥运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绿色奥运是说:中国将走环保路线在奥运期间和未来。

扩展资料: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人文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引证解释:
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示例: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示例: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扩展资料: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
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
延伸解释:
1、人文精神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人文景观
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3、人文情怀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4、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羿言贸# 曹丕篡汉时,仍称汉献帝为陛下.司马炎篡魏时,也称曹奂为陛下.而刘裕篡晋时,为什么称晋恭帝为将军? -
(17050688219): 轻视晋恭帝

#羿言贸# 司马炎篡魏后,为什么不加害曹氏亲贵? -
(17050688219): 没有必要,因为曹氏已经积弱已久,外加没有能力的人,曹丕在篡汉的时候,也没有大量杀害汉室宗亲

#羿言贸# 司马懿的智慧在哪体现 -
(17050688219): 我感觉司马懿是三国政治家里面辅助型最厉害的一个.只有曹操这个猛人能镇住他.一般人错认的印象是司马懿篡夺曹魏,若不就演义而就正史,忠奸相当可议. 首先是从现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马...

#羿言贸# 司马懿的功于过 -
(17050688219): 司马懿的忠奸评价 一般人错认的印象是司马懿篡夺曹魏,若不就演义而就正史,忠奸相当可议. 首先是从现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马懿背叛曹魏皇家的证据.司马懿对内礼遇魏主及郭太后,对外建武功讨伐不臣,除了高平陵诛杀曹爽党族为人所...

#羿言贸# 三国演义里最后的皇帝是不是司马炎 -
(17050688219): 是的.先是曹丕篡位,成立魏国,然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成立蜀国和吴国.到最后司马炎夺取魏国的王位,成立晋国,并且消灭蜀国和吴国,一统天下

#羿言贸# 历史上有哪些人谋朝篡位成功的? -
(17050688219): 1、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2、曹丕篡汉,建立魏; 3、司马炎篡魏,建立晋; 4、刘裕篡晋,建立宋; 5、萧道成篡宋,建立齐; 6、萧衍篡齐,建立梁; 7、陈霸先篡梁,建立陈; 8、北齐高洋篡东魏; 9、北周宇文觉篡西魏; 10、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 11、武则天篡唐改国号为周; 12、明成祖朱棣篡侄儿建文之位; 13、袁世凯篡孙文之位; 14、邓氏等篡滑过封之位

#羿言贸# 《曹丕篡汉》句解段析 -
(17050688219):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历经数十年征战,逐步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 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

#羿言贸#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篡汉,司马炎篡魏的评价?什么因果报应轮回那句~谢谢 -
(17050688219): “昔日阿瞒相汗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好像是这个.

#羿言贸# 司马懿篡魏时曹氏皇族哪里去了,怎么没一个出兵阻止? -
(17050688219): 曹魏因为对汉初诸侯王动乱比较在意,因此对宗室诸侯防范比较严格,不使之掌实权,特别是兵权,曹丕的两个亲弟弟曹植、曹彰都被他逼死,其他可想而知.所以司马氏...

#羿言贸# 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 -
(17050688219): 三国时期,魏国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广,将才最多,实力最强.随着数十年的战争消耗,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当时蜀国仅有28万户,人口约94万;吴国只有52.3万户,人口约230万;魏国有10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