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语文一单元作者的文学常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文学常识 每一课的啊啊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一单元
一、《海燕》
1.《海燕》是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________,____作家,著名作品有_____小说《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本《________》等。
2.这是一首________,兼有______和____的特点。它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3.这首散文诗运用_____手法,通篇只出现形象,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义,一切象征义俱蕴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白杨礼赞》
1. 选自《________》作者____,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2.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________,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第二单元
六《纪念白求恩》
1. 这是____________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白求恩而写的,白求恩的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的三种精神都是共产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2.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
七、《敬业与乐业>
1.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_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
2. 本文按照“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____________”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十、《陋室铭》
1. 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字梦得。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3. 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第三单元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 ________,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活板》
1. 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存中,______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________巨著。
2. 本文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紧扣“_____”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 选自《生物学碎锦》,____________,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_______说明文。
2. 标题是个________,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3. 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
(1) 用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第四单元
十六、《孔乙己》
1. 《孔乙己》是______继《____________》之后写的第二篇____________,收入小说集《________》,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控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十七、《范进中举》
1. 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字敏轩,_____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_____小说。作者善于运用_____、_______的手法进行讽刺。
2.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十八、《口技》
1. 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代人。《虞初新志》是____代人_______编选的一部_______小说集。
2. 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篇,按____________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第五单元
二十一、《错过》
1.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2. 这是一篇____________,即_______,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
1. 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2. 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十五、《有的人》
1. 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______逝世____________而写的
2. 一种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人是指那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的每一节都用____________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____________,这样____________,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4.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 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八年级文学常识(下)
第一单元一、《海燕》
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这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3.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篇只出现形象,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义,一切象征义俱蕴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白杨礼赞》
3. 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4.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第二单元
六《纪念白求恩》
3.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白求恩而写的,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党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后面的三种精神都是共产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4.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
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
七、《敬业与乐业》
3.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4.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十、《陋室铭》
4.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5.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
6. 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第三单元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3.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4.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十三、《活板
3. 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4. 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 选自《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5. 标题是个设问句,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6. 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
(1) 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
(2) 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
(3) 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第四单元
十六、《孔乙己》
1.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十七、《范进中举》
3. 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4.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十八、《口技》
4.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5. 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6.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第五单元
二十一、《错过》
4.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刘心武,当代作家。
5.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6.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
3. 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4. 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十五、《有的人》
5. 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6. 一种人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人是指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7. 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8.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 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 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我的母亲》 作者: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3]。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牛汉(1923年10月-2013年9月29日0,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代表作品: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
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教版八下课文) 、《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牛汉诗歌精选》、《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等。
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牛汉散文》,《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时)、《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等。
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列夫·里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再塑生命》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 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地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个人认为牛汉的资料太多,记不下来,不过出于对问题的回答,还是弄了一些,考考试的话,不会考这么详细的!

找bei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所有文学常识~

鲁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85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
影。

胡适(1891-1962)
原名洪骍,小字嗣穈,字适之。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史家、作家。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 参与编辑《竟生旬报》。1910年赴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农科和文、史、哲学,师从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 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任教数十年,担任过中文系主任、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务。讲授过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中国文学史概要、唐宋思想史等 课程。在留学期间,便投稿《新青年》,首先倡导白话文,主张进行文学革新。回国后,参加编辑《新青年》,反对孔教和封建伦理道德,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 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2年离开《新青年》,主办《努力周报》。 “九一八”事变之后创办《独立评论》周刊,积极主张“西化”。1938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回国后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移居美国,后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一生涉猎文学、哲学、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过许多开拓性的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斯·茨威格(1881—1942),生于维也纳,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1904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优秀的演说家和作家。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2、《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3、《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4.《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5.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6.郭沫若,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雷电颂》节选自《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等。历史剧是一种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戏剧。
  7、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8.高尔基是前苏联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9、纪伯伦是黎巴嫩(国别)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本文选自《泪与笑》。
  10、《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 ,是日本(国别)现代小说家。科幻小说是科学文艺的一种形式。是以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11、《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12、《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棋全集》,作者是汪曾棋,江苏高邮人,作家。
  13、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
  14、《春酒》的作者是琦君,台湾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本文选自《琦君散文》。
  15、《俗世奇人》的作者是冯骥才,当代作家。
  16、《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是南朝梁文学家。
  17、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18、韩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成就。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是唐朝诗人。这里“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1.《赤壁》的作者杜牧,是唐朝诗人。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
  22.《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23.《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文学家。“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24.《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作者张养浩是元朝散曲作家。
  25、《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26、《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27、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朝的文学家。
  28、《满井游记》的作者是袁宏道,明朝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9.《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32.《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33、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
【望采纳,谢谢】


#商看勤# 八年级语文下册通假字! - 作业帮
(15943654289):[答案]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商看勤# 八下文学常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急】 -
(15943654289): 对的有:A B C .注: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3)《口技》选自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

#商看勤# 八下文学常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急】 - 作业帮
(15943654289):[选项] A. 《核舟记》是一则说明文,说明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B. 魏学伊是明末文学家.《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也收在该作品集中. C.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暗示泛舟赤壁的时间在秋季. D.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其作者是唐代的周密.

#商看勤# 语文文学常识 -
(15943654289):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

#商看勤# 八年级下文学常识
(15943654289): 文学常识列表 姓名 国别或朝代 课文题目 代表作或选自 契诃夫 高尔基 韩愈 不填 刘禹锡 不填 李白 不填 李商隐 不填 沈括 范仲淹 不填 施耐庵 马致远 不填 宋濂 不填 魏学洢 林嗣环 蒲松龄 吴敬梓 赵翼 不填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臧克家 不填 三区老师给的

#商看勤# 八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练习 -
(15943654289):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

#商看勤#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1 - 30课的文学常识 -
(15943654289): 七年级下文学常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俄国 (国别)诗人 普希金 ,代表作有《自由颂》 , 《致大海》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美国 (国别)诗人 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