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处士文言文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 《连处士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

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

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

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

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

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4分)▲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 参考答案:5。

(3分)B(反,通“返”,回到。)6。

(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7。

(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

(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

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 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

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

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

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

2. 莲花洞 文言文阅读答案

《莲花洞》作者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

原文: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 *** 宫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翻译: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很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照映。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好像是牵引微风,引出了水中波浪,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曾说,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处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 *** 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阅读答案:

1 解释字的意思.

亭轩豁然可望(然)

(1)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山骨尽出(尽)

(2)尽:全、都

3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A 净慈之绝胜处也(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B 跳往助之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以手拂之

4 下列句子语气表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

A 其奇奥当何如哉!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技亦灵怪矣哉!(其余皆反问语气)

5 作者对自然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且不事雕饰,如用(豁可望)写亭,用(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写湖水,用(牵风引浪,萧疏可爱)写杨柳,用(玲珑若生,巧逾雕镂)写石。

3. 爱莲说的阅读答案

"《爱莲说》练习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谥号 , 代道州人, 家。

2、说,是一种 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 颇为相似。

二、基础字词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蕃( ) 淤( ) 濯( )

涟( ) 亵( ) 噫( )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 6.不可亵玩焉( )

7.隐逸( ) 8.不蔓不枝( ) 9.君子( )

10.陶后鲜有闻( ) 11.同予者何人?( ) 12.宜乎众矣( )

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按要求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

4. 文言文连处士墓表翻译 全文

翻译: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 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

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 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

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

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

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

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

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

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 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

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扩展资料: 原文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少举《毛诗》,一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斗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

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

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本文主要为欧阳修写一位应山处士一生经历的故事。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

5. 爱莲说阅读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 *** 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 *** 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6. 节选自曾巩《徐复传》的文言文的答案

5.B(咨询、征求意见)

6.B(②言其平易近人。③言其有才。⑤言其料事如神。

7.C与文中“其终事皆预自处”不符。)

8. ⑴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译:所以(他)住在偏僻的巷子中,漏水的房屋里,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糙米饭,有时竟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敝、或、动各 1 分)

⑵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 (3分)

译:宋仁宗认为他品德高尚,用帛作礼品赠给他,并赐给他“冲晦处士”的称号。 (高、礼、状语后置各 1 分)

⑶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4 分)

译:古代圣贤写的书籍已经齐备了,只是求学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何必再写什么,以 在后世求取声名呢?(具、顾、何为、邀各 1 分)(大意与原意不符,酌情扣分)



~


#雕唯发# 关于爱莲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
(13547816876): 1.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成长环境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体态,香气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侵犯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找出文中描写莲花风度,气质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雕唯发# 语文文言文,各位有博学的人,过来看看在《爱莲说》中,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 作业帮
(13547816876):[答案] 个人觉得应该是有正直品质,洁身自好,脱身于世俗官场的人

#雕唯发# 题文 -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甲 - 水?
(13547816876):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2分)①( 玩弄 ) ②( 美妙到了极点 )【小题1】(2分)( D )【小题1】(2分)( B )【小题1】(4分)①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

#雕唯发#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
(13547816876): 爱莲说》练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雕唯发# 帮我找几篇文言文文言文字数别太多整篇翻译重点字词意思<br/>帮
(13547816876):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答案补充 那这个你也学过? 答案补充 o 第一个是陋室铭 第二个是爱莲说 答案补充 ...

#雕唯发# 文言文;杜处士好画阅读答案 - 作业帮
(13547816876):[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好:_____________(2)不可改也.改:_____________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乃掉尾而斗 ②处士笑而然芒③有一牧童见之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雕唯发#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甲 - 水陆草木之花,?
(13547816876): 答案:【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分)【小题...

#雕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13547816876): 【小题1】①洗涤 ②长藤蔓 ③立 ④亲近而不庄重 【小题2】①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②喜欢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又有谁呢?【小题3】用菊和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