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要理解“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方法”三者的关系有什么样? 数学老师最需要了解的数与代数的哪些知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很多孩子的数学不好,尤其是女孩子。家长往往认定为数学不好就是孩子不擅长,能力差。其实未必,有的孩子数学不好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商,而是没有理解到数学的方法与逻辑,比如小学的运算中,很多孩子并没有了解到运算的定律、法则以及运算顺序,导致运算出现了很多毛病,导致孩子对数学兴趣降低,以后能补上来但是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这里老师整理了小学数学的运算三个要点,希望对孩子有帮助。

图片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小学数学运算性质的含义~

乘法:1、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相应的乘或除以几。
a×b=c a×(b×d)=c×d a×(b÷d)=c×d
2、积不变规律: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相应的除以或乘几,积不变。 a×b=c (a×d) ×(b÷d)=c (a÷d) ×(b×d)=c
一个数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一个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 乘法运算律:1、交换律:a×b= b×a
2、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 a×(b+c)= a×b+ a×c a×(b-c)= a×b-a×c
除法:1、商的变化规律:(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相应的除以或乘几。 a÷b=c a÷(b×d)=c÷d a÷(b÷d)=c×d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相应的乘或除以几。
a×b=c (a×d) ÷ b=c×d (a÷d) ÷ b=c÷d
2、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a÷b=c ( a×d)÷(b×d)=c ( a÷d)÷(b÷d)=c (d≠0)
3、除法运算规律:a÷(b×c)=a÷b÷c
被 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就小于1.
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大的数,商比被除数要小;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数,商比被除数要大。
小数: 1、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大小变化:
(1)小数点向右依次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依次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小数点向左依次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依次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采纳答案】,谢谢 ^_^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占据了近50%的比重。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生成。所以对本部分教材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把握教学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分析。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 1、生活中的数即学习认识10以内、10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100以内数的大小;
3、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认识钟表;
5、购物;
二年级 1、数一数与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
2、乘法口诀的学习;
3、分一分与除法,体会除法的意义,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
5、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6、万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 1、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2、千克、克、吨的认识学习;
3、两位数乘一位数及连乘、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及估算意识的培养;
5、年、月、日的学习;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 1、认识亿以内的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
3、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
4、负数的初步认识;
5、小数的认识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
6、认识方程;
五年级 1、倍数与因数;
2、分数的再认识;
3、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
4、分数混合运算;
5、百分数的学习;
六年级 1、百分数的应用;
2、比的认识;
3、正、反比例的学习;
二:数与代数教学的具体目标
在这部分的叙述中将整个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
(一) 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玩以内数的大小。案例: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案例2: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案例: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此强调: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案例: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案例: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案例: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次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案例: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并说明理由:1,1,2,1,1,2,---,---,---;
(二)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一个正常人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100万张纸有多厚?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案例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名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公倍数,并指导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案例1: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案例2:9.2×7.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1/2﹢4/7的结果比1大吗?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案例: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利用计算器)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案例:彩带每米售价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填一填:
长度(米) 0 1 2 3 4 5 6 7 ……
价钱(元) 0 4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a.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少元?
c.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案例: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三:数与代数的教材编写特点
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本教材更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 )数的认识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注重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无论是整数、分数、小数,还是负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总结,都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十分关注数语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获得对大数的感受。比较数的大小是数的学习的重要内容,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地比较两个抽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而且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3.使学生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我国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的运算内容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的理解。关于数的运算内容的设计,教材首先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题之中。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估算能帮助学生发展对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增强他们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促进他们对结论的合理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因此本教材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会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合理的算法都要予以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本教材注重学生对运算法则的探索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保证他们技能的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数学课程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救出来,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6.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的首要目标。我们在此谈谈对应用题的改革
第一,精简缺乏实际背景的、技巧性过高的算术应用题,增加一些富有现实意义、与学生经验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
第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第三,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鼓励学生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
第四,重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第五,教材注重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呈现问题。
第六、强调对问题的解加以检验,不仅仅是检验解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考察问题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三)常见的量
对于常见的量的学习,教材强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量的实际意义,从多种角度体会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探索规律
建立模式、考察模式、寻求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套教材设计了大量探索规律的活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调数与运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
第二、提供机会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数、图形等蕴涵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第三、使学生认识某些特殊关系。
第四、在方程的学习中注重符号表示和方程模型的作用。
四:数与代数的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正确把握标准,不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不任意人为地增加难度。
例如:一年级教学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校园中的事物去数、去描述教室里有几扇窗户、几张桌子、一组有几个同学……从而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对于0的理解,更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
三年级小数的认识时,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开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师在此教学时,万万不可提高要求,让学生去准确的叙述小数的意义,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会交流即可,不要人为地增加学习的难度,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在四年级。
三年级认识分数内容教学时,同样只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时必须是平均分即可,不必强制要求学生叙述分数的准确含义。更为深入、细致的学习则是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再认识。
2.在数的运算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探索比较中切实理解运算方法。
(1)教师要重视口算的训练,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笔算能力,教材在第五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口算乘除法的单元。这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师要重视这一单元的学习,并在教学时,对学生合理的口算方法予以鼓励,在交流、探索中发现相对优化的口算方法。
(2)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估算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教师对估算章节的内容放弃不讲或一笔带过,个别教师让学生在估算前,先精确计算,再适当变化即为最后的估算结果。这样的教学其实是扭曲了估算的意义,曲解了编者的意图,本末倒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设计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价值;再在实际训练时,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后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鼓励运算方法多样化,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这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去独立的思考、尝试解决,对于合理的、独特的算法应予以肯定、鼓励,从中师生共同选取最优的计算方法,不要直接将通用方法告诉给学生,其实我们在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时,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反思个人教学。
(4)四则运算方法的教学要切实让学生掌握其运算实质,这样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加减法的教学,学生在初次接触加减法运算时,即整数相加相减,一定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才能计算,也就是说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只有把这一运算实质了解,那么在小数加减法时,自然小数点就对齐了,分数加减法时,只有同分母才能直接计算,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乘除法的教学,整数乘除法教学,必须强化训练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才会为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打下坚定的基础。
3、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算术应用题是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运算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定为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本部分内容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在所给的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并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图中有以下信息,鸭子6只,小猴3只,小松鼠2只,小鸟12只,孔雀1只,小鸡8只,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这时学生会用已学的倍数知识去选择相关信息去提问题;还可以反过来训练: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得知道哪些信息?如:二年级比三年级少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想到,还要知道二年级有多少人?三年级有多少人?这两个信息,我们老师不要小看这样的训练,实际上在这里学生已将运算意义内化了,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鼓励,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后面解决复杂的问题打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先消除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生活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比如说:家里要装修房子,给客厅铺地砖需要多少块,能花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很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让他们合作,利用休息时间去市场调查,找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所需要的一些数学信息,如客厅的面积,每块地砖的大小、单价等,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
(3)、分析法、综合法这些应用题的传统解题方法依然要用,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入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综合法就是从已有条件入手,从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果。其实这部分训练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进行过,现在是进一步深入,若一步不能完成则需要学生继续分析直至解决这个问题。
注重创设情境,联系已有经验学习数学,体会教材的特点,我们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教材的特征,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一册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那么就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澹芬谢#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
(15894594465): 一.注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提高计算技能 .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

#澹芬谢# 小学三年级数学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15894594465): 一、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

#澹芬谢# 小学数学所有公式 -
(15894594465): 那要看是什么地区,用的是哪一版的教材了,不同教材在小学阶段涵盖的知识点是不一的,而且有些地区小学有六年,有的地区小学阶段只有五年.我教小学数学,用的是沪教版,五年的.记得的公式有这么些:一、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

#澹芬谢#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数学定律 - 作业帮
(15894594465):[答案] 1、字母表达形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 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

#澹芬谢#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
(15894594465):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

#澹芬谢# 小学数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 作业帮
(15894594465):[答案]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以算术知识为主(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还包括一些代数初步知识(简易方程)... 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 小学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数的整除方面的概念.比和比...

#澹芬谢# 小学所有的运算定律和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乘法a+b=c什么的公式也要 - 作业帮
(15894594465):[答案] 1、字母表达形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 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

#澹芬谢# 小学数学主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 -
(15894594465):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无论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层次,还是对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

#澹芬谢# 浅谈如何提高五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
(15894594465): 新教材中的计算练习量与老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下降,难度也降低了不少.不过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下降了不少,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计算错误率偏高!为此,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坚持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澹芬谢# 名词解释:数学规则 - 作业帮
(15894594465):[答案] 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有关数的四则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性质、计算公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计算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又是有关计算过程具体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内容统称为数...